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在美國舉國體制的打壓下,華為面對供應鏈風險為何能扛下去

華為的名稱來源于“心系中華,有所作為”的標語。

1987年,任正非創立華為。當時國際通信巨頭占領了中國大多數通信設備市場,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下,幾位華為的創始人看到墻上“心系中華,有所作為”的標語,于是取公司名稱為“華為”,這體現了其愛國情懷。如今,華為將其理念簡化為“中華有為”,讓華為的企業命運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

華為定位于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一直在籌備可能會打的技術持久戰。華為認為若沒有科學技術上的基礎研究,則產品和產業遲早會被架空。果然,2019年5月,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這意味著沒有美國的許可,華為將無法從美國企業購買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這對華為相關業務板塊形成巨大沖擊,國際供應鏈面臨斷鏈困境。

華為是如何應對供應鏈風險的?華為如何保持供應鏈的可持續運營?企業業績如何持續有效增長?華為供應鏈的“系統科學”“面向客戶”“激勵奮斗”“創新協同”“文化支撐”,是其應對供應鏈風險的五大基礎。

一是供應鏈“系統科學”的華為。華為建立了全套企業系統科學運營的機制,核心包括引入IPD和ISC,這讓華為與國際一流企業在運營管理上保持同等的水平。其中,華為全球近20萬名員工中研發人員約有10.5萬人,占比高達52.5%。過去10年,華為的總研發費用投入超過7500億元,在國際上處于領先位置。在美方開始打壓華為后,華為全面啟動供應鏈風險應對機制,提前備貨(儲備重要備件,如芯片等),創新研發自有產品供應鏈(如海思芯片等),開拓華為新增市場(如成立新五大軍團),斷臂自救某些產品供應鏈(如出售榮耀手機產業)等,系統性的風險應對讓華為在重大困難面前沉著突圍。

二是供應鏈“面向客戶”的華為。華為供應鏈管理以客戶為中心是深入“骨髓”的。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面向客戶是基礎,面向未來則是方向,華為一切為了客戶,既是價值導向,又是市場導向。華為能夠不斷挖掘客戶的真實需求并加以滿足,從而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華為供應鏈管理從以產品為中心升級為以客戶為中心、以業務投資為導向,實現職業化發展和端到端的流程化發展。產品是否有價值取決于目標消費群體是誰,或者產品是否瞄準某個準確的消費群體或消費群體的某種需求,只有精準定位于某一消費群體的某種需求,產品才會有真正的價值。除了為客戶服務,華為沒有任何存在的理由。2020年,華為在美國舉國體制的打壓下依然取得8914億元的年銷售收入,創歷史新高。華為是全球將To B、Tob、ToC這3種銷售模式跑通的企業之一,并且采用的是同一種人力模式和供應鏈管理模式。

三是供應鏈“激勵奮斗”的華為。華為的管理之道可以概括為“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以客戶為中心解決了價值獲取問題,以奮斗者為本解決了價值評價和分配問題。華為的成功更取決于“能力+意愿”,其核心就是將員工的工作熱情激發出來,使員工覺得讓企業發展是自己分內的事。任正非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推行員工激勵機制,建立內部虛擬股權制度,并演變成時間單元計劃激勵機制,包括戰勝對手的重大項目獎勵機制、破格晉升提名制等機制。這些個人獎勵和晉升方法有效實現了“經濟刺激+個人成長+榮譽賦能”的管理目的,也是華為戰勝各類對手的核心原因之一。

四是供應鏈“創新協同”的華為。所謂“財散人聚”,華為讓員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企業擁有超強的凝聚力。即使企業的發展遭遇各類坎坷,員工也相互協同、抱團,使企業走出沼澤、走過黑暗,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任正非領導華為走過30多年,實行內部員工持股制度,其本人所持股份經過不斷稀釋,已僅剩1%左右。企業老板在未上市企業中的股份占比如此之低,這在全球企業中恐怕也難以找出第二家。

五是供應鏈“文化支撐”的華為。華為是一家充滿思想力的企業,在華為,增長是第一位的,企業文化支撐華為和華為供應鏈持續發展。2018年,華為的年銷售收入突破7200億元。在由全球最大咨詢機構Interbrand(英特品牌)揭曉的“2018全球最佳品牌榜單”上,華為是中國唯一上榜的企業,位列全球第68。《華為基本法》就是華為文化的宣言,也是華為人的行動指南,以文化引領,讓華為和華為供應鏈可持續發展,讓華為品牌基業長青。

在華為供應鏈鼎力支撐的五大基礎因素中,“系統科學”是基礎,“激勵奮斗”是保障,“創新協同”是核心,“面向客戶”是前提,“文化支撐”是根源。

在“斷供”危機下,華為供應鏈迎來發展機遇,獲得國人的重新審視和華為的重度投入。在短期應對策略方面,華為采取三大應急措施,包括提前備貨、供應鏈國產化、加大研發投入等,極力保障華為供應鏈通暢運營。

一是華為提前備貨。華為針對此次風險,提前做出應急預案,在“斷供”前一年就開始對核心備件進行大量備貨,如核心芯片、元器件備件等,能夠滿足華為半年甚至兩年的需求。

二是華為加速供應鏈國產化。在外部壓力下,華為加速核心備件的國產化進程,提升國產化元器件的比例,建立更加安全的供應鏈產品保障體系。目前,華為在光學、顯示和精密制造等方面均已基本實現供應鏈的國產化,如CMOS圖像傳感器、潛望式攝像模組、棱鏡、TOF供應鏈、指紋識別、指紋模組、攝像頭支架、NFC/天線/無線充電等;在半導體方面,華為旗下的海思公司這一“備胎”全面轉正,將部分進口芯片以國內產品代替。然而,存儲、射頻和模擬IC等核心部件依然需要進口,供應鏈國產化的道路任重道遠,這為國內企業的轉型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三是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近幾年,華為的研發投入比例更高、金額更大,研發力度前所未有。華為在核心部件和產業鏈供應鏈上的“補鏈”“強鏈”“擴鏈”工作越來越扎實。

什么是企業的供應鏈?其本質上就是生態鏈,它將企業的客戶、供應商、制造商和友商連接在一個鏈條上,強化合作,關注客戶利益,實現多贏。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藥”,是創造所有奇跡的萌發點。野心有多大,未來的世界就有多寬廣。華為的真正野心,就是成為萬物互聯的連接者。

本書的重點就是剖析華為成功的基礎和底座:華為供應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涟源市| 阜平县| 东光县| 江油市| 五大连池市| 鄂托克旗| 蒙城县| 贡嘎县| 云安县| 遂宁市| 林甸县| 兰溪市| 株洲县| 宜州市| 滕州市| 新沂市| 阿拉善左旗| 吴江市| 司法| 和田县| 江川县| 凭祥市| 山丹县| 天镇县| 称多县| 丰城市| 左权县| 莱芜市| 同仁县| 沈丘县| 郧西县| 冕宁县| 安图县| 清新县| 乌什县| 乡宁县| 永春县| 龙门县| 漳浦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