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站在未來,指引今天

2018年我寫了一本書《采購2025:數字化時代的采購管理》,構建了一幅“數字化采購4.0轉型路徑圖”。之后,我就一直想給這本書寫一個姊妹篇《供應鏈2025》。幾次提筆,幾次放下,2021年完成了書稿,總是覺得不滿意,推倒重來,直至“拖”到今天,書名中的“2025”改為“2035”。

為什么耗時這么久,這幾年在干什么?

作為采購與供應鏈領域的培訓師和咨詢師,我經常被問到以下這些問題:如何做供應鏈規劃?應該從哪些維度進行規劃?能不能幫助企業畫一個成長路線圖?我很想把這些年的思考與大家分享,或許能夠幫助大家整理一下思路,供大家制定供應鏈戰略時參考。

這幾年,我經常以“數字化時代,如何打造供應鏈競爭優勢”“采購從戰略到執行”“用321打造供應鏈競爭優勢”等為題,在各種場合進行演講和培訓,也會接到類似“供應鏈管理提升”這樣的咨詢項目。每每這個時候,我腦子里面總是在勾畫,未來是什么樣的?今天在哪里?站在未來看今天,我們應該怎么辦?如果能有一個清晰的路徑該多好啊!就像一幅導游圖,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知道何處有美景,如何到達目的地。

為了“看見”未來,追求書稿“完美”,我閱讀了大量的書,也訪談了一些企業,組織了多場討論。越研究越惶恐,越惶恐越不敢動筆,總覺得未來有些深不可測。直到有一天,見到一句話,“人總是高估一年內的變化,低估五年內的變化”,這句話讓我恍悟。其實,不是我沒有看清楚,而是未來是未知的,誰也不可能看清楚,大家都是探索者。作為一名采購與供應鏈領域的探索者,我也僅僅是通過這本書,把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出來。

看不清楚,就不需要看了嗎?當然不是。就像預測,準確的東西不需要預測,正是因為不準,所以才需要預測。預測未來也一樣,正是因為未來多變,預測未來才變得有魅力。要讓自己化身為未來主義者,預知眾人看不到的變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

實踐證明,當你對眼前的事務陷入迷茫的時候,就應該花時間思考未來。當你對未來有一個判斷的時候,反而能把企業帶入一個新的格局,你的職業生涯也會找到新的方向。當你的企業成為行業領先者,或者是創新企業時,你需要的不是打敗競爭對手,而是創造未來。亞馬遜前首席執行官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曾說:倘若你所考慮的是三年后的商業趨勢,你會面對不計其數的競爭者;倘若你所思考的是七八年之后的商業趨勢,你將遇到極少的競爭者。

在數字化時代,我們都是“老人”,昨天學到的東西,很快就會過時,因為時代的發展實在太快了。越研究,越發現我們大部分人天天喊著數字化,但思維還是停留在傳統時代;越觀察,越發現寫作這本書很有必要。

我做了一份電子雜志《供應鏈洞察》,宗旨就是“洞見最前沿,發現新機會”。我為“中采商學”制訂了一個計劃叫“頂天立地”,這是咨詢師的自我鞭策。“頂天”就是要能夠觸摸到管理的最前沿,甚至引領潮流;“立地”就是要立足于當下,解決當前的問題,解決企業的實操問題。其實所謂的戰略問題,也就是解決當下怎么走的問題,而不可能跳到未來,直接解決未來的問題。

“供應鏈2025”變成“供應鏈2035”,不只是表面的書名變化,而是看問題的視角更長遠了,這樣更有利于做規劃。尤其是在2020~2022這三年,世界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風靡的VUCA[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已經不足以描述當下,2016年誕生的BANI[brittleness(脆弱性),anxiety(焦慮感),nonlinearity(非線性),incomprehensible(難以理解)]才是當今的寫照。從VUCA時代到BANI時代,供應鏈面臨著重大挑戰,先是頻頻聽到供應鏈“重構”,繼而聽到的就是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北大縱橫周國來副總裁跟我說,實現降本增效只是入門者,實現韌性與安全才是大師。我非常認同,這些年,我們太重視成本了。VUCA強調的是不確定性,BANI強調的是不可理解。不確定性是常態,不可理解讓我們產生焦慮。我們必須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在不可理解中努力理解。

近幾年,周邊發生的很多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深度思考,供應鏈未來的角色究竟是什么。供應鏈戰略如何制定?組織架構如何演變?流程如何優化?人才如何培養?技術如何發展?風險如何管控?管理如何創新?針對這七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構成了供應鏈戰略管理框架,對這七個問題的思考構成了本書內容。

“明者見于無形,智者慮于未萌。”明智的人在事情初始階段即看出端倪,聰慧的人在事件萌芽階段就已經謀劃對策。

寫書的過程是一個總結的過程,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我深刻感悟到,要求自己一定寫清楚,這是苛求,面對未來,沒有“正確”答案。為未來寫書,也不應該追求“正確”答案,而是要促進“思考”。如果能夠引發思考,無論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都是有價值的。知道什么是舊的,才知道什么是新的。

本書定位于“智能時代供應鏈管理”,不是研究智能技術本身,而是智能時代供應鏈如何管理。技術問題,交給技術專家,我們是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管理”。智能是本書的魂,但不能魂不附體,這個“體”,就是供應鏈管理。

組織規模越大,個人能力越強,就越難轉型,越可能失去壯士斷腕的勇氣,錯過未來發展的機會。請閉上眼睛,思考一個問題:在智能時代,我們當下的工作是否會被取代,我們是否僅僅是一名坐在電腦前的“工人”?

時代要拋棄我們,從來不會考慮我們的感受。更可悲的是,被拋棄的往往不乏那些曾經最努力的人。當大潮退去,最好的方式就是站起來,尋找另一片藍海;而有些“成功者”,留戀于自己的過去,被困死在當下。

參加本書討論的有樊鑫、謝明榮、金勇、武建軍、章潔霏、周美蓉、梁在國、汪浩、顏家平,他們都是卓越的供應鏈管理實踐者,貢獻了卓越的智慧。特別感謝樊鑫、謝明榮在本書早期策劃階段的貢獻,也特別感謝這幾年與我互動較多的震坤行工業超市、甄云科技、京東企業購、阿里巴巴、中興通訊、廣聯達科技等企業的管理團隊。

致敬思考未來的同行們,讓我們一起思考2035智能時代的供應鏈管理。夢想可能遙不可及,但必須堅定地跨出第一步。加油!

如果你有任何想法和建議,請不吝指正。

郵箱:gongxunwei@cipm-china.com。

宮迅偉

中采商學首席專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大关县| 海丰县| 济阳县| 平南县| 九寨沟县| 延安市| 额尔古纳市| 黄浦区| 多伦县| 元朗区| 渝中区| 宁海县| 留坝县| 鹤峰县| 张北县| 闸北区| 双鸭山市| 盱眙县| 滦平县| 平山县| 湘阴县| 望谟县| 左云县| 和政县| 辛集市| 普格县| 海丰县| 通州区| 盐山县| 万宁市| 桑日县| 富平县| 崇义县| 白朗县| 陆川县| 自贡市| 晋州市| 建昌县| 稻城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