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寫出好論文
- (英)布萊恩·格里瑟姆
- 4611字
- 2023-07-24 16:29:54
第1章
顯現結構
在本章將學到:
●如何仔細分析問題的意義與暗示,避免離題;
●如何在問題中看出你的文章將要采用什么樣的結構;
●如何保證你的文章得到最高分。
首先,要明確研究并非永無止境,這一點很重要。你是要對一個具體的題目做出論述,它涉及的問題具體而明確。因此,在查找資料階段,以及規劃與寫作階段,必須嚴格挑選材料,必須只用那些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材料。
在每一篇論文的查找資料階段,你都會不時地發現你收集到的某個資料很有趣,論證也很嚴密,要想不從里面做些筆記幾乎很難,尤其是當它與題目的延伸意義相關的時候。然而,如果它與這篇文章涉及的問題不相關,就丟掉它!可以用其他方式收起來備作他用,但千萬別讓它在這篇文章中引誘你。否則,你的文章就會失去焦點,讀者不能理解你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分析關鍵概念
鑒于此,有兩件事情需要確定:要回答這個問題,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以及各部分分別應占多大分量。對多數問題而言,可以通過分析它所包含的關鍵性概念來分析它應有的結構。事實上,大多情況下,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被扣分:出題者希望看到你能展示自己具有分析高難度抽象概念的能力,并且你可以用自己的分析來影響甚至決定文章的結構。
從概念中看出:
1.回答問題需要幾個部分。
2.各部分應占多大分量。
例如,倫敦大學的評閱者按照要求將最高分(70%—100%)給那些“展現出他們能對問題的細微之處、復雜性做出討論,以及可能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那些對問題“寬泛地討論”“遵循顯而易見的寫作路徑,對問題所含觀點不加批判地接受”的學生,則只能得到中等的分數(40%—60%)。①
哈佛大學社會系的情形也類似,學生被告知:
文章的得分依據是分析是否完整、清晰,建議是否有說服力。我們一如既往地歡迎結構合理、寫得出色的文章。②
牛津大學也是如此,命題者希望在文章中看到優秀的分析能力,這是將一等及二級甲等學生與其他學生區分開來的重要指標。根據評分標準,只有在這兩個等級的文章中,才會涉及分析能力;而未能展示這一能力者,則會被劃為二級乙等或更低的等級。一等文章應該表現出:
分析與論證能力,對事實良好的掌握,論據和論證與問題的相關性,回答問題時語言清晰、富有洞見力、對問題敏感。③
二級甲等卷面也應體現出上述特征,但較之一等,在“連貫性”與“質量”上稍弱。
問題
為了清楚地說明真實的問題是什么樣,下面將從世界不同大學的不同院系考題中選出一些列舉。你將會看到,每個問題的解答都要求具有同樣的“清晰”“洞察力”“敏感”等特點,這些我們都可以在分析問題所含關鍵概念時注意到。
可以看到,有一些問題的概念蘊含在觀點或主張中,有時候并不容易發現。還有一些問題所含的概念以無可爭議的事實的形式出現,在評價這種概念之前必須加以分析,看它究竟是與事實一致,還是只是主觀性觀點而已。有的情況下,概念還會以歸納性表述的形式出現。
概念
概念實際上是通過觀察某一類事物之單個事例,所做出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類別劃定。當我們從經驗中進行“概念化”時,是從一組具有相同具體特征的事物中抽象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概念。例如,所有具有相同具體特征的行業都歸在一起劃分在“職業”的概念之下。
所以,辨別觀點、陳述或概括并讓評分者知道你能夠識別是非常重要的。評分者首先要看到的是有證據證明你“清晰、有洞察力、敏感”地解析了問題,而且你也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在以下列舉的問題中,我劃出了關鍵概念。
● 《傲慢與偏見》與《遠大前程》的敘述者使用了同樣的諷刺嗎?(英語小說,哈佛大學)
● 討論初級護理中群組的衛生需求管理。(護理與應用臨床研究,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
● 什么是賄賂?它可以被認為是合理的可接受的商務行為嗎?(商務與管理,紐卡斯爾大學,澳大利亞)
● 在多元文化的社會里,文化、種族、族群在社會福利工作中如何交叉?(社會福利,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
● “地形學是地質學的分支,而非地理學的分支。”論述。(地理學,牛津大學)
● “穆勒對自然主義謬誤的使用之天真與樸實已近極致。他告訴我們:‘善’的意思是‘值得要的’,只有致力于探求人們實際上想要的是什么,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值得要的。事實是,和‘可見’的意思是‘能夠被見’不一樣,‘值得要的’的意思不是‘能夠被想要’。”G. E. 摩爾。論述。(哲學,肯特大學)
● “權威不過是對權力的占有。”論述。(哲學,馬里蘭大學)
● 就近期備受關注的幾場關于侵犯隱私權的抗議性活動,批判性地評估新聞界是否應該繼續加強自律。(新聞學,紐卡斯爾大學,澳大利亞)
● 民主總是能與個人自由共容嗎?(政治學,約克大學)
● 在對犯罪的解釋中,社會失范與亞文化的概念仍有價值嗎?(社會學,牛津大學)
● 人生評估中顯示性偏好理論的假設有哪些?(生物學,斯坦福大學)
● “自由貿易引向帕累托最優。”“自由貿易導致難以接受的不平等現象。”論述。(經濟學,牛津大學)
關鍵概念
可以看出,無論哪種主題,在解析問題時,對重要概念的分析是關鍵性環節。這些概念可能會以日常語言的形式出現,如“難以接受的不平等”“需求”或“賄賂”,也可能會像一座座燈塔一樣突兀地站出來警示人們不要忽略它們,如“帕累托最優”“社會失范與亞文化”等。所以,讀到問題時問自己:“對于不同的作者,這些詞語與表達方式的使用方法有區別嗎?”如果有區別,那么就需要對這些方法的不同進行分析。這里,就出現了需要解析的概念。
可以看出,很多概念都是非專業詞匯或短語,我們日常使用時也不做太多考慮。比如,歷史學家喜歡使用“革命”“危機”之類的概念,這些詞似乎很溫和,不會引起麻煩。然而,看看英國工業革命,你可能就會納悶,它到底是一場革命,抑或僅僅是一種加速的進化?那么,什么是革命?革命與動亂之間的區別是什么?革命總是離不開暴力嗎?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改變的速度嗎?如果是這樣,那么工業革命更像是進化而非革命,因為它延續了70至100年之久。還是說算作革命與否取決于變化的范圍?如果是這樣的話,考慮到它帶來的勞動領域的機械化、工廠化生產,城市的崛起,機械化運輸方式的發展,工業革命無疑是一場革命了。
什么構成了“革命”?
1. 改變的速度?
2. 改變的范圍?
3. 離不開暴力?
4. 革命與動亂的區別是什么?
對另一個概念——賄賂,也可以做類似的討論。這個概念同樣看起來不會引起爭議,沒什么費解的,然而,試問自己: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問題就不是這么簡單了。無論你的回答是什么,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在超過單個意義的層面上使用這個概念,那么結構就出來了:每一種意義都需要去探討,它的隱含意義才得以逐漸揭開。
此外,你還可以在這個概念和與它非常接近的一個概念之間劃出區別,這也能夠產生一個結構。你可能會發現,我們使用“賄賂”這個詞的方式意味著我們將它與“傭金”“禮物”“小費”“分紅”等區分開來,區分的標準是我們的觀念:前者是私下里的,而后面那些是可以公開的。這樣也許可以顯示出我們認為賄賂是私下里的、遮遮掩掩的:賄賂是躲避市場倫理規則以便在競爭中獲取不當利益。反之,傭金、禮物、小費以及分紅都是公開的:不管在什么工作場所,這些都是公開的,每個人獲得它們的機會平等,它們是用來激勵人們努力工作和提高效率的。
通過分析概念來產生文章結構
1. 從我們使用這個概念的不同方式來產生結構。
2. 通過對這個概念與其相近概念做出區分來產生結構。
這種概念分析法和論證法幾乎適用于任何學科。政治學里有這樣一些概念:自由、意識形態、平等、權威、權力、政治義務、影響、正當、民主,等等。當我們在使用“自由”這樣一個大而重要的概念時,真的一點都沒有擔心它含義模糊嗎?20世紀60年代,多諾萬·里奇曾說:“‘自由’這個詞我很少不假思索地使用。”他是對的嗎?我們使用“正當”這個詞時指的是什么?它和“合法”的區別是什么?還有,當我們使用“民主”這個詞時,指的是直接民主還是間接民主?代表制還是責任制?極權主義還是自由主義?第三世界還是共產主義者?
在文學領域,悲劇、喜劇、反諷、諷刺這些概念又是指什么?實際上,大學里經常用整整一門課闡釋這些及其他概念,如階級、政治義務、懲罰、革命、權威等。在下面所舉的一門課的課程大綱里,懲罰與義務這兩個概念,以及法律和道德的區別,是貫穿整個課程始終的核心問題。這門課程在哈佛大學開設,名稱是“道德推理——在法律內部及外圍推理”:
法律如何與道德相關?它是如何凸顯出來的?我們是否有義務遵守法律?有什么東西能證明法律懲罰的強制性的合理性?這些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對法律實踐進行分析和證明法律實施合理性的問題將被考查,所用資料的作者包括哲學家、法官以及法學家。④
以任何大學中的任一門課為例,你都會發現類似的情形:我們所面對的很多挑戰都屬于概念性問題。例如,南安普敦大學哲學系對他們的“科學哲學”這門課描述如下:
這門課考查的概念包括證據、合理性、可能性以及事實,與之相關的有科學解釋、因果關系、自然法則、理論與事實;論題包括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的區別、科學與隱喻之間的區別。這些哲學論證中,例子取自自然科學史、生物學史及社會科學史。⑤
大多數學科內,都有這樣的概念,我們對之可以發問:“我們用‘X’指什么?”如在護理領域,有“虐待”“看護”“尊嚴”這樣的概念,在社會福利領域,有“不平等”“歧視”“人種”和“種族主義”等概念。
反過來,也有一些概念,它們的核心意義沒有什么可以質疑的,所以我們似乎不能用同樣的方式發問,比如商務里的“全球化”“多樣化”,物理學里的“膜”“維度”“線體”甚至“暗物質”,遺傳學里的“帶菌體”“染色體”,工程學里的“熵”“負熵”,心理學里的“神經癥”“精神癥狀”等。這些概念都有一個確定的核心意義,因此沒有什么爭議。
但是,通過分析文章問題中出現的這些概念,我們發現的不僅是文章的組織結構,還有它們的隱含意義、從而引出關于文章重點和解析方面的待討論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全球化”的意思是什么,但是對于它的隱含意義、它可能帶來什么影響,卻有相當多的爭議。“膜理論”“多維宇宙”這樣的概念或許不會引起困惑,但這些概念對我們理解宇宙暗含了什么意義,卻會有很多問題可以討論。
實踐 練習1
概念
列出你所學學科內的關鍵概念,越多越好,這些概念應該對你理解所學課程有重要意義,需要仔細分析。你應該至少可以列出十個。
如何獲得最高分
你所學課程和你要寫的文章里的關鍵概念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在課程大綱里有體現。通過分析這些概念,你不僅可以給文章規劃出合理的結構,而且可以獲得最高分,這也同樣重要。
如果在這個階段你不能通過分析概念認識其意義,那么在文章中對它們做出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意味著,你不僅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而且更嚴重的是,你仍未培養起思維能力來對語言使用中所做出的最重要的假設提出質疑。這就好比你對評閱者說,我不能理解這些概念為什么會引起特別的討論,所以也看不到它們為何值得被特別對待。
小結
1. 確保你對文章所需的材料進行嚴格的挑選。
2. 分析概念的重要意義在于確定文章應分為幾部分,以及各部分應占多大分量。
3. 評分者會把高分給那些能展示出其分析能力的人。
4. 每個學科都有其關鍵概念。
下一章提要
在下一章,我們將看一個具體的概念,并展示如何打開它,讓它的隱含意義顯現出來。通過這樣的練習,你將會明白怎樣更多地捕捉到自己的觀點和洞察力。
腳注
①?General Marking Instructions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1987).
②?Peter V. Marsden, Sociology, 25: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2000).
③?Greats Handbook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 2000), p.46.
④?Michael Blake, Moral Reasoning, 62: Reasoning in and about the Law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2000).
⑤?What is Philosophy? (Southampto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1986),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