第10章 開門,還錢
- 從爆殺倭寇開始
- 秋來2
- 2119字
- 2023-08-26 19:00:00
祝大郎臉上帶著悲苦之色。
“胡說,三郎被倭寇殺了,看見的人還能安全跑回城來?”
祝家大姐瞪了自家弟弟一眼:
“娘在里面照顧爹,別讓她聽見了。”
爹現在病了處于昏迷當中,堂內沉默了一會。
“三郎膽子小,絕不會干出這種冒險事來的。”
“可是他進了白虎幫,就他那性子,被人坑死也正常。”
祝大郎攥了攥拳頭:“咱們家就剩下三郎的豬肉鋪子了,若是他。”
“盼你弟弟好點,他加入白虎幫也是為了咱家。”
祝家大姐對于一向懦弱的弟弟加入幫派這件事,心里不是滋味。
不就是想要借著白虎幫的勢,去要以前的欠款,好為家里還債嗎?
“姐,我是恨他不成器啊。”
“不成器?現在就他手里還有個肉鋪。
你成器怎么守不住爹千辛萬苦置辦下來的家業,拖累了全家?”
屋內傳來一聲吼:
“我巴不得不成器的東西死在外邊,別回來了。”
外廳便不在言語,再次陷入了沉默。
砰砰砰。
肉鋪外面突然傳來激烈的砸門聲。
“開門,還錢!”
“快些還錢。”
“鄉親們看一看,祝家欠債不還,躲起來當縮頭烏龜。”
“指望著加入白虎幫的豬三郎那個廢物要賬,爺把話放在這,免你一兩銀子利息,他都要不來。”
“哈哈哈。”
一群短打手里拿著木棍,哄笑一團。
“快他娘的開門!”
砰砰砰。
敲門聲越發的急促。
祝家肉鋪這般景象,引得周遭游蕩的百姓一陣指指點點。
豬肉鋪內的姐弟兩個臉上露出難看之色。
祝家大姐抄起一把菜刀,又拿起解腕尖刀,胸膛起伏不定。
“大姐,沖動不得!”
山陰、會稽兩縣在紹興府城內的分界線,是縱貫府城南北的府河。
河西為山陰縣,河東為會稽縣。
范圍乃是范蠡為越王勾踐所筑造的山陰大城,歷經大隋楊素擴充,奠定了紹興整體輪廓。
期間有十座橋連接山、會兩縣。
如今三輛牛車走在青石板路上。
這是弘治時期山陰知縣修的五十里路,便于運輸。
而后知府南大吉在嘉靖二年開始,在山陰縣重新修建了城墻,又疏通了河道,使得沿溪田地得以灌溉豐收。
不僅如此,南大吉還修建了稽山書院,聚集起紹興八縣讀書人。
聘請王守仁講學,引得湖廣、福建、江西、河北等地學子紛紛涌來。
“王學”在此地傳播極廣。
如今的山陰縣外地人也不少,結成的社團也不在少數,又在運河邊沿,社團間生存競爭也是極為激烈。
祝今宵騎著戰馬,環顧周遭景象。
不得不說環境確實好。
但是建在河道上的水閣,頗為危險,影響運河當中的船只。
讓他想起了泰國那種屋子,也容易窩藏罪犯。
噠噠噠的馬蹄聲,祝今宵的心神都放松了不少。
“你去把倭寇的首級用長槍挑起來,走在隊伍前面,本官自有安排。”
胡宗憲勒住韁繩對著祝今宵道:
“也好讓我浙江百姓安穩,知道山陰縣出了祝今宵這么一號人物。”
“以一殺十八倭寇,當為我大明少年英雄。”
“有一人是吳大哥殺的,還有剛入伙的假倭。”
“此等小事,你我他無需多言。”胡宗憲摸著胡須道:
“本官說你殺了十八人,便是殺了十八人,你去把真倭首領的腦袋挑起來,走在隊伍前面。”
胡宗憲的話不容置疑。
官軍屢次大敗,胡宗憲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浙江百姓,奠定他胡宗憲在浙江的出場。
先前領兵出擊慘敗,絕對不可以是他的初戰結果。
祝今宵一戰成名。
胡宗憲作為“總指揮”初到浙江全殲倭寇,自然也要一戰成名!
祝今宵不過是胡宗憲推出去的手段。
目前的情況是大家互惠互利。
就算名將俞大猷,前些日子在華亭縣(上海)也被倭寇打敗,他麾下的武舉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殺,因此獲罪。
但因朝廷缺人,俞大猷以前也立功證明過自己,就讓他戴罪立功。
現在的浙江百姓、本地官府,以及大明朝廷,太需要一場勝利來安穩人心了。
倭寇并不是戰無不勝的。
我大明少年,一個人單槍匹馬便可以殺死十八名倭寇!
在胡宗憲看來,尤其是像祝今宵這種具有俠義精神的人,更容易被塑造成一個榜樣。
同樣,也是他胡宗憲整治浙江軍隊的一把好刀子。
最重要的是,祝今宵這個“野生人才”是自己發現的。
要想施展胸中抱負,除了要搜羅人才為己所用,當然前提是整個浙江都得聽他的,還需好好謀劃一番。
巡按御史經常與地方巡撫爭權奪利。
聽了胡宗憲話,祝今宵倒是有些理解了官員的行為方式。
此刻他聽從胡宗憲的安排,對自己在山陰縣站穩腳跟,也極為有利。
誰愿意一直當一個底層小癟三?
出來混。
是要講背景的。
有大明的官給自己當背景,還是一顆即將冉冉升起的新星。
祝今宵覺得自己將來能擺平,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別看胡宗憲現在就是個正七品,祝今宵認為他前途不可限量。
更甭用說正七品,就是有些人一輩子都追求不到的目標。
鐺鐺鐺。
不等祝今宵多想,鑼已經敲起來了。
無法入城的山陰縣百姓,人心惶惶哭聲震震。
跪在地上祈求城上的青天大老爺,放他們進去的懇求聲,不絕于耳。
但山陰知縣喻顯科卻是不敢冒這個險。
萬一有人私通倭寇,賺開城門,那麻煩就大了。
更何況山陰縣這個小縣城,也無法容納那么多的百姓進來。
倭寇來襲的陰云始終籠罩在他們頭上,誰都害怕自己被倭寇殘忍的殺死!
連大明官兵都打不過倭寇,更何況還是他們這群手握寸鐵的平民老百姓?
“爹,我怕。”
小女孩看著密密麻麻的人群,聽著旁人描述倭寇的兇殘,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女孩他爹也是沒辦法,心里慌得不行,只能呵斥她別哭了。
在大明,溺女嬰事件時常發生。
能養著姑娘,她爹就勝過許多人了。
“當家的,倭寇要來了,可怎么辦吶?”
婦人臉上的熱汗不斷的留下,只感覺六神無主。
“兒啊,到時候你不用管我,娘這把老骨頭只會拖累你帶著她們娘倆逃跑,我也活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