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PREFACE
在這些年的債市研究中,我們見證了可轉債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興品種,迅速崛起為國內債市的閃耀明星,并且已經成為固收類產品決勝收益的關鍵工具。截至2021年8月,國內公募可轉債市場規模已經超過6000億元,各類“固收+”基金、保險、券商等專業投資者紛紛將其作為重要的投資選擇。同時,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轉債的“打新”機會也逐漸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對于新入市的投資者而言,要真正理解轉債的運行邏輯其實并不簡單。由于轉債身處股、債和衍生品的交匯之處,在構成上同時包含了固收、權益和期權等諸多特性,各類條款相互穿插,定價思路十分復雜。同時,由于國內市場的獨特環境,轉債并非簡單符合套利定價和B-S公式情景的完全衍生品,導致海外相對成熟的定價模型也無法在國內直接套用,而是需要結合市場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這對投資者的市場認知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
因而,轉債的入門學習過程往往體驗并不友好,可參考的相關書籍也常常或是缺乏專業深度,或是缺乏國內市場的適用性,而專業性較強的證券研究報告,在易讀性上時常存在門檻,從而使得轉債學習演變為“從入門到放棄”。
針對上述難題,我們需要在這一復雜過程中抽絲剝繭、庖丁解牛,用具備深度且足夠易懂的文字,厘清轉債投資的主線。于是,作者結合多年以來奮戰學術圈和二級市場的經驗,在超過百篇轉債專業研究報告寫作的積累下,歷時近兩年,將國內可轉債市場的每一項特性都轉化為易于讀者理解——但專業度決不妥協的文字,希望能幫助更多讀者真正理解轉債投資的核心邏輯。
全書共分為三大主要部分,分別是轉債的基礎知識、進階知識和實戰策略。基礎知識部分,本書橫跨轉債的股債雙重性,從一只新券如何誕生,到一只老券如何謝幕;從國內第一只轉債發行,到當前市場的全新挑戰,全面勾勒出國內轉債市場的框架全景。進階知識部分,從20世紀60年代的第一代定價技術開始,完整回顧了轉債定價研究的硬核進化史,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具有投資指導價值的轉債估值指標。實戰策略部分,詳細盤點了當前各類專業投資機構的“十八般武藝”及使用場景,并特別介紹了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構建量化擇券策略。此外,作者還詳細整理了從業以來遇到的各種難題,在“小貼士”部分逐一解決讀者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諸多來自市場和學術界的認同與寶貴意見。感謝廣發證券馬松博士對全書內容的審閱與修訂,感謝西南財經大學楊冬老師、劉震博士對數理定價模型相關內容的技術指導,感謝滑鐵盧大學博士生張嘉月對機器學習部分程序實現的幫助。此外,特別感謝廣發證券的李興總、張嵐總、呂潔總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穩定而相對寬松的研究環境,讓我們專注于研究本身,并以此為樂。
2021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