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公子重耳在齊國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3461字
- 2023-08-21 19:10:55
魯僖公二十三年春天,就是泓水之戰(zhàn)的第二年,宋襄公受重傷一直不能痊愈,齊孝公開始討伐宋國。這也真奇怪了,這位齊孝公是宋襄公受齊桓公的囑托,親手扶持的齊國國君,現(xiàn)在看到宋國新敗,就開始攻打宋國,齊孝公這樣做,對內(nèi)是在立威,對外是向楚國獻媚,表示齊國站在楚國這邊。齊國討伐宋國的理由,就是四年前,諸侯在齊國盟會,追思齊桓公之德,但宋襄公沒有來參加。這其實只是個借口,僖公十九年的那次盟會,是陳國發(fā)起,諸侯相聚以抵制宋國,歸附楚國,宋國怎么可能去參加呢。
宋襄公躺在病榻上養(yǎng)傷,聽到齊國發(fā)兵討伐宋國,氣得口吐鮮血,病情加重,兩個月后就去世了,他的兒子王臣繼位,就是宋成公。
同在這年九月,晉惠公去世了,他的兒子姬圉繼位,就是晉懷公。晉懷公在做太子的時候,曾在魯僖公十七年的時候入秦國為質,秦穆公把秦宗室女懷嬴嫁給了他。晉惠公十三年(魯僖公二十二年),晉惠公病重,太子圉在秦國,擔心其他公子謀取國君之位,就與夫人懷嬴商量:“我母家在梁國,但前兩年梁國為秦所滅,現(xiàn)在父君病重,我在秦國為質,擔心晉國立其他公子為君,夫人跟我一同逃回晉國吧。”懷嬴不肯,對太子圉說:“夫君是晉國太子,現(xiàn)在想回國也應該。婢子受國君之命嫁給夫君,為夫君執(zhí)巾櫛,是為了讓夫君安心呆在晉國。如果婢子跟夫君回晉國,就違背了國君的命令。婢子不能隨夫君回去,也不會對任何人泄露此事的。”太子圉一看夫人懷嬴決心已定,也不勉強,覺得還是國君之位要緊,拋下夫人自己逃回了晉國。當初晉國卜官史蘇的預言非常準確,太子圉拋下夫人,自己逃歸晉國去當國君了;按照史蘇的預測,后面等待這位姬圉的,是一年后被殺的厄運。而這位懷嬴夫人,幾年之后,苦盡甘來,成為了公子重耳的夫人。
晉獻公二十二年,就是魯僖公五年,公子重耳受驪姬誣陷,被迫逃亡,跟隨他逃亡的有狐毛、狐偃(將軍狐突的兩個兒子)、趙衰、顛頡、魏武子(畢萬之孫)、司空胥臣、先軫、賈佗、介子推等十一人,這些人忠心耿耿,一直追隨公子重耳,不離不棄。剛從蒲城逃亡時,他們先到了一個叫柏谷的地方,重耳讓占卜一下,是去齊國好,還是去楚國好。狐偃說:“不用占卜了,齊、楚都是大國,距離晉國都很遙遠,而且大國奢望很大,在困頓的時候不能去投靠他們。道路遙遠就難以抵達,奢望很大以后我們就很難脫身,不如去狄國吧,狄國靠近晉國但與晉國沒有往來,便于隱藏;狄人愚昧落后,和鄰國結怨甚多,我們可以與它共患難。躲在狄國,可以暫時安頓下來,靜觀晉國政局的變化,密切注視諸侯國的行動。”大家都覺得狐偃的想法好,于是公子重耳一行人就逃亡到了狄國。
狄人攻打另一個赤狄部落廧(qiáng)咎如時,俘虜了他們頭領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倆送給了公子重耳。公子重耳看上了妹妹季隗,娶以為妻,生下了兒子伯鯈(chóu)、叔劉;趙衰喜歡叔隗,重耳就把叔隗賜給他為妻,二人生下了兒子趙盾。四年之后,公子重耳一行人在狄國的時候,晉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里克殺了兩位國君,派人到狄國請公子重耳返回晉國即位國君,但公子重耳在身邊謀臣狐偃等人的勸諫下,不愿趁國家在大喪之時,回國做國君,婉辭了里克等人的邀請;后來秦穆公又來吊慰重耳,試探他的口氣,重耳還是沒有答應回國。秦國因此扶立了公子夷吾(晉惠公)回國即位國君,后面晉國與秦國之間發(fā)生的“泛舟之役”、韓原大戰(zhàn)及晉惠公被俘等事件,重耳等人都在狄國靜觀。
重耳等人在狄國住了十二年后,在魯僖公十六年的時候,狐偃對重耳說:“主公,當初我們來到狄國,不是因為在狄可以安樂,而是因為可以成就大事。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狄居住得很久了,便容易安于現(xiàn)狀、止步不前,這樣茍且荒廢下去,怎能振作有為呢?我們到了該遠行去齊國的時候了。管仲已經(jīng)去世,齊桓公年老了,他身邊盡是些讒諂小人,渴望有能人輔佐。齊國與鄰國相安無事,就會謀求去和遠方的諸侯交好,我們這些遠方的人去投奔,應該沒什么問題。”重耳和大家都認為狐偃說得很對,同意去投奔齊國。
重耳在出發(fā)前對季隗說:“此去前景未知,你在狄國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還沒回來接你,你就改嫁他人。”季隗說:“婢子今年二十五歲,要再過二十五年,就將進棺材了,還嫁什么人!婢子就在此等待夫君。”她的姐姐叔隗也和她一樣,決定在狄國等候趙衰的歸來。
重耳一行人向齊國出發(fā)了。一路上風餐露宿,他們憧憬著到達齊國后能夠有所作為,再借助齊國的力量,尋找機會返回晉國,振興晉國社稷,成就新的霸業(yè)。河邊的白楊樹在凜冽的風中搖晃著,樹皮上有無數(shù)只眼睛望著這一批為理想前行的勇者;清冽的河水,能為他們解渴,洗漱,山丘也供他們宿營。這些人個個滿腹經(jīng)綸、身負治國之才,他們的理想信念相同,沒有一個人離開這個團隊,好像有一種無形的魔力支撐著他們,一路前行。
他們走到衛(wèi)國的時候,路過五惠之邑,在城外向田野里的農(nóng)夫討要些食物,農(nóng)夫們卻給了他們些土塊。重耳很生氣,想要鞭打農(nóng)夫。狐偃攔住說:“主公,這是上天的賞賜。民眾獻土給您,是表示順服,上天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必定會有某種征兆。再過十二年,我們一定會獲得這片土地!天象已經(jīng)顯示出,當歲星再次行經(jīng)壽星時,我們一定能獲得諸侯的擁戴,獲得這片土地。”公子重耳聽后,兩次跪拜叩首,收下了土塊裝到車上。到了衛(wèi)國都城楚丘后,衛(wèi)文公一直忙于防范狄人和邢國的侵襲,對重耳一行招待不周,重耳他們也就沒有多在衛(wèi)國盤桓,直奔他們的目的地齊國而去,在魯僖公十六年初到達了齊國都城臨淄。
到臨淄后,齊桓公對重耳一行人禮遇有加,賞賜重耳良馬八十匹,每四匹馬可拉一輛車,也可以說是給了重耳二十乘車馬,齊侯還把女兒嫁給了重耳為妻。重耳在齊國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管仲去世后,齊桓公又起用了易牙、豎貂等佞臣,并沒有給重耳等人施展治國理政才能的機會。
魯僖公十六年底,齊國在淮水之濱舉行盟會后,僖公也留在了臨淄,這個時候齊國都城的朝局暗流涌動,易牙等人把持齊國朝政,僖公絞盡腦汁以智謀努力離開臨淄、盡快回到魯國;而重耳卻在臨淄沉浸在安樂窩里,哪里還想回晉國?魯僖公滯留臨淄期間,并沒有與重耳相見,重耳也沒有主動約見過魯僖公,直到僖公在齊桓公去世之前一個月返回魯國,同是齊桓公女婿的連襟二人未曾見過面。
公元前643年十月,齊桓公去世后,宋襄公扶持齊孝公即位。這時,諸侯紛紛背叛了齊國,狐偃等人也知道齊國不可能幫助公子重耳返回魯國執(zhí)政了,而且他們也知道,重耳已安于留在齊國并有終老于齊的想法,他們在桑樹園里的一棵大桑樹下商量對策。齊國宮中一個養(yǎng)蠶的小妾正好在樹上采摘桑葉,聽到了狐偃等人的對話,但誰也沒有發(fā)現(xiàn)她,小妾偷偷報告了重耳的夫人姜氏,姜氏擔心消息泄露,就殺掉了這個小妾。然后對公子重耳說:“夫君同行之人想要和你一起回晉國去,那個偷聽到他們對話的小妾已被妾身除掉了。夫君一定要聽他們的,不要猶豫不決,做大事的人要果斷。《詩經(jīng)》說:‘上帝臨汝,無貳爾心。’晉國百姓并不安寧,他們等待夫君的回歸。現(xiàn)在能夠得到晉國的,除了夫君你,還能有誰?你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要辜負上天的眷顧!”
重耳說:“我沒猶豫不決呀。我不想回晉國去了,只想在齊國守著夫人,終老在齊國。你們誰也別勸我!”
姜氏繼續(xù)耐心勸說重耳:“日月如梭,時光不停,夫君有四方之志,留戀妻室、貪圖安逸怎么實現(xiàn)抱負?管仲曾說過,一個人如果象害怕疾病一樣敬畏天威,是人中的最上者。順從私欲,隨波逐流,是人中的最下者。對天威無所敬畏將會受到懲罰。看到可眷戀的事物,就想起天威的可畏,是中等人。管仲能夠治理齊國,輔佐先君成就霸業(yè),他的話是對的。夫君如果丟棄了這些原則,如何能成就大業(yè)?齊國政治已經(jīng)開始衰敗了,晉國無道也已經(jīng)很久了,夫君的隨從們忠心可嘉,時候到了,公子得到晉國的日子近了。公子去做晉國的國君,可以解救百姓,如果你放棄這番事業(yè),就如同置百姓于水火,那簡直不是人了。齊國政治敗壞不宜久居,有利時機不可錯過,追隨者的一片忠心不可丟棄,眼前的安逸不可貪戀,公子一定要回晉國去施展自己的抱負。”
不管姜氏怎么苦口婆心地勸說,重耳就是聽不進去。姜氏與狐偃等人商量出了一條計策,他們把重耳灌醉了,把他扶上車,離開了臨淄。等到重耳酒醒了,他們的車隊已經(jīng)走了很遠了,重耳拿起一支戟就打狐偃,邊打邊喊:“如果事不能成,我就是吃了你的肉也不解恨!”狐偃一邊跑一邊說:“如果事不成,我還不知道死在哪里呢,誰又能與豺狼爭著吃我的肉呢!假如事業(yè)成功,公子不就有了晉國最柔脆美味的食物嗎,那些都是你愛吃的。我狐偃的肉腥臊難聞,又怎么能吃呢?”重耳無奈,只好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前行。這時是魯僖公二十二年,重耳一行在齊國生活了六年后離開了這里,繼續(xù)追逐他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