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8章 茶具

就像明清那些窯工,天不亮就坐在泥龔前揉泥,手心的溫度焐熱了紅泥,指腹的力道揉勻了白泥,燒出來的絞泥器,紋路里都帶著人的體溫。

展廳的窗臺上擺著盆蘭草,花盆是只現代仿絞泥的陶盆。

風吹過,蘭葉的影子落在盆身上,倒像是給那些流云紋又添了幾筆。

老太太說,現在的年輕人總愛問絞泥的秘方,“哪有什么秘方?不過是紅泥懂白泥的軟,白泥懂紅泥的剛,燒在一窯里,就成了一家人。”

這話不假。

就像安富鎮的日子,幾百年前從北方傳來的手藝,跟本地的紅泥白土纏在一起,燒出的陶器里,既有秦磚漢瓦的硬朗,又有巴渝山水的溫潤,就像那只絞泥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開了。

后面展柜里的榮昌陶茶具泛著啞光,最打眼的是套西施龍蛋壺。

紅泥捏的壺身圓滾滾的,壺蓋扣得嚴絲合縫,壺嘴彎出好看的弧線。

據說這泥里藏著透氣的竅,泡上茶擱五天,揭蓋時還帶著頭道茶湯的清醇。

懂行的人說,比起宜興紫砂,這紅泥壺更養茶,茶氣滲進壺壁,越用越有溫吞的香。

倒流壺也靜立在展柜中央,通體渾圓如枚飽滿的桃實,紅陶的胎質上,鴨戲荷塘的紋樣被窯火焐得溫潤——鴨子的尾羽泛著暗光,荷葉的脈絡里還藏著紅泥的本色,仿佛一汪活水就盛在這陶胎里,只等傾壺時便要漫出來。

最奇的是壺身并無尋常壺的入水口,蓋沿與壺身渾然一體,找不到絲毫拼接的痕跡。

若將它翻轉過來,底部便露出個梅花狀的圓孔,孔內暗藏的導流管直插壺腹深處,管口恰好與壺內最高液位齊平。

灌水時,陶壺倒懸如墜,水流順著圓孔注入,管內的空氣被擠得簌簌作響,待液面漫過導管頂端,便再灌不進半滴,仿佛有雙無形的手在壺內劃了道界限。

翻轉歸位時,圓孔朝下,導管與大氣相通的路徑被壺內液體阻斷,任你如何傾斜,壺內的水都只在腔體內輕晃,絕不從底部滲漏,倒像是壺底長了層密不透風的陶釉,將水汽牢牢鎖在里頭。

這設計里藏著三重巧思。

無蓋的壺身杜絕了顛簸時的灑漏,馬背上的顛簸再劇烈,壺內的奶液也只在閉合的腔體內搖晃,比帶蓋的壺少了幾分潑灑的風險。

底部的導流管斜斜伸入壺腹,頂端高出液面寸許,既充當了注水的通道,又替代了壺蓋氣孔的作用——傾倒時,空氣順著導管涌入,平衡了壺內外的氣壓,液體便能順著壺嘴均勻流出,不滯不涌。

更妙的是保溫的玄機,熱氣本愛向上蒸騰,可導管的入口在壺底,頂端又深埋在液面之下,熱量便被鎖在陶胎與液體之間,比帶孔的壺蓋少了散熱的缺口,盛在里頭的奶液,寒冬里能多暖半個時辰。

壺的提梁弧度恰好貼合手掌,梁端凸起處被塑成蓮蓬模樣,蓮子的紋路清晰可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洪雅县| 韶山市| 宁都县| 衡水市| 宜春市| 陇川县| 剑阁县| 内江市| 湖口县| 烟台市| 平湖市| 垦利县| 越西县| 镇江市| 绩溪县| 彰化市| 行唐县| 稻城县| 文登市| 昌乐县| 门头沟区| 金沙县| 灌云县| 梁河县| 涿鹿县| 商河县| 佛坪县| 乡城县| 买车| 常熟市| 德昌县| 固原市| 九台市| 十堰市| 望谟县| 泸定县| 个旧市| 清水河县| 莆田市|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