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生產風險管理理論及應用
- 王龍康編著
- 1003字
- 2023-12-06 16:30:14
四、風險預警研究現狀
在人類歷史上,預警的有關思想源遠流長,最早出現于軍事方面,后來被推廣到經濟、自然、公共安全等領域中。1988年,法國學者弗里德(Fourille)運用氣象學的相關理論研究了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預警[51]。1909年,美國設置了第一個經濟預警器,即“經濟活動指數”。1915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在研究13個經濟指標的基礎上編制了哈佛指數,對美國的經濟進行預警。隨后,歐洲等發達國家也相繼編制了自己的經濟預警指標,逐漸發展形成了全球經濟的預警系統。安全生產領域專家也進行了大量研究,Khadem 等以阿曼的一家公司的石油天然氣項目為例,將項目中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和量化,將軟件模擬結果與項目經理討論的定性分析結果進行對比,驗證了預測模型的準確性[52]。Benson等采用數字化的工藝操作風險分析方法,識別和評價工作環境中產生的風險,確定各工藝滿足中斷操作系統條件的早期預警偏差,為工藝環境中的偏差情況提供預警[53]。
我國對風險預警的研究也是起步于宏觀經濟領域,然后擴展到各個行業[54]。黃繼鴻[55]等對經濟預警的研究進行了梳理,在分析經濟預警方法的基礎上對預警指標、預警級別等進行了研究。顧海兵[56]等對風險預警的理論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后對糧食生產進行了預警研究。胡華夏[57]等運用風險預警的理論設計了企業安全生產的預警系統。劉康煒[58]通過分析研究建設了危險化學品事故預警與防控平臺,提出了平臺的“五層三體系”技術架構。開發四級危化品事故預警與防控系統,實現對重點監管危化品企業安全事故預警和實時動態數據遠程巡查、抽查,滿足各級政府對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預警、監管、備查等需要。Jiang Dazhi 等基于石化企業生產狀態提取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全集成經驗模式自適應分解法(CEEMDAN)對復雜的非線性時間序列進行分解,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并探索了分類模型的最佳參數[59]。Li Cuiping等以企業生產類型和事故統計數據為基礎,構建包含三個層次、五個綜合指標和二十二個專題指標的預警指標體系和基于灰色系統理論GM(1,1)的風險預警指標模型,于鋼鐵冶金行業有著較好的應用[60]。肖遙等基于理論及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研究,確定了安全風險預警評價指標,采用區間層次分析法(IAHP)計算指標權重,確定了預警監測關鍵點,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法構建作業現場安全風險預警評價模型與評價思路[61]。王新浩等利用垂直數據格式挖掘算法對高維隱患數據進行關聯規則挖掘,設計基于關聯規則的風險預警評估模型,并對預警信息進行可視化處理,最終構建完整的企業隱患預警方法[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