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生產風險管理理論及應用
- 王龍康編著
- 846字
- 2023-12-06 16:30:11
二、安全科學的發展歷程
安全科學是關于事故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預防事故手段的結構化知識體系[4]。安全和發展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大基本需求,人類一方面向自然索取生產物質資料,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又保護自身安全使自己免受自然的傷害。同時,安全和發展也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交織、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安全是生產的前提,為生產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生產是安全的基礎,為安全提供了技術和物質基礎[5]。安全科學分為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兩大部分,安全技術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安全管理隨著人們對風險認識的深入而不斷完善。
國外的安全管理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海因里希(Heinrich)為代表的科學家研究的以機器為中心的事后控制階段,該階段最大的貢獻是建立了事故鏈理論,間接促進了事故致因理論的發展;第二階段是以佰德(Bird)和亞當斯(Edward Adams)為代表的科學家研究的以人為中心的事后控制階段,該理論認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 [6-8];第三階段是以吉布斯(Gibbs)為代表的科學家研究的以預防為主的事前控制階段,該階段應用“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將事故致因理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9,10]。目前,國際上先進的安全管理體系包括美國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南非的職業安全管理體系(NOSA)和澳大利亞的觸發響應機制(TARPs)等。
我國的安全科學隨著生產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3]。第一階段(1949—1979年)是勞動保護階段,初步建立了工業安全理論;第二階段(1980—1989年)是事故預防理論階段,主要是將安全系統工程引入國內,提高我國安全生產和管理水平;第三階段(1990—1999年)是安全科學理論的初級階段,逐步建立了安全學科體系,職業安全健康體系不斷得到應用和發展;第四階段(2000年至今)是安全科學理論逐步完善階段,風險管理更加全面、科學、合理。目前,我國的一些能源企業積極探索本質安全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如中國石油實施的 QHSE 管理體系、國家能源集團實施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等)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