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全美婦女參政協會
1984年
6月24日至28日,在美國的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召開了第六屆全美婦女參政協會。大會主題為“掌舵前行——20世紀80年代的女性主義教育”。以下是我當時與會后的報告:
今年,大會首次組織了由日本參會者主導的官方主題活動——“理解日本式女性主義”,并且成立了亞洲女性合作網,為擴大日美雙方的視野做出了貢獻。
全美婦女參政協會(NWSA)是美國最大的女性學研究者組織,是20世紀70年代女性解放運動為學院派帶來的產物。美國女性學的特征是極為注重理論與運動相結合,并將女性學的存在意義定位為運動的“理論武裝”。
今年的會議特征在于強調女性主義者的多樣性與差異性,例如人種、民族、階級、國籍、文化、障礙、政治立場等。大膽地承認女性主義者之間存在的多樣性與差異性,然后在明確差異后加強合作,這次大會可以讓人感受到女性學已經走向成熟。
在第一天的全體集會上,黑人、美國原住民、美籍亞裔的女性們分別從各自的立場講述了固有的女性主義。一位長期從事黑人教育事業的女性主張,應當把非洲值得驕傲的女性主掌權力的歷史教給孩子。在第二天的集會上,一位西班牙語系的美籍女士說:“我們都很美麗,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同。”她的話令整個會場沸騰。
以往的大會通常由高學歷的白人中產階級女性獨占。出于對此現象的反省,在“向少數族裔、勞動者階級的女性敞開門戶”的基調下,本次集會的發言者往往在發言前都先說一句“我雖然是白種人……”。同時,作為一種嘗試,本次大會設置了一個“自治區”,讓少數族裔和勞動者階級的女性對各自的利害關系暢所欲言。這一制度明年也會繼續。
這次大會體現出要在美國社會的復雜性與女性主義者的多樣性之間架起橋梁是多么困難,也顯示出與會者對超越這些困難、加強合作的強烈意志,令人印象深刻。
在這次大會的基調下,“日本式女性主義”主題活動的舉辦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該主題活動旨在去除美國女性主義中常見的以本民族為中心的優越感,讓不同的女性主義者站在相互理解的立場上加強合作,這一點非常符合大會的目的。
在大會上,首先上野(筆者)從日美文化背景出發闡述了日美女性主義在男女平等戰略上的差異,具體表現為美方的“女性的男性化”和日方的“男性的女性化”。隨后,美國女性主義者艾麗絲·丹承接上野的話題,以她在日本的調查為基礎,討論了《勞動基本法》修正案頒布后關于取消生理期休假的是與非,闡述了日本女性主義者要求的并不是廢除母性保護的“和男性一樣的平等”,而是“既要保護又要平等”。
之后,來自日本的與會者原真理子與高橋真理兩位女性從自己在榮松堂書店當臨時工的經歷出發,控訴《男女雇傭機會均等法》與《兒童福祉法》的修正方向導致女性只能在“職場上像個男人一樣的平等”和當家庭主婦兼職臨時工這兩者中進行選擇。
最后,上原百合子提出日本的女性在自己受到壓榨的同時,也站在了壓榨發展中國家女性勞動的立場上。以“日本式的女性主義也必須要整體去除民族優越感”對當天的討論做了總結。
在今年的大會上,新成立了兩大民間組織——國際女性聯絡委員會和亞洲女性聯絡委員會。會議上還出現了這樣一幕:國際女性聯絡委員會的組織者弗吉尼亞·塞拉斯在會上提出“美國女性如何才能幫助你們”,結果受到了日本與會者的嚴厲批判,最后將發言改為“我們應當如何互相學習”。
另外,在亞洲女性聯絡委員會上,日本、韓國、中國的與會者以彼此共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為基礎,思考亞洲型女性主義的發展,尋求新的合作,在大會最后一天的演講中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支持。
明年的大會將在西海岸的西雅圖召開。西雅圖是亞裔移民歷史頗為悠久的城市,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明年的大會上,與亞洲女性主義者交流的意義將會變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