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孫?
所有人在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都升起了幾分迷茫。
五皇孫是誰?他們都知道是朱瞻墡,但在這種場合,他們本不應該聽到這三個字,所以所有人在第一時間都下意識的認為自己聽錯了。
但隨著朱瞻墡身著一身白色團龍常服,在總管太監的引導下緩緩進入宴會的時候,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瞪直了。
倒不是朱瞻墡長得多帥,平心而論,朱瞻墡的顏值就是一個正常的人,不帥也不丑。
但是,讓眾人眼珠子瞪直的并非是朱瞻墡的顏值,而是他這個人。
所有人的心中不約而同地升起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他會出現在這里?
朱瞻墡并沒有搭理這些人,只是跟著總管太監一路來到了老爺子的面前。
“孫兒拜見皇爺爺,皇爺爺圣躬金安。”
“朕安。”朱棣擺了擺手。
“謝皇爺爺。”朱瞻墡緩緩起身,后退了兩步,又來到了自己父親的面前。
“孩兒拜見父親。”
“起來吧。”朱高熾倒不像是老爺子那么冷漠,而是微笑著點了點頭。
“入座吧。”
“是。”朱瞻墡緩緩起身,又后撤了幾步,來到了那個屬于他的位置的旁邊。
“大哥。”
“坐。”朱瞻基拉著朱瞻墡坐了下來。
……
隨著朱瞻墡入座,原本因為朱瞻墡的出現而顯得有些滯澀的氛圍慢慢的恢復,但絕大部分人還是會時不時地朝著朱瞻墡的方向瞄兩眼,似乎是在猜測朱瞻墡今日突然參加這種宴會代表了什么。
不過,這種場合既然來了,無論你是什么身份,都會被巴結,更何況是朱瞻墡。
朱瞻墡本以為自己比較特殊,再加上自己坐在皇太孫的旁邊,不會有人來隨便巴結,但事實證明他想錯了。
才剛坐下,不過是喝了杯茶的功夫,就有人湊了上來。
“胡濙拜見五皇孫。”
……
朱瞻墡看著面前躬身作揖的胡濙,心里有些無語。
說實話,他寧愿去面對那些趨炎附勢的官員,也不愿意面對胡濙。
此時此刻的朱瞻墡只想爆粗口,我特么之前才罵過你,你這會兒就上趕著貼過來,是想要讓我在這眾目睽睽之下難堪,還是你就是有點兒M的傾向?
“哦?胡侍郎怎么過來了?”
見朱瞻墡看著胡濙不開口,朱瞻基這個大哥開口幫朱瞻墡緩解了尷尬的氣氛。
“胡濙拜見太孫殿下。”胡濙先是對著朱瞻基行了一禮,然后才開始解釋。
“回太孫殿下,此前在文華殿,五皇孫所言振聾發聵,讓臣羞愧難當。”
“然而,在那之后一直沒有機會拜見五皇孫,以表臣的謝意與悔過之心。”
“今日五皇孫殿下來參加晚宴,也算是那日之后臣第一次見到五皇孫殿下,所以特來道歉和請罪。”
“誒?”聽著胡濙的話,朱瞻墡愣了一下。
他原本以為胡濙見沒人來巴結他這個五皇孫,所以特意過來的,但是沒想到胡濙是抱著這個心思。
這樣看來,好像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五皇孫殿下。”見朱瞻墡開口,胡濙再次躬身作揖。
“當日您之所言振聾發聵,才讓在下醒悟,我等為官,既是為大明做官,亦是為天下百姓做官。”
“脫離了百姓,只會成為尸位素餐之輩,而無法從百姓的角度出發,為他們去思考。”
“是以,胡濙再次謝過殿下指點。”
“呃……”朱瞻墡有些尷尬地擺了擺手。
“不至于,不至于……”
“我呢是個俗人,只知道眼前的利益,所以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沒你說的那么偉大。”
“對于殿下而言,可能不過是隨口一提,但對于在下而言,卻不亞于醍醐灌頂。”
胡濙也是個固執的人,似乎認定了就絕不會更改一般。
幸好,有人打斷了這種尷尬的氛圍。
一隊使臣自人群中走出,手中端著禮物一直來到了臺階之下。
“朝鮮使臣拜見大明大皇帝陛下,陛下圣躬金安!”
……
隨著朝鮮使臣的開口,場面再次安靜了下來,但卻也算不上是那么的安靜,因為有很多人在竊竊私語。
作為大明最忠實的從屬國,也可以直白點說成是狗腿子,在除夕晚宴這種場合,朝鮮一直以來都是最先出來獻禮的那一個。
對此,有人不屑,也有人羨慕。
不屑是因為他們不屑于朝鮮這種抱大腿的行為,因為在大明眾多從屬國中,朝鮮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從官制到服飾,甚至就連生活習慣都模仿大明的從屬國。
至于羨慕,則是因為朝鮮作為最忠實的從屬國,大明自然也是會給予優待的。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每次朝貢,朝鮮得到的賞賜都是最多的。
“朕安。”面對朝鮮使臣的進貢,朱棣也是感到很高興。
“此前,你們朝鮮的世宗大王李裪曾經來大明進貢和請封,朕記得那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你們的世宗大王也已經接過王位五年了,看起來效果相當不錯。”
“承蒙陛下洪恩。”朝鮮使臣躬身,回答著朱棣的問題。
“仰賴當年陛下給敝國世宗大王的題字,我們大王將其掛在自己的書房中,日日警醒自己,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嗯,不錯。”雖然是最明顯不過的馬屁,但聽起來也是極為舒服的,朱棣自然是滿意的點頭。
“你們的太宗大王五年前讓位,如今過得如何?”
“回陛下,我們太宗大王冬初偶感風寒,身體抱恙,但也無大礙。”
……
看著老爺子在和朝鮮使臣拉家常,朱瞻墡的眼神瞇了起來。
如今的朝鮮的確是大明最忠實的狗腿子,但這并非是永久的,而且朝鮮開始走自己的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那個使臣口中所說的太宗大王名為李芳遠,世宗大王則是李芳遠的兒子李裪。
李芳遠倒是沒什么,如今已經退位,但那個李裪卻不是什么好鳥。
原本,朝鮮并沒有自己的文字,一直都是在用大明的文字,完全可以說是大明下轄的一個自治的衛所,而一切的改變都源自于這個世宗大王李裪。
這個人,發明了后世的韓文,讓朝鮮有了自己的文字,也讓朝鮮有了自己的思想。
想到這里,朱瞻墡下意識地敲起了桌面。
是不是……找個機會,搞一搞這個李裪?
不過,還沒等朱瞻墡想點兒什么辦法,朝鮮使臣就已經退下了。
今天來朝貢的畢竟不是他們一國,還有很多使臣在后面等著,他們只是仗著朝鮮是大明最忠心的狗腿子,所以才能第一個出來,也能說這么多。
如果換成別人,估計早被趕下去了。
然而,聽著下一個走上來的使臣口中所喊的話,朱瞻墡的嘴角翹了起來。
“兀良哈三衛拜見大皇帝陛下,陛下圣躬金安!”
……
正菜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