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經濟

  • 吳地從戎
  • 吃不飽的鬼
  • 2229字
  • 2023-09-10 22:51:17

周圍逐漸有了趕路的行人,大多帶著斗笠與蓑衣,紛紛低著頭奔向前方。

透過雨中向遠處望去,隱隱約約間魯謙看到了些建筑,應當是快到毗陵縣了。

雖說是毗陵郡的首縣,但毗陵縣并沒有修建城墻碉堡之類的,就如同往常縣城一樣。

最主要原因還是安全,除了偶爾會遭到山越賊寇之類的友好問候外,毗陵縣的位置還是很好的。

東靠長江入海口,西接太湖,距離首都建業還近,稱得上是一塊寶地。

唯一的缺點就是沒人。

缺的是愿意去干工活,愿意去下地干農活的人。

如果說曹魏方的稅收是在漢朝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優化的話。

那么蜀漢的稅收則算是完全繼承了。

算是雙方各有各的好。

曹魏的稅賦為定額稅率,災年不減征,豐年我也不多要。

且與漢朝的稅賦制度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于將貨幣稅為實物稅。

在曹丕曹叡時代,平民之間的交易大多是以物換物的這種較為原始的方法。

并不是在說這種方法不好,在當時那種貨幣混亂的情況下以物換物算是平衡經濟的最優解了。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曹魏那邊將各種繁瑣復雜的稅賦都統一整合為了一攬子稅賦。

一次性交齊便可,不會三天兩頭的讓你交這交那稅。

然后就是蜀漢了,共有三部分,分別是稅、賦和力役。

力役這事曹魏也有,而且各朝各代都不一樣。

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在免費占用民眾的勞動力。

人們都說秦朝稅重,百姓民不聊生,但他最重要的問題并不在此。

而是在于過重的勞役,及其相關的法律。

其實從第一起反秦的起義便能看出,陳勝吳廣之所以起義,其根本之所在,就是法律和勞役的過于嚴苛。

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到,就要被砍頭,出什么意外都不能罷免。

在漢武帝時期的窮兵黷武,稅賦、力役也都很重,和文景之時出現了很大的反差。

要知道,每個朝代都很長,且情況都不一樣,很難與魏整體做比較。

并且魏不用錢幣衡量,其稅賦,而貨幣的購買力在不同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因此這很難進行比較。

至于有人說的什么漢朝三十而稅一,十而稅一。

其名義上是輕稅,實際上通過賦、力役把讓利的都拿到了。

硬要說蜀漢稅賦輕于曹魏,是很缺乏說服力的。

但有個地方卻是個例外,東吳。

作為在三國時期唯一一個還保持著進行貨幣繳納稅賦的國家,其這一點就能說明至少在當時,東吳的經濟發展的是很好的。

中原動亂,大量的人口跑向江東,在極大的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但這如此發達的經濟卻也是他最后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了這些經濟的繁榮都和底層的百姓沒有關系,老百姓該吃糠的吃糠,該喝稀的喝稀。

反觀被贊揚過頭的諸葛亮治下的蜀漢,經濟情況卻是最壞的,也是最先滅亡的。

也不是在說諸葛治蜀不好,在當時蜀漢那種隨時可能埋在土里的情況來看,諸葛亮的操作無疑是最正確的。

諸葛治蜀下并沒有被傳頌的那樣,做到了人人平等,其經濟真的也不怎么樣。

但是上面的官員們會最大限度的將一切做到平衡,并且以身作則,無奢靡之風。

與吳國的那邊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才因此會讓人產生蜀漢的經濟好于東吳的這種錯覺。

吳國稅賦雖然種類眾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稅賦的征收很多都是以貨幣的形式進行繳納的。

和其他兩國的那種依靠物來交稅有著很大的區別。

其他兩國的商品經濟基本上是不發達的。

而用貨幣繳納則反過來的說明了現金在東吳人們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并在側面體現了其商品經濟的發達。

商品經濟越發達,其國家一般就越強大,人們所能享受的服務和商品就越多。

交易的種類越多,那么就可以征收的商品領域就越多。

那么能因為稅賦的種類多就下定義它剝削重嗎?

情況顯然并不是如此,衡量稅賦的輕重要看它是不是超出人們的忍受范圍了。

是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而不是看稅率的高與低,稅賦的多與少。

但很顯然,孫權治下并沒將這類東西規劃好,而是在世家的操控下不斷的剝削著百姓,以維持表面的繁榮。

反過來看蜀漢,雖然他的賦稅情況各種不明,但是可從其官員的財產中一窺一二。

譬如諸葛丞相去世之前留下的遺言。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馀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諸葛丞相是蜀漢當權的一把手,但在他死后在衡量其財產時并沒有提及錢,而都是實物。

蜀漢的情況與曹魏應該是一樣的,兩者都在漢末慢慢退化成原始經濟模式,而唯有東吳還保持著商品經濟模式。

與曹魏相比較,蜀漢的情況實際上更加不堪,何也?

曹魏方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錢的使用不頻繁,但是曹丕曹叡還是會常常用錢來賞賜臣子。

而蜀漢關于賞賜郡下錢也就只有劉備洗劫成都城的那一次。

從這一點上就說明魏國對錢的使用情況還要略好于蜀。

也從這點可以看出,蜀國的情況其實是要比魏國糟糕很多的,所以最終可以滅蜀也并不奇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國時期東吳之所以能逆潮流而上。

并在中古經濟時代仍然難得的保持發達的商品經濟,實在是有其特別的原因。

在東吳之前,漢朝稅賦制度雖有貨幣繳納,但實際上還是以力役、實物為主。

魏晉之后,則已經貨幣經濟衰退,魏晉時繳納的稅賦中也基本上全為實物。

魏晉稅賦以實物為本,而江東政權卻一直保持著以貨幣繳納稅賦的傳統,并且其比例要遠比漢朝高。

在本質上是因為有蜀地源源不斷的流入銅錢能支撐其東吳的商品經濟。

這也便是前期東吳經濟一直很強盛,而能東支西蜀,北抗強魏的原因所在。

但是到了后期,蜀漢被亡于曹魏,東吳一下子就喪失了大量的銅錢流入供應國內的經濟,商品經濟迅速萎縮,最后導致了滅亡。

這在稅賦上面的表示,就是貨幣稅賦很快在東吳支撐不下來了。

很多原本以貨幣繳納的稅賦被以實物進行繳納,這最終導致了吳國的衰敗與被兼并。

但長篇大論的下來,對于當時東吳治下的百姓其實就一句話。

“種你媽的地,艸,上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庄浪县| 思茅市| 基隆市| 鹿邑县| 丰都县| 怀仁县| 濮阳县| 云林县| 旬邑县| 同江市| 中西区| 湘潭县| 舞钢市| 如皋市| 洞头县| 南汇区| 本溪| 靖远县| 贡觉县| 阳春市| 连南| 桑植县| 岢岚县| 家居| 镇平县| 苏尼特右旗| 桐庐县| 中山市| 娱乐| 齐齐哈尔市| 南溪县| 新巴尔虎左旗| 呼伦贝尔市| 白城市| 元江| 德保县| 碌曲县| 江城| 津南区|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