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按圖索驥
- 中華大成語
- 豐碩
- 794字
- 2023-08-16 15:40:15
釋義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索:尋找。驥:好馬。
出處
《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dāng)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故事
春秋時期,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擅長鑒別馬的優(yōu)劣,據(jù)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在多年的馴養(yǎng)馬匹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練就了一雙獨特的慧眼,無論什么樣的馬,他都能一眼分出優(yōu)劣來。因此,孫陽被人們稱為伯樂。就連秦國的國君秦穆公,也請孫陽來幫助他物色和馴養(yǎng)千里馬,非常器重孫陽。
為了能讓自己相馬的絕技后繼有人,孫陽總結(jié)了自己多年來識馬、選馬的經(jīng)驗,寫成了一本書,取名為《相馬經(jīng)》。這本書詳細(xì)地描述了世間的各種好馬、千里馬的特征,還配有很多圖作為識馬的參考,讓人們學(xué)會尋找千里馬。
孫陽有個兒子,比較愚笨,他很想學(xué)會父親相馬的本領(lǐng),便把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背得滾瓜爛熟。之后他覺得相馬也沒什么難的,自以為已經(jīng)掌握了父親的相馬本領(lǐng),就想找到一匹千里馬給父親看看。他拿著《相馬經(jīng)》,按照上面所描繪的好馬的圖形和關(guān)于好馬的文字描述去找千里馬。
一天,孫陽的兒子走在路邊,忽然看見一只癩蛤蟆。癩蛤蟆的前額和父親《相馬經(jīng)》上所描述的好馬的特征很相像,都是高腦門、大眼睛,只是它的蹄子不太像,因為父親的書上說:“千里馬的蹄子像疊起來的酒藥餅子。”他想:也許每個馬的蹄子都不一樣呢。他以為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很高興,便把癩蛤蟆帶回家,馬上跑去對父親說:“我找到千里馬了!我找到千里馬了!書上畫的好馬的圖形和這個差不多,唯一不像的就是蹄子。還有這匹馬還沒長大,個子小了一點兒。”孫陽看了看兒子手里的大癩蛤蟆,聽了兒子的話,哭笑不得,只能幽默地對兒子說:“兒啊,你這匹馬太愛跳了,不好駕馭啊。”
“按圖索驥”這個成語比喻機械地照書本上的知識或老方法辦事,不會變通,不求事物的本質(zhì),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找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