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去靈武?這事有點草率!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明敕星馳封寶劍
- 2039字
- 2023-08-25 12:48:24
“陛下——”
“私吞土地的豪強多為少數。臨淮富庶,眾官紳也是一時之間沒來得及開放糧倉。陛下息怒!”
李泌見雞也殺了,一群猴子瑟瑟發抖,紛紛告罪的目的也達到了。
李泌及時進諫。
畢竟此刻還在戰中,真要大規模惹急了這些地主豪紳也是件難辦的事。
“陛,陛下,在下還有幾個糧倉,可……可全數充交國庫。”
“陛,陛下,在下也有糧倉。”
“……”
在見識到天子一怒后,眾地主在身家性命與糧食之間,紛紛識趣選擇了前者。
畢竟現在咱這位天子就是閻王,誰知道他征不到糧,會不會真的索了他們的命去。
眾人爭先恐后,紛紛開始獻糧。
朱元璋氣得不輕,但見這些人還算識時務,也不好真將這些地主豪紳殺得人頭滾滾,他面色鐵青,
“此人私吞土地,欺君罔上,死有余辜。各位捐糧米以奉前線戰事,朕替諸軍謝過各位!”
他收刀揮拳,此時的唐玄宗不像一位身居深宮多年的帝王,更像一群為百姓討公道的義軍首領。
李泌和李倓相互對視,困惑著這種從心底升起的莫名感覺,又紛紛對這性情大變后的“李隆基”更加臣服威信。
李倓接收河南政事后,廣征兵糧,將上下一切打理得盡然有序,甚至比他老爹李亨,都有幾分才能。
朱元璋放心將這大后方交給他,并將高適從長安帶出來的兩萬兵馬,也全數交到他的手中。
然后輕騎三千,帶人又趕往了潼關。
江淮的糧草在朱元璋等人幾番引誘敵軍后,被高適順利送抵潼關。
高仙芝望見朱元璋及其帶來的糧草,像親見天神一般,涕淚交加。
一面數日日送往長安的兵報石沉大海,一面哭訴眾軍挨餓,士氣低沉。
朱元璋滿臉嫌棄地抬了抬腿,高仙芝還抱著他的大腿在歌恩頌德。
朱元璋心里不禁對長安這無用的太子李亨,生出幾分不滿。
“報——”
“前線哨兵傳回一則消息,稱因崔乾祐已死,此刻陜郡內群龍無首,駐扎的均是一些老幼病殘。”
“呈上來!”
剛剛還跪在跟前涕淚交加的高仙芝,不知何時已滿臉肅然站在帳中,與方才判若兩人。
他將呈上來的消息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翻開看了一眼,又遞了回去。
“兩位將軍,對此如何看?”
陜郡位于潼關與洛陽之間,可謂是盯著潼關的一只眼睛。
就算是崔乾祐已死,安慶緒怎么會貿貿然只留下殘兵敗將。
高、封二人對視一眼,交換眼神,幾乎肯定道,
“此乃疑兵!”
“幾日前,有叛軍騎兵不知從何處探得我軍糧草已斷的消息,曾在關外叫囂。此刻定然是故布疑兵,引我大軍出關,想要甕中捉鱉!”
朱元璋與這二人想得相差無幾。
但令他們更沒想到的是,安慶緒此刻居然也坐鎮陜郡,誓要將潼關一舉攻破,揮師長安。
他們故布疑兵,朱元璋也可以用障眼法。
一個大膽的計劃緩緩在腦海中形成,朱元璋示意高仙芝和封常清走近,幾人商議道。
……
“陛下圣明!陛下真乃我朝太宗皇帝在世,用兵如神!”
仗還沒打,高仙芝、封常清兩人便高呼萬歲。
“此舉定能打他個措手不及,說不定還能一舉收復東都!”
可兩人還沒高興完,就忽然想到個事。
此舉一來,潼關極有可能落入叛軍之手,朱元璋的安全怎么保障!?
回長安?
不行,過了潼關,通往西京便一馬平川,長安也有陷落的可能!
前往蜀地?
不行,巴蜀地區,路難道遠,若此戰順利,估計朱元璋還沒走到蜀地,就要原路返回。
高仙芝和封常清面面相覷,顯然這個難辦的問題,兩人想到了一塊。
朱元璋此刻正一心盯著帳中的潼關地圖,對于高、封兩人的擔憂渾然不知。
對了,去靈武!
那里有郭子儀的大軍駐扎,無論此戰是勝是敗,定能保皇上平安!
高仙芝和封常清一拍即合。
隨后封常清向朱元璋請諫道,
“陛下,此役兵行險著,危險重重。為保陛下安全,還望陛下移駕靈武,以保國本!”
朱元璋乍一聽靈武,還沒反應過來。
高仙芝又跪在地上重復了一遍,
“陛下,陛下乃國之根本,御駕親征實是危險,還請陛下為大唐考慮,暫時移駕靈武!”
朱元璋明白了!
好家伙,這是怕萬一打輸了,這兩人先要保護他的人身安全。
未慮勝先慮敗是好事,但叫他去靈武這事有點草率了!
朱元璋一時哭笑不得,他扶著腦門,叫兩人先起來。
“你二人,先起身。”
高仙芝正準備起身,但封常清跟著朱元璋數月,大抵揣測到幾分圣意。
他一把將一旁的高仙芝又拽了回來,高仙芝頓時摔個狗吃屎。
封常清說道,“陛下,此戰兵行險著,若一著不慎,大唐危矣。還望陛下深思熟慮,為百姓考慮——”
“移駕靈武!”
朱元璋見兩人態度堅決,臉色漸漸陰沉下來。
他盯著兩人,在帳中來回闊步。
此戰一旦失敗,潼關將有失守的危險。
朱元璋不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但想當年他紅巾起義,驅除韃虜,不是未曾經歷過槍林彈雨。且兵貴出奇,身為天子,此番斬殺胡虜,復此大唐,他怎么又不能身先士卒,沖鋒陣前?
他朱元璋可不是李隆基,只會躲在奸臣與女人的后面推卸責任,貪安圖樂!
高、封二人面前的腳步忽然停了下來,只聽朱元璋冷冷說道,
“朕身為大唐天子,是絕對不會縮首于眾將士之后的!”
“昔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打李唐江山,哪個不是沖堅毀銳,出生入死!現我大唐叛亂四起,朕自當為眾軍楷率,摧鋒陷陣。你們二人不必再勸,速速下去準備吧!”
朱元璋堅定的態度,不僅令高、封二人方才心中的擔憂一哄而散,相反因天子身先士卒的決心,而士氣大漲。
兩人起身告退,踏往帳外的步伐中多了幾分連他們自己也未曾察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