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來了,是踏著田間石板小路來的,是應族里長輩邀請來的。
外公操著漁鼓筒,手拿蒲扇,棕櫚葉做的,精神抖擻,雙眼炯炯有神,說話氣力足,就是有些黝瘦。
外公的漁鼓方圓十里,人人知曉。
漁鼓是民間曲藝。漁鼓筒采用無節竹筒,蒙上豬皮膜做成的。漁鼓是以漁鼓筒為主要演奏樂器,配合說唱的一種表演形式。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外公左臂彎抱漁鼓筒,使漁鼓筒向懷內斜著,手持簡板,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拼攏,敲打漁鼓皮,節奏感非常強。
漁鼓開場了。
外公唱道:
漁鼓敲打雁難棲,
鬧得蟬鳴公雞啼。
請君悉心選戲曲,
讓我說唱你心迷。
場面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有的點唱“薛剛反唐”,有的點唱“霸王別姬”,有的點唱“薛丁山征西”,有的點唱“穆桂英掛帥”。一共點了十多出戲曲,爭論不休,難以定奪。
最終族老開口了,還是說唱“草堂磨媳”吧。
《草堂磨媳》是傳統劇目。蔡老娘虐待媳婦,責打之后,罰跪草堂,并逼兒子李登明寫休書。小姑桂珍,聰穎賢慧,同情嫂嫂蕙蘭,為其排憂解難。并對母親多方規勸,終使蔡老娘回心轉意。婆媳終歸和好。
族老點唱“草堂磨媳”是有意圖的,是想教育各家的兒媳婦。
解放前,封建意識洗滌了人的大腦,婆婆在家里至高無上,常常刁難兒媳,動不動就竹板抽打,叫兒媳下跪。
解放后,翻過來了,成了兒媳磨婆婆。
清楚地記得,外公來演唱漁鼓的前三天,即一九六一年農歷九月二十七日,村頭巷子里,一戶人家的兒媳演出了大不孝的惡劇。
這戶人家的婆婆患了“中風”,左邊手腳不能動彈,沒錢請醫,臥在床上,鋪蓋上到處都是屎尿,房間臭氣熏天。兒媳從不過問,讓婆婆自生自滅。婆婆餓了,哇哇哭叫,兒媳就一碗豬潲,讓兒子送給婆婆吃,
家族人實在看不過去了,就去說她,兒媳理也不理,甚至說,那你來管呀。
誰也勸說不了。
于是就有了族老邀請外公來說唱漁鼓。
外公心知肚明,見這家兒媳婦來聽漁鼓說唱時,淋漓盡致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現場以“草堂磨媳”戲曲情節為藍本,針對這家兒媳婦的行為編輯說唱詞,娓娓道來,情趣動人,用詞嚴謹,表演生動活潑。
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這家兒媳婦嗚咽嗚咽哭起來了,泣不成聲,意思到過去的行為對不住自己的良心,違背了社會公德,違背了孝義規則,會教壞自家的小孩,是要遭雷劈天譴的。
外公的漁鼓說唱結束了,持續了三個小時,族老上來緊緊地握住了外公的雙手,連聲謝謝,并說:“大師你口若懸河,唱詞流水戲波,哲理自然外溢,育人感教順序而成,那家兒媳婦已足足哭了兩個小時了”。
后來,這家兒媳婦對婆婆護理細致,關懷備至,婆婆身體也完全康復了。
這年年底在縣級模范群英大會上,這家兒媳婦捧上了表彰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