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苦娘的來歷和故鄉(2)

  • 苦娘
  • 是圓不是胖
  • 3660字
  • 2023-07-24 16:42:33

1.4、母親的故鄉

母親的故鄉,在我們嶺下村往南的一個大山溝里。這個溝筒有十幾里多長的路,那地方盛產梨,所以叫梨溝。梨溝為什么盛產梨呢?據母親講,原先梨溝是一個十幾里長滿野生山梨樹的大山溝,這山溝很荒涼,到處都是森林和灌木叢。母親的先輩一族遷徙到這里時,沒有其他人家。姥爺可勤勞了,沒事兒時就在梨溝里嫁接梨樹。梨溝里的小河邊,山崗上的山梨樹,都嫁接上好吃的大結梨。安梨,尖把梨,南果梨,平梨香和香水梨的。我問母親說;那年代也沒有什么東西。姥爺是怎么嫁接梨樹的呢?母親說姥爺沒事兒就在山上制藤條葛條。回來把葛條泡在小河邊的水泡中。從山上挖來黃土和黃泥,然后春天把要嫁接的山梨樹割開枝條。用要嫁接梨樹碼枝條插上用黃泥糊上用葛條纏繞上盤緊綁牢后,姥爺就每天去觀察并澆點水,防止干燥,過些日子,發芽了就嫁接成活了。母親說梨溝里的梨樹都是姥爺嫁接的。姥爺用一雙巧手和辛勤勞動,把這條溝就變成了花果山。

從嶺下村往下一走(往西)然后奔南的大山溝梨溝里走,坐落在左邊兒山坡上的村子叫嶺上村。再往里走二里多路,就是劉家堡。劉家堡的左側小河邊有一個大井泉眼,那里的泉水咕咚咕咚的往出冒泉水。再往里走就是大閔家溝,樺樹泊子,大葉溝,然后往里走左側的一條溝叫廟溝。往盡溝里頭走,就是周家街(讀音gāi)和王家街。母親的老家就在梨溝里的周家街,她在那里出生長大的。

母親說,他們已經不知道什么年月,梨溝周氏祖先從陜西一帶逃荒來到東北遼寧的。好像是在清朝,有一年陜西黃土高原大旱鬧災荒,糧食顆粒無收,餓死了很多人(歷史上有記載)。人們活不下去了,就從老家陝西渡過黃河,一路逃荒來到東北。始遷祖名叫周英,來自陜西韓城潘莊(據說現在還有八百多戶的周姓一族人)。

母親聽她的奶奶說;周英剛來時,也和我們家一樣住在細河岸邊。老祖先在河邊兒住時,這里一天到晚青蛙蛤蟆呱呱叫,吵的太厲害,晚上睡不好覺。那時候都住的窩棚、茅草房,晚上細河邊水溝里、水泡子里的草叢中蚊子特別多,咬人很厲害,不讓你睡覺啊,不得安寧,怎么辦呢?老祖先一氣之下搬到了梨溝溝里頭去住。母親的奶奶是嶺下老閆家的姑娘。嶺下老閆家是滿族人,當地是一大戶。據母親的奶奶講“他們老周家過去那才窮哪”。老周家是逃難來的,既沒有房子、也沒有土地,每年只能租種思山嶺廟上老和尚的地。沒有土地的農民最窮苦,只有靠租賃土地和扛長工來維持生活。

周英在B市的白云寨安家后,感覺美麗富繞的萬兩河(細河)這里能活人,就回去接家中人。一路上討飯討宿,走了近二、三個月才回到陜西家中。家中老太太(母親)不願意來東北,就沒有其他周氏過來。周英只好一路討飯又走了近二三月才回來。周英一生回去了二次,那時的交通不方便,只能靠兩條腿走路,并且一路討飯借宿,回一趟老家來回得走近半年,很是辛苦。

周英在白云寨的梨溝里居住下來。由于沒有土地,一直租種梨溝廟上老和尚的土地。他死后沒有地方掩埋,也可能是想念陜西家鄉,跟思山嶺廟上老和尚商量后,把墳墓埋在了嶺上和嶺下通往通條溝的最高山頂石砬子下。母親的祖先周英就埋在這高崗上,遙望著陜西韓城黃河邊的潘莊家鄉,來思念遠方的母親與故鄉和親人。

周英配妻雷氏,育有兩個兒子叫周秉信、周秉孝,這一輩妻子在譜上只記載有一個王氏。下一輩有周玉興、妻詹氏,周玉德、妻王氏。四世有周富、妻閆氏,周金(星)、妻宋氏,周財、妻孟氏,周發、妻代氏。五世有周萬祥(母親的爺爺)、妻閆氏(母親的奶奶),周萬祿、妻金氏,周萬發、妻劉氏,還有周萬福、周萬續。周萬祥育有四子,即第六世,有長子周文忠、妻孫氏,次子周文孝(我姥爺)、妻金氏(我姥姥)后起名金桂清,三子周文學沒妻子,四子周文義、妻劉氏。母親和她兄長是第七代了,大舅周廣星、妻子馬氏,二舅周廣林、妻子金氏、富氏,三舅周廣金十多歲早亡。我舅舅周廣盛排行老四、妻子孫景蘭。五舅周廣祿、妻子姜氏,六舅周廣賢、妻子姚氏,老舅周廣貞,妻子*氏。再下一輩我姑舅哥哥們,是周氏第八代傳人了。

母親、她的母親金氏及奶奶(閆氏)那幾代人,正處于晚清兵荒馬亂年代,老百姓們經歷了無數的苦難。母親說過;“我怎么這么倒霉,生在了那個倒霉的時代”。每年的清明節,我回老家上墳,想起母親和姥姥在我小時候給我講的過去事情,心中有一絲絲的痛,叫你眼中含著淚水。她們為了活著,為了后代,拼命的掙扎在那個痛苦年代。俗話說“飲水思源”,沒有老輩兒人的拼搏,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1.5、清明節來歷和冰涼花

地球不停地旋轉,一年四季不斷的變換。在這冬去春來的時節,青草樹木開始復蘇、冰雪漸漸融化,大地上的青草剛剛開始發出了綠芽。隨著天氣漸漸的轉暖,大地上迎來了清明時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祭奠故去親人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思念故去先輩和親友的日子。多少年來祖祖輩輩傳承的習俗,清明掃墓,祭祀祖先。清明節早已成為中國人心中對先輩和故人,永遠不忘的感恩日子。古時候,有的人甚至風雪無阻,在墓地旁搭建草棚守墓多年,表示自己的孝心和感恩。

一到清明時節,你能親眼看見有的人不管年歲多大、多么遙遠的路途,不管自己奔波的多么疲勞,都帶著鮮花、長輩人愛吃的食品等祭祀物品,去親族墓地掃墓。整理老輩們的墓園,懷念自己的父親母親,感謝長輩人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每年的清明時節,都有來自海內外的數十萬炎黃子孫聚集在SX省黃陵縣黃帝陵前,以傳統的祭奠儀式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近幾年才知道母親的祖先,就在黃陵縣附近的韓城潘家莊,至今還有800多戶周姓人家,其遠祖姬姓,為軒轅黃帝的一脈相承的后代。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為逃避迫害流亡途中,走到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餓又累,再也無力站起來。隨從的臣子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兒吃的食物。正在大家萬分焦急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之處,從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重耳喝了。重耳喝了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來的時候,重耳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后,重耳回到晉國成為國君(晉文公,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即位后重賞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介子推鄙視爭功討賞,他打好行裝,同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隱藏進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不到。派人滿山喊叫,介子推也不出來,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把火燒遍了綿山,卻沒找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以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被燒死了。晉文公見狀痛哭起來,裝殮介子推時從老柳樹的樹洞里又發現一白書,上寫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長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不動煙火)。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村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正是感恩節日。我們清明上墳祭祀先祖,就是沿襲這種感恩精神。中國的清明節對感恩,專注了那些死去的長輩兒和先人。

父親給我講過這個故事。清明節也叫《寒食節》。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途中。跟隨他的臣子介子推。為保其重耳的性命,從自己腿上割肉,讓重耳充饑。后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封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干,給介子推財寶也不要。介子推是個大孝子,說自己要侍候老母親,而后介子推走了和母親隱居山林中。

國君重耳找不到介子推,后來重耳派兵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可介子推仍然沒有出山,被燒死在山中。這樣把介子推去逝的日子。命名為寒食節,并舉國哀悼。這一天不動煙火,這節日后來逐漸與清明節合二為一。從清明節的典故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知恩圖報,重人間真情,感受養育之恩,是清明節的內涵之一。

母親健在時候每年的清明節,我和母親都去到姥姥的墓地上。給姥姥及長輩的墳墓掃墓。望著姥姥的墓地上,一片片枯草和樹葉草叢中,開著一朵朵一枝枝小黃花,我感到特別稀奇和可愛。你看見過遼溪大地上的冰涼花嗎?這就是母親告訴我說的叫冰涼花。那是大地上再平凡普通不過的一個不起眼兒的小黃花,可是它確實開在清明時節的遼寧B市山區樹林中的大地上。

在B市山區清明時節,冰雪還沒有完全融化,大地還有冰凍的地方。冰涼花從姥姥那墓地上,有冰雪的草叢中伸出了一枝枝二寸長左右。在長的絨毛的紅黃色的小枝桿上,開出一朵朵像手指蓋大小的小黃色花朵。在萬花叢中,它是再平凡不過的,最不起眼兒的小黃花。可是它就發出在這初春的清明時節,大地山區樹木還是一片孤枝枯葉,一處處荒草,一片片積雪的,大地還在冰凍的時候,樹木青草還沒有發出綠色葉的時候。在寒風中,在地上的枯草叢里,冰涼花卻已經頂著冰雪嚴寒。開出了一朵朵可愛的絨嘟嘟的小黃花。

堅強的冰涼花,它不怕風吹雪打,不畏嚴寒,在墓地上開出一朵朵招人可愛的黃黃的小花,像在迎接著前去掃墓的親人們,給人以一絲欣慰,這就是姥姥墳前盛開的冰涼花。

《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

千百萬人祭祖墳。

祭祀先人及亡魂,

不忘父母養育恩。

姥姥,姥爺及太姥姥和太姥爺的墓地上盛開著一叢叢冰涼花,這冰涼花怎么來的,又怎么叫做冰涼花呢?

母親講起那過去的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山市| 垫江县| 察隅县| 纳雍县| 英德市| 崇礼县| 常宁市| 互助| 冀州市| 洛阳市| 苏尼特右旗| 郴州市| 聊城市| 塔河县| 红桥区| 柞水县| 陆川县| 新乐市| 柘城县| 集贤县| 石渠县| 磐安县| 东兴市| 临夏市| 陆川县| 保亭| 靖江市| 怀化市| 宜州市| 加查县| 祁连县| 崇礼县| 嘉义市| 新和县| 志丹县| 车险| 额尔古纳市| 沁阳市| 黑水县| 龙里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