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兵臨城下
- 吳地從戎
- 吃不飽的鬼
- 2104字
- 2023-09-09 23:30:10
黑云壓城城欲摧,無邊的天空中見不到半點曙光。
正是雨季,烏云密布,天地之間下起了大雨,合肥城外的泥濘道路上一匹快馬正奔馳而來。
“報李先生!”
那斥候在雨中高喊道。
聽到動靜,李典用手錘了錘僵硬的腿,艱難的想要站起,刺骨的痛卻令他的臉上露出了猙獰的表情。
“嘶!”
吃痛一聲,李典扶墻喘著粗氣。
自打211年隨曹操去涼州征討馬超后,他的膝蓋就一直隱隱作痛。
尤其是在近兩年的冬季和雨季,撓心的痛一直折磨著他。
“曼城先生!”
女墻上的士兵聽到了響動,擔心的喚道,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便想要過來幫忙。
揮揮手表示拒絕,李典俯下腰來又揉了揉膝蓋,臉色才有所好轉。
“呼。”
嘆出一聲,李典走出了城樓。
“有何事來報?”
從士兵的手中接過符信,李典在女墻上問道。
“孫權軍的呂蒙和甘寧攜步騎兵三萬兵發合肥,現已入濡須水,不時便會到達巢湖!”
臉色一沉,李典又問道。
“此事當真?”
傾盆大雨落下,擊打在泥池中“嘩嘩”作響,李典的臉色和他面前的三人一樣。
苦澀焦疑。
先前的那名斥候已經將情報送到了張遼、樂進、薛悌三人手中,此時正齊聚在合肥城中的太守府內,商討著該如何對敵。
見其余三人皆是沉默不語,護軍薛悌便先開口說道。
“現今主公西征張魯,中原空虛,我們很難再得到支援了。”
“合肥城中現有七千兵馬,糧草充盈,城墻堅固。”
“我意欲堅守,諸位意下如何?”
板著臉說著,薛悌看著其余三人面色不快。
樂進、李典、張遼三人互不和睦,這是軍中都知道的事,平日里各守城門,互不相見便也沒有表現的太多。
現今聚集一堂,互相見面了自然不會有什么好臉色。
見眾人不語,薛悌拍案震聲。
“諸君若如此,不如投孫權去也!”
“哼。”
冷哼一聲,樂進先開口說道。
“包圍數日,城內士氣必然潰敗,倒不如趁賊兵未至先沖出去殺他一番,然后再守城。”
“我亦如此。”
說完,樂進便又垮臉叉腰。
“我意也如此。”
雖是不服,但張遼卻也贊同樂進的想法,嗡聲嗡氣的附和道。
張遼與樂進之間的矛盾其實更像是曹操武將集團內部的矛盾。
“時于禁屯潁陰,樂進屯陽翟,張遼屯長社,諸將任氣,多共不協;使儼并參三軍,每事訓喻,遂相親睦。”
樂進是在曹操剛發跡時就跟著的元老,而張遼則是在呂布滅亡后才過來的降將,本質上是要低于樂進的。
可現在張遼不僅沒比他低,還要比樂進高上一層,張遼成了駐守合肥的主將,樂進成了副手,自然互不相服。
不過這跟張遼和李典的之間的問題相比還是有一小點差距的。
也就是區區殺父之仇而已。
呂布起兵兗州時曾經派人招撫過李典一族的族長,也就是李典的從父李乾,但遭到了拒絕。
然后就被殺了。
李乾的兒子李整便起兵和呂布對抗,最終擊破了呂布,保住了宗族。
而張遼既然從呂布在兗州作戰,肯定是跟李典一族交過手,便也在其中殺了李典族內的不少人。
雙方也就因此而結仇。
沒有理會張遼與樂進,李典看著薛悌沉思凝聲道。
“薛護軍,主公西征張魯時曾交與你一封信函,不知能否打開看看?”
聞言點頭,薛悌便也將懷中的書信取了出來。
火光下,米黃色的密函上寫著由曹操親筆撰寫的四個大字。
“賊至乃發”
將其拆開,薛悌便當著眾人的面讀了起來。
“如果孫權兵到,則派遣張遼、李典兩位將軍出城迎戰,留樂進率兵守城,護軍薛悌不能上陣作戰。”
慷慨說完,再觀眾人臉色。
皆是困惑,心中存有疑慮。
“主公為何要派我來守城?曼城又為何要去城外突襲孫權軍?”
樂進急忙開口問道,他心里越加不服氣了。
我一個襄陽戰區的總司令被調來欺負孫權就算了,你還讓我當副手,讓我守城是什么意思?
“曼城體弱,主公怎會不知?”
比起薛悌和樂進的困惑,李典和張遼則是想明白了曹操為什么如此安排。
苦笑一聲道,李典的臉上有著病態的容貌。
“主公既然如此吩咐,我等照做便是。”
“萬萬不可啊曼城,你這一去便怕是回不來了啊!”
九江郡內最近突起瘟疫,李典攜親兵前往看察時不幸染上,再加之其本就體弱,此刻身體必然虛弱無比,持槍上馬都未必可行,又怎能讓他去突襲呢?
薛悌心急,便匆忙叫道,這件事別人或許不知,可他知道啊。
搖了搖頭,李典婉言拒絕了薛悌的好意。
“就按主公之言進行吧,若有異議,便先放到此事過后親自去和主公說吧。”
見李典固執,薛悌與樂進趕忙轉變了想法,提議道
“孫權軍大,我們還是固守城池,等待著主公遣兵救援吧。”
“是啊,還是守城更為穩妥些。”
他二人知道李典的病情,可張遼卻從來不知,聽到此話,便以為是他們兩人產生了退意,隨即怒喝道。
“主公現在漢中征討張魯,等到援兵來到,合肥城說不定就已經被攻破了!”
“現在主公指示著我們要趁著敵軍還沒有開始合圍,然后突襲乃是為了挫傷他們的氣勢,以安定士兵。”
“只有這樣才能守城。”
“成與敗皆在此一戰,豈能因一人體弱而荒廢國家大事!”
張遼義憤填膺的說著,相較于個人他顯然更看重國家的利益。
“可曼城他......”
“夠了薛護軍,就按照主公所說的去做吧,等到孫權軍下岸之時就由我和張將軍出門迎敵吧。”
將仍想替自己解釋的薛悌打斷,李典沉聲道。
若是再推辭下去,自己恐怕會被張遼安上個怕死的名頭,使自己的名聲損壞,李典可不打算白白受此羞辱。
說罷,李典便拿起了放在一旁斗笠和蓑衣,蒼白的面色在火光的照耀下格外明顯。
疲憊的獨自走出了房間。
磅礴大雨之中,孤身行走在城中,冷風吹過,將他并未系緊的斗笠吹飛。
失神望去,李典感到心神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