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安全隱患研究現狀

1974年6月,英國的弗利克斯堡化工廠發生爆炸事故,死亡 28人,毀壞成千上萬棟房屋。事故發生后,英國政府痛定思痛,成立了有關危險源辨識的機構,專門負責危險源的相關研究,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開始全方位研究危險源的國家,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印度、泰國等南亞國家基于事故的分析、統計、總結建立了適用于本國的危險源辨識標準[26-28]。澳大利亞政府也出臺了國家層面的重大危險源控制標準和相關規定(NOHSC),各州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危險源辨識、控制的法律法規。國外的專家學者對安全隱患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Ta等使用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對具有相同危害的化學品進行分組,通過分配閾值數量(TQ),評估危化行業的化學品潛在風險,防止重大災害事故的發生[29]。Nicholas Chartres 等通過數據分析的方法,提取了十個國家組織、五個國際組織和四個世界衛生組織的環境隱患識別(HI)和風險評估(RA)的數據,建立統一標準,綜合分析比較HI與RA方法的異同性,識別空白區域,為未知的隱患識別方法研究提供參考[30]

我國在安全生產領域的隱患辨識、評價領域起步較晚,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視危險源的辨識、評價等工作。1995年,原勞動部和相關高校合作完成了題為《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評價技術》的課題。1998年,北京市開發了北京市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信息管理系統。2000年以后,我國逐步重視安全隱患的辨識、評估、監控,制定了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陳寶智教授等研究了危險源的性質,將危險源分為兩類,并且系統研究了這兩類危險源的關系[31]。Wang Xuetong等針對建筑施工行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應用物聯網相關技術,提出一種新的危險源技術預防體系,構建包括任務、感知、網絡和應用的四級技術體系框架,將安全隱患排查過程智能化、系統化[32]。Ding等通過對倉儲火災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倉儲火災定量風險管理的通用框架并通過實例驗證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適用性,對火場安全隱患辨識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33]。趙挺生等基于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的本質安全性理論,建立隱患演變為事故類型的關系模型;將建筑施工安全隱患分為結構類、功能類、流程類、防護類、環境類和行為類6大類,在多個大型工程安全隱患排查評估中進行應用[34]。張東成等基于文本挖掘技術,提出一套隱患特征提取和分類方法,用于隱患特征的動態分析,以實時掌握工程現場的安全隱患管理狀態[35]。辛盼盼基于雙重預防體系基礎理論和系統建模理論研究,利用霍爾三維結構,構建了基于風險監管的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模型,規范了企業安全管理模式[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建瓯市| 古蔺县| 岑溪市| 专栏| 信丰县| 永仁县| 陵水| 龙井市| 宁德市| 西华县| 宜宾县| 玉溪市| 南木林县| 呼和浩特市| 彭山县| 平邑县| 贵溪市| 濉溪县| 利辛县| 河间市| 广河县| 泸溪县| 沂南县| 竹北市| 宜兰县| 平度市| 闻喜县| 辽中县| 洛扎县| 上栗县| 屏东县| 龙口市| 富蕴县| 辉县市| 五峰| 万安县| 阳山县| 翁牛特旗| 宁远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