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儒家三修,三不朽!
- 儒雅隨和的我懟人成圣?
- 我真沒馬甲
- 2134字
- 2023-09-04 08:00:00
‘原來……儒家修行是這樣!’
李觀棋一愣,旋即反應過來。
顏仲卿這一番話,才讓他對這個世界的修行體系有了認知。
尤其是其中關于儒家修行的部分。
他之前沒有接觸過,還以為儒道和武道類似,有種種修煉功法。
現在看來,全部都錯了!
按照顏仲卿的說法。
修武鍛勁煉體,修釋觀想開悟,修道引導煉氣,修儒則是讀圣賢書!
‘儒家修行……靠讀書就行?’
李觀棋心頭思索。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自己之前得到的那些文氣,又是從何而來?
不過,現在來不及多想。
李觀棋掃了眼指揮使似笑非笑的表情,不敢大意。
對方費了一番口舌,給自己講述修行奧妙。
在此處發問,必然是有所考量!
‘儒道核心?此世儒道,與前世儒道,倒是頗有相似!’
李觀棋心念急轉,腦海中閃過一個又一個思路。
前世儒家,自春秋戰國始,出了一位又一位大賢。
如今世界的儒家,雖與前世有類似之處,但卻不同!
畢竟,這是個有超凡力量的世界,修行儒道高深者,出口如刀兵,筆落定生死!
李觀棋對這個世界的儒道,知道得太少了!
固然在詔獄之中,他寫出《秦香蓮》,幾度得到文氣加身。
但關于儒家修行法的概念,還是剛剛才從顏仲卿口中得知。
除開顏仲卿講述的那部分外,儒家修行者怎樣修行,有何瓶頸,如何對敵,他都不甚知曉。
‘儒道的核心……’
李觀棋思索不停,不自覺地略微皺眉。
這個問題太大了,他知道的信息又太少。
這讓李觀棋不由略有猶豫。
自己這次能于駙馬案中逆風翻盤,仰仗顏仲卿良多。
并且,單憑自己與薛九娘兩人,想要做到不留痕跡,幾乎完全沒有可能。
六公主府那邊始終沒有追查到自己,少不了顏仲卿出手善后。
而且,看顏仲卿現在的意思,頗有些考校提攜之意。
那這個問題,自己答的如何,就成了其中關鍵。
“哈哈哈,不急著回答,可以多想想。”
桌案前,顏仲卿讀著手中書冊,略一抬頭,看出李觀棋猶豫。
“對了,你可知儒家有三修?”
“儒家三修?不曾聽過。”
李觀棋老老實實回答。
“我疏忽了,你都未曾接觸過儒家修煉法,哪能知道儒家三修?也難怪你一時難答。”
顏仲卿擺了擺手。
“修儒家法須讀圣賢書,熟讀百遍,可倒背如流,也才剛是開始。在這之后,真正的修行才剛剛開始,即為儒家三修。”
“圣賢書在手,讀熟之后,就是要知曉其中原委奧秘,是寫在何時何種背景,為何而寫,為誰而寫。能讀出這些,更為重要。這些,書院里先生可曾講過?”
“說過。”
李觀棋如實作答。
前身曾受鄰里照拂,上過幾年書院,但也就只是普通的書院而已。
別說學子,就算書院的先生,也沒聽說有一個能修儒家法的。
“接下來的部分,書院就教不了了,在我大乾域內,儒家修行法……唯有學宮與國子監兩處傳承。”
顏仲卿輕笑一聲,繼續述說。
“將書讀懂、讀透,就宛如與圣賢憑虛對話,感受其心境,明悟其責任,理解其動機,方可引起文道共鳴,借此以得文氣加身。”
“文氣加身,沖刷洗滌,得以誠浩然之意,正赤子之心,修君子之身。所謂儒家三修,說的就是這些。”
“儒家修行法的下三品,也是以此為名,誠意,正心,修身。也可以說成是修意,修心,修身。”
聽著顏仲卿介紹,李觀棋恍然大悟。
儒家修行,和他之前以為的那些徹底不同!
可旋即,又一個疑惑涌上李觀棋心頭。
方才顏仲卿說,儒家修行法只在學宮與國子監兩處傳承。
但若是儒家修行,不需要功法奧秘,那這兩處傳承的又是什么?
是圣賢之書?還是其他?
總不能是這幾句話吧?
而在桌案前,顏仲卿頓了頓,瞄了幾眼手中書冊。
李觀棋順著對方目光看去,瞥見那書冊一眼。
雖然距離略遠,但那書冊上筆跡,字行間隔,卻讓他莫名熟悉。
‘那是……《秦香蓮》的原稿!’
李觀棋一怔。
怪不得他前面掃到一眼,就覺得眼熟。
不過,他也沒太在意。
以指揮使的能量,想弄到秦香蓮的手稿再簡單不過,不值得驚訝。
“下三品之后,就是中三品,也就是‘三修’之后,儒家的‘三不朽’。”
顏仲卿
‘中三品?三不朽?’
李觀棋心念微動。
原身這么些年,關于修行法,總共就接觸到一點武道修行的部分。
而且,連武道中三品的名稱都沒能知曉。
而現在,顏仲卿似乎并沒準備保留什么,就要將更為稀缺罕有的儒家中三品講述出來!
“儒家這中三品,承接下三品,名為立德、立功、立言!”
“腹有詩書,安可碌碌無為?須得作出一番事業,方可稱丈夫!到了中三品,即是讓你去寫詩詞,寫文章,建功立業,文以載道!”
“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說完中三品,顏仲卿復又低頭,去看手中書冊,顯然沒有提及儒家上三品的意思。
隨著顏仲卿講述,李觀棋驀地想起一個詞。
知行合一!
用來形容儒家的修行法,頗有些恰當!
下三品為知,修意,修心,修身。
中三品為行,立德,立功,立言!
‘等等,這不對啊!’
突然,李觀棋一愣。
按照指揮使的說法。
修儒家之法,要先讀書,養浩然之氣,以文氣修意,修心,修身。
而后的立德,立功,立言這中三品,才是寫文章。
而他現在的情況,是一本圣賢書都沒讀過,起手就開始寫了。
‘這好像是特么……跳過了下三品?’
李觀棋一頭問號。
而且,還有更多的問號在不斷冒出。
自家這指揮使,修的不是武道嗎?
為什么這么了解儒家?
雖然,前身在北鎮撫司供職,曾聽過傳聞,自家指揮使曾是當朝狀元。
但這個狀元,也不代表一定是儒家的狀元!
就前世古代,都還有文舉武舉,到了這里,天知道會有多少變種。
一個個疑惑泛起,讓李觀棋有些茫然。
還有,指揮使說了這么多,到底是想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