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搭建全球標準地震臺網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地震學家本諾·古登堡(Beno Gutenberg,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實驗室主任,地核的發現者)和查爾斯·里克特(Charles Richter,震級的創立者)在1941年共同發表了一篇研究地球地震活動的文章。他們根據儀器的探測結果指出,地球上的地震活動主要集中在幾個區域。地震檢波器在戰后仍然很少見,更嚴重的是,儀器的時鐘都沒有同步。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精準地測量地震波到達的時間并定位地震呢?

美國地震學界于是部署了一張能夠覆蓋整個地球的標準化臺站網絡。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份核不擴散條約為他們帶來了機會,因為核爆炸與自然界的地震差別不大。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美國便著手搭建全球標準地震臺網(World Wide Seismic Station Network)。他們在五十多個國家設立了臺站,地震臺網迅速在全世界鋪開。

安裝在全球各大學里的臺站,將收集到的數據發送到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地震實驗室,并可被自由獲取。人們發現地球上的地震活動集中沿斷層線分布,劃分出大面積相對平靜的地區——構造板塊從地震圖上呼之欲出。自1967年起,圣迭戈的丹·麥肯錫(Dan Mckenzie)和紐約的杰森·摩根(Jason Morgan)分別提出了板塊構造的概念。1968年,一位法國人第一次提出描述多個板塊以年均數厘米速度位移的板塊構造理論模型,他就是薩維爾·勒·皮雄(Xavier Le Pichon)。

20世紀60年代是全球動蕩不安的十年,地球物理學界同樣如此。1960年5月22日,智利爆發了9.5級地震,震中位于瓦爾迪維亞附近。地震以每秒3千米,也就是每小時1萬千米的速度沿智利位于太平洋沿岸的斷層擴散,長度接近1 000千米。也正是在這一天,人類遭遇了有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地震。單單這一場地震釋放的能量就占到1906年以來統計的全部地震(從人類步入現代以來探測到的舊金山大地震開始算起)能量的1/5。毀天滅地的海嘯波及整片大洋,造成了數以千計的死亡和上億的損失。1964年3月27日,太平洋發生了新的地震。這一次,阿拉斯加遭受了9.2級地震的襲擊,是有儀器記錄以來人類觀測到的第二強烈的地震。之后,1965年2月3日,還是在阿拉斯加,老鼠島發生了8.7級地震。兩次地震均引發了蔓延全太平洋的海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鹤庆县| 阳信县| 公安县| 本溪市| 云梦县| 台北县| 莱芜市| 罗江县| 石景山区| 子洲县| 东乌珠穆沁旗| 囊谦县| 金塔县| 遵化市| 广河县| 镶黄旗| 盖州市| 商都县| 洛川县| 达尔| 腾冲县| 德昌县| 东阳市| 桦川县| 资讯 | 沾益县| 禄劝| 裕民县| 德州市| 抚远县| 瑞丽市| 邢台市| 东光县| 沙雅县| 铁力市| 遵化市| 柘荣县| 富平县| 陈巴尔虎旗|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