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關中劇變
- 逐鹿南北朝
- 何昊遠
- 4017字
- 2023-09-03 00:02:00
楊盛見上邽難以攻克,本已萌生退意,得知夏軍大舉進攻關中,晉軍節節敗退之后,頓時又打消了退兵的念頭。
楊盛時年五十四歲,身高七尺,長須濃黑,一對大刀眉讓他整個人看上去極有威嚴,他鼓舞眾人道:“劉裕留十歲小兒守關中,必不是赫連勃勃之敵,如今關中晉軍龜縮于長安不敢出,秦州這支兵馬形同棄子,軍心必定動搖,只要我們先滅掉大蟲嶺的援軍,上邽將不攻自破。”
楊盛的次子楊難當也附和道:“父親所言極是,楊禹手下,除了其兄楊朗千余人馬還堪一戰外,其余不過是些剛拉起來的烏合之眾,楊禹在襄武之所以能擊敗乞伏曇達,據說是使了妖法,但所謂的妖法,騙騙無知的乞伏人還行,咱們只要不把他當回事,楊禹只會作法自斃。”
仇池國力雖然弱于西秦,但氐人總體上是看不起乞伏人的,畢竟氐人在前秦時闊過,他們的組織能力確實強于乞伏人。
仇池占據的武都、陰平兩郡卡在漢中、關中、隴右這三大地塊的戰略節點上,其所處的位置如此特殊,而地小民寡,這么多年之所以沒有被各大勢力吞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氐人在當初入主中原時,學到了比較強的組織能力。
一個國家要是沒有組織能力,再大也只是一盤散沙,反之,有比較強的組織能力后,小國也能迸發出很強的戰力。
相對于鮮卑乞伏部這些沒有進入過中原的游牧部族,仇池就屬于后者,是以楊難當頗看不起西秦軍隊的戰力。
這次隨楊盛前來攻打上邽的除了次子楊難當,侄子楊倦外,還有參軍席難,征北將軍苻都,振武將軍韓定方。
見楊盛和楊難當父子倆都無意退兵,苻都和韓定方不好再說什么,只有席難勸道:“大王,先前劉裕離開關中時,楊禹所部正承受我軍與乞伏曇達兩面夾擊,當時上邽尚且未潰,如今楊禹大敗乞伏曇達,上邽軍心大振,而我軍受阻于上邽城下日久,漸成疲兵,大蟲嶺的楊朗援軍不斷增多,我軍幾次強攻都未能破敵,如今再想攻下大蟲嶺談何容易。”
楊難當年輕氣盛,答道:“楊朗援軍再多,也不過是些烏合之眾,這些天他如同縮頭烏龜,再也不敢出戰,足見其已是強弩之末,我軍若是就這么撤走,那才是錯失良機呢?”
席難見楊難當如此看待楊朗,感覺是大錯特錯,立即反駁道:“先前上邽城危,楊朗只有千余人馬,尚且拼命襲擾,使我軍不能全力攻城,如今各路援軍到來,楊朗步騎合計已過萬,反而龜縮不出,這是因為襄武捷報傳來,上邽守軍士氣大振,楊朗不再擔心上邽破城,這才轉變戰術,想將我軍拖在上邽城下,待我箭盡糧絕時再與我軍決戰啊!”
楊盛大刀眉一挑,說道:“席參軍所言,或許不差,但這也說明楊朗目前對我軍并無勝算,因此才想拖延時間。這些年來,我們雖苦心經營,但僅憑武都、陰平兩郡,地窄眾寡,終難有作為,這次是上天賜與我氐人的良機,若能破楊朗,則上邽必下,上邽一下,則整個秦州便不在話下。為此,本王將不惜代價,誓破大蟲嶺,拿下上邽城!”
楊盛的話擲地有聲,眾人不復再論,于是集結起兩萬大軍,全力向大蟲嶺壓去。
先前楊朗雖退守大蟲嶺,但隨時可換地兒,在趙晟、李信、郭曜萬余步兵到來后,想隨時轉換地方便不可能的了,于是營寨不斷加固,壕溝不斷挖深,儼然成了一個堡壘。
楊盛大軍層層圍住營寨后,派人到寨門外不斷謾罵挑戰,楊朗皆置之不理,楊盛無奈,只好下令強攻。
雙方血戰多日,楊盛折損千余之眾,大將韓定方亦傷于流矢,期間輪到上邽城內的楊子安不斷率軍出城騷擾,楊盛只派少量兵力與楊子安周旋,主力仍猛攻大蟲嶺不止。
義熙十三年十一月,直到楊禹率大軍到來,楊盛見事不可為,才心有不甘的撤軍。
與乞伏曇達撤軍時的忙亂不倉皇不同,楊盛退兵時井然有序,楊禹與楊朗親率三萬大軍追擊,一路上雙方不斷交戰,互有傷亡,都沒討得便宜。
上邽到祁山一百里,主要為黃土梁峁溝壑區,峁水朝西南方向流去,河谷地勢比較平坦開闊,不易于防守,楊禹如此大舉追擊楊盛,是想奪回祁山,堵住楊盛北上的通道。
楊盛退至鹵城后,想占據鹵城固守。鹵城位于峁水下游,離祁山堡大概十余里遠,城中有鹽井,水滿自流,自古便是西北重要的產鹽地,從戰國時起官方便于鹵城設立鹽官,高峰時有鹽戶兩三百戶,年產鹽一兩百萬斤,這就像是一只下金蛋的雞,楊盛當然不想放棄。
而楊禹對鹵城更是勢在必得,他命三萬大軍于城外安營扎寨,大有耗死楊盛之勢。
從上邽到鹵城,不僅路程比較近,而且是順流而下,糧草運輸相對容易。
而從武都到鹵城,不僅路途較遠,而且山勢險峻,道路更加難行,后勤對楊盛來說絕對是個惡夢。
因此,楊禹就是耗也要耗死他。
楊盛也看出了楊禹的用意,雙方在鹵城又耗了一個月,大小十余戰,難分勝負,終于楊盛迫于糧草壓力先撐不下去了,只能撤軍。
楊倦提議由自己率軍死守祁山保,祁山堡為寬闊平川上突起的一座孤峰,坐落在西漢水北岸,高數十丈,周圍里許,四面如削,高峻奇拔。
營堡只西南有門可入城堡,再沿盤折小徑,迂回曲轉上至山頂。誰占據了祁山堡,就等于是卡住了祁山道的咽喉。當年諸葛亮兵出祁山時,曾在祁山堡扎營。
但問題在于,祁山堡頂部寬不過數十丈,如果是長安駐守,最多能容納幾百人馬,楊盛考慮到楊禹死磕的勁頭,留幾百人馬在此,一旦被楊禹困住,斷了水源,恐怕也支撐不了多久。
因此楊盛最終否決了兒子的提議,全軍退回了武都。
楊禹不再追擊,命三百人留下駐守祁山堡后,大軍退回鹵城。
鹵城一帶氣候濕潤,峁水沖出大片河谷,土地肥沃,宜農宜牧,而且城中鹽井有鹵水涌出,可制鹽,這也是鹵城得名的原因。
鹵城雖被稱之為城,但城墻低矮,自魏蜀時起,這里便是各方交戰之地,近年來,又成了后秦與仇池的邊界,戰爭不斷,城池毀壞比較嚴重。
考慮到鹵城巨大的經濟價值,楊禹命三萬大軍停下,開始大舉筑城。
紅柳枝、蘆葦干加夯土,層層壘起,幾萬人用時一月,硬是把鹵城的城墻給壘起了兩丈多高,義熙十四年正月,楊禹留讓楊朗率一萬大軍留守鹵城,自己這才帶著其余人馬返回上邽。
而此時關中已發生了劇變,沈田子畏于夏軍強大,退至劉回堡后,遣使還報長安。王鎮惡當著使者的面,對王修嘆道:“劉公以十歲兒付吾屬,當共思竭力,沈田子擁兵不前,如何能擊退胡虜?”
使者返回劉回堡后,將王鎮惡原話告知沈田子,沈田子本就與王鎮惡不對付,聽后益加不忿,大罵王鎮惡。
等王鎮惡率軍前來支援,沈田子先是放出謠言,說王鎮惡欲盡殺南人,再以數十人送劉義真南歸,然后占據關中謀反。
隨后沈田子以議事為由將王鎮惡騙至傅弘之大帳,命同宗沈敬仁突然發難,將王鎮惡斬于帳下。
王鎮惡雖戰功赫赫,但本身武功是出了名的差,加上毫無防備之下,一代名將就此喪命。
事后沈田子雖矯稱是受劉裕之命誅殺王鎮惡,然茲事體大,傅弘之還是急奔長安向劉義真稟報。
劉義真與王修驚聞此事,皆駭然,沈田子得知傅弘之回報長安,亦帶幾十親衛急奔長安,反告王鎮惡謀反。
長史王修不聽其狡辯,以沈田子擅殺大將,斬之。急令傅弘之回去掌軍,又以毛修之代王鎮惡為安西司馬。
赫連勃勃趁機大舉進攻,傅弘之雖在池陽和寡婦渡兩度擊敗赫連璝,但扶風、雍縣等郡縣相繼叛亂,投奔夏國的胡人更是絡繹不絕。
偌大的關中平原,轉眼又陷入了烽煙四起、血腥遍地的慘境。
楊禹率兩萬大軍尚未返回到上邽,便接到了關中劇變,以及數以萬計的難民涌入秦州的消息。
對于沈田子這種人,楊禹也忍不住破口大罵,大敵當前,竟然還自相殘殺,真是不作不死啊!
對于關中的劇變,楊禹有心無力,但對于涌入的難民,楊禹卻不能不管,否則饑腸轆轆的難民為了活命,會做什么事來還用問嗎,剛剛趕走外敵的秦州只怕又要陷入刀兵四起,賊寇掩城的境地了。
可想管又怎么管?經歷這段時間的戰亂,秦州的糧食能搜刮早已搜刮得差不多了,楊禹再厲害也不能憑空變出糧食來。
想到問題的嚴重性,楊禹坐不住了,他當即扔下了兩萬大軍,只帶一百輕騎疾奔天水。
當初劉裕不顧百姓苦苦哀求,班師東歸,這讓關中百姓大失所望。隨即赫連勃勃大軍南下,直抵渭水北岸,同時阻斷了東面潼關與南面武關的道路。
各郡縣雜胡紛紛作亂,燒殺搶掠之后再去投奔赫連勃勃。關中又一次陷入腥風血雨之中,大量漢民為了躲避戰亂,只能往西逃。
正西返秦州的楊義見逃難的百姓擁塞于途,便讓云嶺塢商號的伙計和護衛大力宣傳楊禹在秦州大敗西秦和仇池的消息,組織百姓逃往秦州避難。
結果還沒走到五丈原,有組織地跟著楊義西逃的漢人已多達萬余戶,而那些在雜胡叛亂中失去家園后自發西逃的,則不知凡幾。
楊禹苦戰乞伏曇達和楊盛方畢,連各郡縣的官員都還來不及甄選,秦州就涌入大量的難民,靠近隴關的郡縣已亂成一團。
在這種情況下,楊禹不得不帶著一百輕騎,匆匆趕回天水。
秦州州衙里,楊恩和楊子安正焦頭爛額,見楊禹風塵仆仆地趕回,楊子安不禁大喜過望。
此時二堂里除了楊恩和楊子安,還有云嶺五寨中的九頃寨寨主盧建、魏家堡堡主魏玄,以及一個楊禹不認識的中年男子。大家見過禮后,那個中年男子上來拜道:“杜恒見過楊參軍。”
“哦,原來是杜兄當面,好好好,我正要找你呢,杜兄快快請坐。”回來的路上,楊禹就想到了杜恒這個人。
對于整個秦州來說,目前杜恒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人,他以前是姚艾的長史,對秦州原有的官僚系統比較熟悉,很顯然,楊恩和楊子安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把杜恒也拉來議事了。
時不我待,等大家重新坐定,楊禹立即切入正題:“大哥,現在情況如何?”
楊恩說道:“我們正在甄選各郡縣的官員,已經擬好部分名單,你先過目。”
目前楊禹共控制了秦州六郡中的略陽、天水、隴西、南安四郡,下轄十七縣。
這一州四郡十七縣原來的官吏不是后秦的就是西秦的,情況十分復雜,而要想恢復各郡縣的治理,首先得甄選官吏,搭起行政框架,這是重中之重。
楊禹拿過擬好的官員名單看了一遍說道:“擬好的官員讓他們立即上任吧,非常時期容不得我們慢慢考察了,剩下的郡縣盡量留用原有官吏,不適合留任的由杜兄和大哥甄別出來再說,盡快讓各郡縣恢復行政能力。據我所知,太尉進入中關時,逃到秦州的雜胡有十余萬之多,眼下關中戰亂又起,赫連勃勃久有惡名,東南兩個方向的去路已被他堵死,我估計這次西逃到秦州的百姓將不少于十萬,如此多的難民如何安置,將是我們最大的考驗。”
楊恩頷首道:“是啊,難民蜂擁而至,若安置不好,秦州必將再次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