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出處
《邇言》: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故事
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莊公勵精圖治,友鄰和善,鄭國氣氛非常好。在得到睦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下,鄭莊公開始開疆拓土計劃,準備討伐許國(今河南省許昌)。一切準備妥當后,鄭莊公在巍峨的宮殿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進行戰前動員。
忽然,鄭莊公發現有人爭吵,原來是老將軍潁考叔和年輕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的事情吵了起來。潁考叔老當益壯,從不服老,搶先一步拉起一輛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見狀立刻拔起長戟飛奔追去。鄭國公發現這兩員愛將只是為了爭奪兵車、給國家建立功勛而爭吵,就一笑了之,沒有過問。哪知公孫子都沒有追上潁考叔,非常氣惱,因此就對潁考叔懷恨在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和練兵,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國大軍英勇無比,很快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老將軍頻考叔奮勇當先,第一個爬上了許國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考叔就要立下大功,想到之前的兵車之爭,心里更加惱火起來,便用一支箭對準潁考叔的后背,“嗖”的一聲放了過去。一只腳已經邁上城頭的老將軍就這樣一個跟斗摔了下來。老將軍怎么也沒想到,他會因自己人的嫉妒而喪命。
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考叔是被許國士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繼續指揮鄭國士兵勇猛戰斗,終于把城攻破。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并入了鄭國的版圖,鄭國擴展了疆土。
與敵國大戰之際,不去射殺敵人,卻因為個人恩怨在背后向自己的戰友放冷箭,這就叫作暗箭傷人。歷史延續到今天,暗箭不再僅限于兵器,泛指任何暗地里伺機傷害別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