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閶闔重開(一)

  • 弘光月明
  • 燕雨禾
  • 4521字
  • 2025-04-22 18:23:55

組閣選官的大事總算是結束了,接下來該試試閣臣的水準了。

端坐龍椅的朱由崧忽然前傾身軀,眼神變冷,緊緊地盯著堂下站著的史可法:

“史卿經年操持留都政務,孤有幾樁要事請教。”

“目下江南歲入幾何?”

史可法笏板微顫,深躬及地:

“啟稟陛下,自淮河以南,歲入不過四百五十萬兩有奇。”

朱由崧皺眉轉向班列:

“高尚書,如今市面,米價幾何?”

戶部尚書高弘圖趨步出列:

“回圣上,漕糧折銀約莫一兩一石。”

朱由崧這下神色可不太好看,霍然起身,沉聲道:

“朕知洪武二十六年歲入約有三千三百萬石。

“人都說神宗時大舉用兵,征土司、定哱拜、平倭寇,入不敷出,比之洪武少了數百萬石。

“但朕記得,萬歷三十年時,歲入尚有兩千八百萬石。

“如今我朝雖然只存江淮之土,但是產糧之地十尚存八。

“如今歲入竟只剩下不足五百萬石,朕......朕真不知自己還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賢明的皇帝遇到問題,首先罪己,那么臣子自然會盡忠竭力。

因此后世便約定俗成,即皇帝一旦罪己,諸臣立刻叩首。

至于臣子盡不盡忠,那就難說了。

朱由崧話音剛落,底下群臣紛紛叩首:

“陛下何辜,臣等萬死難逃其咎!”

朱由崧神色悲戚:

“諸臣公且起,朕今登臨,當與卿等共扶社稷,扭轉乾坤。”

群臣紛紛從地上站起,高弘圖和史可法對視了一眼,雙方不由得心中震驚。

圣上怎么連洪武朝、萬歷朝的歲入都一清二楚。

朱由崧重新坐回了椅子上,接著問道:

“諸卿且言,這殘局當如何收拾?”

臺下眾臣面面相覷,良久沒人敢出聲。

高弘圖身長七尺,氣色紅潤,看見新朝新政有條不紊,胸中對大明重燃希望,感懷無限。

兼之自己又總領戶部,別人不說最終還是輪到自己。

豁出去了!

高弘圖嘴中囁嚅,欲言又止,待看了看龍椅上端坐的朱由崧良久之后,似乎下了極大的決心,這才跪倒在地:

“陛下,老臣冒死上諫。

“如今天下財稅赤字,問題不外乎以下三條。

“一者內帑侵占府庫甚重,幾成慣例。

“二者自神宗以來,邊事沉冗,兵戈未歇,國本動搖。

“正德年間每年九邊年例銀不過四十萬兩,先帝踐祚,陡然升了十倍之多,幾與太倉歲入相等。

“且與建奴幾番征戰,動輒以數千萬計。

“三者天下之事極弊而大可慮者,莫甚于宗藩祿廩,其一年花費達千萬石之巨......”

群臣見高弘圖竟玩起了真的,紛紛神色大變。

當今圣上就是藩王出身,你到底有幾年活頭啊,高大人?

“朝廷支出陡增,便加民三餉。

“可三餉之下,民不聊生,天下便為之大亂。”

高弘圖說到此處,竟跪在大殿之上失聲痛哭:

“闖賊本蟄居窮鄉僻壤,獻賊也已投靠大明。

“自崇禎十一年以來,大旱數年,饑民遍地。

“朝廷加派的餉銀足足比萬歷初年多了三倍有余。

“讓流寇起死回生者,非賊也,實乃朝廷施政過嚴之過,臣冒萬死請陛下除去江南百姓三餉。”

朱由崧看向高弘圖的眼神逐漸變得熱切了起來。

第一個愿意給自己掏心窩子的大臣出現了。

高大人一語切中明朝財政問題的關鍵。

明中期周忱改革時將南直隸和浙江等七省,米麥四百余萬石,折銀百余萬兩,入內承運庫,作為皇室用費,叫做金花銀。

后來又增金花銀二十萬兩,定為了常制。

到了萬歷四十七年,每年的收入折銀一千四百六十一萬兩,皇帝分六百余萬兩,戶部分四百萬兩。

按理來說,這就結了,公私分離,雖然皇帝占了便宜,但是戶部好歹也有不少收入。

但實際操作中,老朱家根本就不管百姓死活,將天下當作了自己的錢袋子。

從支出看,內府六百萬兩除了十余萬兩用于賞賜武將外,其他都是御用。

而戶部太倉的四百萬兩,主要有三項用途。

一是高大人所說的九邊例銀。

萬歷末的時候,每年的例銀已經和戶部年入差相仿佛了。

但是戶部的錢不可能全給邊卒,那能怎么辦?欠著唄。

欠著欠著,兩大軍戶產地便相繼動搖。

遼地開始傾向滿清,秦地則開始了大規模起義。

二是高大人說的內帑侵占府庫,即皇帝有了內府收入,還要占用戶部銀子。

萬歷是一個沒有下限的皇帝,本來戶部所收,專供九邊用度,但是朱翊鈞這廝奢靡之極,侵占國財的數目,簡直難以計數。

時任戶部尚書李汝華粗略統計過萬歷挪用的國財:

“萬歷二十七年至三十年,進過冊立分封冠婚典禮錢糧,共二百五十五萬七千二百四十七兩,幾蓋一歲之入。

“福王成婚,進過四十余萬。

“圣母兩上徽號,前后共四十七萬有奇,并進過所費香蠟等項,又約二十二萬。

“長公主婚禮,用至十三萬五千兩。

“七公主婚禮,共折解十萬余。

“今瑞王婚禮,又用過十萬余。”

三是打仗用的軍費。

戶部的支出原則里本就“以七分為經費,而存積三分備兵歉,以為常。”

但是皇室隨意侵占戶部的收入,一旦發生戰爭,只能加餉于民。

萬歷四十六年努爾哈赤攻遼,遼軍已經拖欠了三年餉銀了。

戶部沒有余錢,戰爭在即,只好去求萬歷,能不能從內庫支出五十萬兩先給遼軍顛顛肚子,讓他們好打仗。

但讓神宗他老人家吐出一點錢就跟要命似的。

萬歷扣扣嗖嗖只出了十萬兩,后來戰爭擴大,遼軍的餉銀擴大到三百萬兩。

兼鄂、川、貴三省農民起義,最終戶部實在是沒辦法了,便開始了第一次遼餉加征,自此以后給農民加的賦便沒停下來過......

這大明的根基,既不是被農民軍、滿清韃子掘走的,也不是被旱災擊垮的,而是亡于老朱家的揮霍無度,藩王君王們的驕奢淫逸。

有明一朝最大的禍害不是李自成、努爾哈赤,是明神宗朱翊鈞......

所謂的神宗不上朝,天下大治,不知是哪個用腳思考的蠢貨提出來的。

想到此處,朱由崧長嘆了口氣,示意身旁的金聲桓去把高大人扶起來:

“給高大人賜座!”

幾個太監搬來一把棗木椅,高大人顫顫巍巍地坐在了凳子上,尚雙手顫抖,不能自已。

朱由崧見到老臣辛酸流淚,也頗為動容,感慨道:

“高卿位在地官尚書,有愛民惜民之念,朕心甚慰!

“自今日起,除太祖誕辰、大行皇帝忌日兩天之外,一切節會、慶典悉數擱置。

“凡籌措所得銀餉,盡皆入庫,統一調撥。

“如今財政枯竭,民事尚不足安,焉能先潤澤勛貴?

“內府每年歲入十萬兩即可,其余盡入太倉。

“天下之事,唯民事最重,民事若安,則天下大定也。”

高弘圖泣涕謝恩道:

“臣遵旨!”

朱由崧接著言道:

“詔令各地方,親王暫定每年三千石,郡王定一千石,不準發折色寶鈔,一應以糧食為準。

“三年內逐步去郡王以下宗室俸祿,讓其自食其力。

“不過高大人適才所言宗室的問題,以孤來看,并不在俸祿上,而在于圈地以為己用。

“可如今北境已失,大部分藩王便也沒有了地盤。

“南邊有地盤的淮、益等王素來清廉,桂、惠、瑞等王又暫失封地。

“因此如今天下,為害一方者,僅蜀王一人爾!

“早朝后,諸位廷議一個處置蜀王的辦法給朕呈上來。”

朱元璋定的祿米,親王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意在厚養諸藩,以為屏障。

但大明朝廷重視土地稅,欠缺商業稅。

朱元璋的這一舉措給朝廷增加了極其深重的負擔,這重負最終還是施加到了蕓蕓眾生、黔首黎庶的頭上。

嘉靖末年,御史林潤粗略估算過藩王之害。

“天下歲供京師糧四百萬石,而諸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

但實際上,藩王最大的危害其實不在這里。

因為藩王俸祿由各地方政府留存的財政收入負責。

嘉靖年間,以山西言之,存留百五十二萬石,而諸府宗祿三百十二萬。

也就是說山西的宗室一年俸祿三百二十萬石,但是山西留的不過一百五十二萬石。

這怎么可能發的出來?

在實際操作中,地方政府經常敷衍了事,不是發放常不足額,就是以如同廢紙的折鈔代替實物祿米。

明朝宗室的日子,有天壤之別。

成化時,韓康王為了省銀子,將伯祖母懷王妃的一百二十石俸祿直接省了,導致懷王妃流離失所,事情甚至鬧到了中央......

萬歷時,山西懷仁王府奉國將軍朱聰涽的祿米被拖欠整整二十一年.....

明朝藩王最大的危害在于動輒圈地以萬畝計,蜀、楚、福、潞、惠、桂等王占有的份田嚴重損害了中央的收入。

并且這些王爺還各自占有鹽鐵之利,將大明朝廷吸的瘦骨嶙峋。

歷史上的清朝就吸取了前朝教訓,將宗室一律置于京中,幾經敲打、壓縮,此項花銷便大幅削減,這可比明朝的藩王政策穩妥得多,也經濟實用得多。

見朱由崧并未提及加餉于民的事,史可法終于出班言道:

“陛下圣明。

“高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

“不過臣以為,如今天下喪亂,歲賦不過四百五十余萬。

“現在北方是闖賊、韃虜,將來練餉、剿餉等項,恐怕未可輕除也。”

朱由崧看著眼前的史大人,心中直搖頭。

史大人道德水準無可指摘,可是處理時政的能力竟拉跨到這種地步。

自衣冠南渡以來,經濟重心便有南移趨勢。

安史之亂干碎河北、關隴、中原后,經濟重心徹底定鼎江南。

兩宋之時“揚一益二”之說更甚隋唐,天下財稅營收多仰仗江南之地。

按理來說,弘光一朝定鼎江南,比滿清和李自成的家底要富裕得多。

如果能夠勸農耕織、輕徭薄賦、修養生息,以重兵扼守江淮一線,再徐圖北進,則大事尚有可圖。

李自成大順政權打出的是“三年免征的旗號”,多爾袞入主北京立刻宣布廢除三餉,財賦按照萬歷年間的冊子征收。

結果歷史上弘光鼎立南京之后,不但不減賦養民,反倒是仿照崇禎帝竭澤而漁的稅收模式。

皇帝手無兵權,便在財權上大做文章,修飾南京宮殿,奢華至極。

四鎮亦無進取之意,便在轄地橫征暴斂,魚肉百姓。

史大人位居中樞,卻又無節制能力,只得嬌慣四鎮,予取予求。

當階級矛盾大于民族矛盾的時候,能怪那些普通士卒和黎民百姓一股腦投降滿清么?

歷史上弘光政權豈是因為無錢練兵而一潰千里?

江北四鎮一年定額兩百四十萬石,結果四個月朝廷便發了三百六十萬石。

這是沒軍費嗎?

比之朝臣失和、軍鎮齟齬、民不聊生、人心喪失這幾大積弊,餉銀不足恰恰是此刻最小的問題。

可惜史大人這臺老設備已經良久沒有更新了,新朝初立,就急著征稅,真是......

朱由崧無語至極,腦中忽地想起一則笑話。

歷史上四鎮不思進取,在各地大興土木,建造亭臺樓閣。

史可法微服私訪淮上,被劉澤清的手下抓取當苦力。

待劉總兵巡視建設情況時,史可法才扔掉肩膀上的巨木大叫道:

“學生效勞三日矣!”

朱由崧對著史可法輕輕搖了搖頭:

“錢財如同水源,想匯集成江海,豈是一兩條水渠就能做到的。

“史大人欲充實國庫,富國強兵,這是當然。

“但思路若是只放在朝百姓收取稅賦之上,那便是舍本逐末,鉆入牛角尖了。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農商交易,以利本末。

“萬歷四十五年,朝廷取消了鹽引制度,這買賣食鹽的問題,似乎又出現了......

“高大人,你務必要讓戶部群僚人手一本《鹽鐵論》,給朕細細讀來,好好理一理富國方略。”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雄主,當時邊軍缺糧,商人又想販鹽。

洪武帝一合計,不如就讓商人將糧食販到邊境,然后根據販運的糧食再來政府處領取鹽引。

得鹽引者,便可在于某時在某地買賣某數量的鹽巴,運糧成本與賣鹽之差就是商人的盈利。

此舉一箭雙雕,解決了許多問題。

可是到了明后期,這個好辦法成了官員斂財的工具。

又因為經濟高度發展,私鹽和藩王制鹽盛行。

萬歷帝便取消了這個制度,但又沒有完美的制度替代。

目前,大明的鹽稅制度還是個稀巴爛......

朱由崧腦袋都炸了,能怪歷史上的弘光帝撐不到一年么?

鹽稅這么緊要的問題,目前都還沒個章程。

高弘圖猛地站起,顫抖著說道:

“陛下莫非是想?”

朱由崧看高弘圖一點就通,恨鐵不成鋼地看了史可法一眼,這才幽幽道:

“如今南方財政事由全在高大人身上擔著,退朝后勞你領著眾卿擬定一份新的鹽鐵專營方案呈遞上來。

“以朕之見,既然有了新的收入,自即日起,江南各地即免除三餉,被闖、虜占著的北方各地不征三年。

“朱大人,昭告天下時,將這兩件事寫進去。

“此事就到這里吧。

“高大人你且入座。

“史卿,孤再請教你個問題,如今江南各省兵員幾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八宿县| 横山县| 大冶市| 屯留县| 高青县| 东乡县| 增城市| 玛多县| 乐亭县| 晋城| 墨玉县| 张家川| 共和县| 定安县| 清涧县| 保康县| 广饶县| 夏河县| 浏阳市| 阿尔山市| 新竹县| 大竹县| 治多县| 浦江县| 遵义市| 商洛市| 建阳市| 天峨县| 平顺县| 永定县| 离岛区| 咸阳市| 休宁县| 贡山| 公主岭市| 屏东县| 新邵县| 岳阳县| 宝丰县|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