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給母親河的頌歌
長篇小說《后人》的作者張繼嶺,在其小說即將付梓之際,約我給他寫幾句話。憑我肚子里這點兒墨水,我深感受之有愧。但是,多年來作為繼嶺文學作品的第一讀者,我又覺得卻之不恭。那就只好勉為其難,實話實說地談一點兒讀后感想吧。《后人》,是張繼嶺創作的系列長篇小說《灘區記憶三部曲》中的一部。本書故事發生在民國年間,開封城西黃河灘區一個叫祥和灘的村莊里。書中以村里董姓土財主一家人的悲歡離合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故事,塑造了“董家三虎”董樹林、董茂林、董森林的鮮明形象。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贊美了灘區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又揭示了黃河灘人的無奈和艱辛。這是一部以人為主體的黃河頌歌。作者張繼嶺,家住河南省中牟縣狼城崗鎮的韋灘村。滾滾黃河就打村邊流過。他生在灘區,長在灘區,對灘區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縷縷鄉愁。從小到大,耳邊聽到的是黃河的故事傳說,眼里看見的是黃河的水漲水落,晝夜思索的是黃河人的前世今生,心中憧憬的是河宴水清的美好愿景。正因為如此,他寫的黃河人,有血有肉,呼之欲出;他敘的黃河事,有頭有尾,一波三折;他抒的黃河情,有聲有色,感人肺腑。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把傳承黃河文明當成了自己的本分,并以之作為自我鞭策的動力,夙興夜寐,辛勤筆耕,風雨不輟。先是爬格子,后又敲鍵盤。公務余暇,日積月累,集腋成裘,撰寫成200多萬字的系列長篇小說“灘區記憶三部曲”,那是他唱給母親河的頌歌。
熟悉張繼嶺的人,都夸他性格豪爽,重情尚義,做事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但他為人卻格外低調,不事張揚。他淡泊名利,疾惡如仇,在文學創作上更是深藏不露。早在30多年前,因為共同的文學愛好,我們就成了忘年之交。既然志趣相投,自然少不了交流切磋。他每有著述,常拿給我看。我也總是先睹為快。他的笫一部長篇,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風格獨特,鄉土氣息濃郁,彰顯黃河風情。我多次建議他送出去發表,都被他婉拒了。只在我編輯《原圃》雜志和《中牟報》期間,發了幾個短篇。其余的一系列中篇和長篇,他一直在披閱廿載、增刪數次中反復打磨。就是今天這部《后人》,也是在親友的再三催逼下才肯拿出來的。作者治學態度之嚴謹,于此可見一斑。值得慶幸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的“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的重要指示,正在付諸實施。作者水清河宴的美好憧憬即將變為現實。為此,請允許我借用歌曲《鄉愁》中的幾句話,作為對《后人》付梓的祝福,并企盼三部曲盡早完整與讀者見面!
多少年的追尋,多少次的叩問。
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
鄉愁是一朵云,鄉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是為序。
郭從珍
二〇二二年七月十五日于汴京
作者簡介:
郭從珍,男,1938年1月出生,河南中牟人。中牟縣作家協會主席,“河南思客”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