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93年,年僅十二歲的太子姬同正式即位,稱為魯莊公。他與父君生在同日,如今卻陰陽相隔。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的他,現如今父母卻都不在他的身邊。還沒來得及歷練,沒有準備好,就從太子變成了國君。
燕寢前的庭院里,當年父君、母后看著他攀爬的柳樹已經長粗了許多,記憶中的細枝嫩葉,變成了眼前剛剛發芽的枯枝。此時還未春暖花開,孤寂的姬同坐在柳樹前,眼中淚水汩汩涌出。兒時父君在樹下追著自己,繞著柳樹跑來跑去,現在只有自己,感覺如此的無助。
姬同心中有無數的疑問,思緒繁亂。魯國與父君待母后禮遇深重,母后為何與齊侯不清不楚?齊侯迎娶周王姬,為何還要糾纏母后?他不怕惹怒周天子嗎?父君為何要答應母后一同前往齊國?老大夫申繻的諫言,父君為何聽不進去?現在國人憤恨,庶兄長慶父誓言伐齊,為父報仇;大夫申繻、施伯等文臣謀士又說如若伐齊,此事將傳遍列國,目前不宜出兵。寡人剛剛即位,母后仍留在齊國,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母后于寡人為母后,于魯國于先君則屬有過之人,寡人又如何自處?齊侯的婚姻,還要魯國主持,寡人為何要為殺父仇人主婚?可周王之命,又不可違逆。算了,不去想了,明天大殿之上,聽聽朝臣們怎么說吧。
第二天早晨,辰時剛過,宮女寺人伺候著魯莊公來到魯國大殿之上,與眾朝臣議事。魯莊公姬同還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在朝堂之上有些手足無措,他看了一眼殿上眾人,庶兄慶父不用問,一副要和齊人拼命的樣子;弟弟叔牙、季友年齡尚小,也沒有什么想法。眼前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千絲萬縷的國事呢?莊公的目光轉向了大夫申繻,畢竟父君曾囑咐過他,國事要多向申繻請教。
“申繻愛卿,”莊公開口問道:“寡人即位伊始,亦思征戰不妥,然寡人認為魯國當務之急,是如何辦理為齊侯主婚事宜?愛卿以為如何?”
“國君,老臣以為,目前魯國有三件要事,”申繻回答:“其一,是辦理好為周王姬與齊侯主婚一事,此為王命,魯國為周朝同姓諸侯,如同家人,故周天子命魯國主婚,定要妥善辦理。”
“可是,齊侯殺害了寡人的父君,”莊公年少氣盛,不等申繻說完,直接打斷,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難道寡人還要為他主婚?!”
“國君,臣有一策,請國君恕臣冒昧。”年輕的大夫施伯插話道:“魯為周王姬主婚,須先迎王姬到魯國,居于宮中,然后再從魯國送去齊國成婚。按照周禮,當在魯國宗廟接待齊國迎親使節。現在我魯國正值先君大喪之期,宗廟內不宜操辦喜事,國君為先君守孝,也不宜躬親參與喜事。臣建議在都城曲阜外為周王姬筑建館舍,作為王姬在魯國期間的下榻之所,也作為齊國使節來迎親時的出發之地,一切儀禮皆在都城之外的王姬館舍舉行,國君不必親自參加。”
莊公一聽,覺得這個主意好,就問眾臣:“諸卿以為如何?”
慶父、申繻等人都點頭表示支持,慶父說:“這樣辦既可以不違抗王命,辦理了主婚之事,國君又不必參加,不用在宗廟內操辦。”
莊公道:“那就請申繻大人代表寡人參加主婚儀禮,都城之外修建館舍之事就辛苦施伯大人打理。”說完想起來,申繻大人講的要事還沒有說完,就問道:“申繻大人,第二件要事是什么?”
“國君,第二件要事,是辦完為周王姬主婚儀式之后,可以借此機會,請周天子正式追命先君,給予逝者身后榮耀,為魯國和先君挽回顏面。”申繻果然是老成謀國的忠臣,桓公當年的信任沒有白費。這個辦法,在場的人都沒有想到,當年魯桓公弒殺隱公即位,周王室一直沒有官方正式承認,只是十多年之后才命魯主婚,算是變相承認了魯桓公。現在魯國借主婚之機,向周莊王提出了正式追命魯桓公的請求,獲得了周天子允準。魯莊公元年冬天,周天子派大臣榮叔送來了魯桓公的追賜詔命,為魯國保存了應有的體面。
“第三件要事呢?”莊公問道。
申繻回答:“第三件要事,是在送周王姬赴齊國成婚后,向齊侯表達,國君年少,思母心切,欲迎文姜夫人歸魯,以盡孝心。文姜夫人是國君之母,齊國弒殺先君也并不是文姜夫人的主意,雖然有過,但常年留住齊國,于禮不合。”
莊公道:“愛卿所言甚是,周王姬與齊侯婚禮之后,寡人派使節送國書予齊侯,表達迎歸母親之意。”
一切按照計劃進行,莊公元年夏天,周莊王派周卿單伯護送周王姬來到魯國,先安置在魯國宮中居住。秋天,周王姬館舍在城外建成,王姬移居館舍。齊國迎親使節來到王姬館舍,魯大夫申繻代正在為父服喪的國君魯莊公參加了送親典禮。魯國使節施伯受命陪同周王姬的婚慶車駕一同到了齊國,并向齊襄公遞上國書,表達了魯莊公思母迎母之意。
齊襄公雖然是一千個不樂意,一萬個舍不得,但魯國為周王姬和他主婚,且新婚燕爾的周朝公主剛剛來到齊國,文姜妹妹就留在齊國都城臨淄也確實有些不便,齊襄公無奈,也只好放文姜夫人歸魯,并親自送至郊外,對文姜妹妹難舍難分,說:“妹子保重,來日方長,相見有日。”文姜夫人也灑淚而別,車駕踏上了返回魯國的路途。當車隊走到齊、魯邊境齊國一側的禚(zhuó)邑時,文姜夫人叫住了車隊,不再前行,在禚邑先住下了,她一方面是舍不得諸兒哥哥齊襄公,另一方面也是在考慮:回到曲阜,自己如何面對同兒(魯莊公)和魯國眾臣?魯莊公派去邊境迎接母親的人沒有等到文姜夫人,一打聽,是夫人在禚邑住下不走了,趕緊回報魯莊公,莊公得報,馬上派人請大夫申繻到自己燕寢的書房,問道:“愛卿,母后在齊國邊境禚邑住下,沒有返回魯國。當如何是好?”
申繻答道:“國君,臣以為,文姜夫人留住齊國禚邑,是不舍齊國,又不想為難國君。不如在距離禚邑較近的魯國祝丘城為文姜夫人建一座宮殿,文姜夫人居住在祝丘,國君您可以去看望母親,文姜夫人返回齊國禚邑也方便,這樣也避免了文姜夫人回到曲阜后的尷尬。國君以為如何?”
“好,就按照愛卿說的辦。”莊公同意,不管怎樣,只要他想母親,就可以去祝丘相見,這再好不過了。
文姜夫人就這樣暫時安頓了下來,她往來于魯國的祝丘和齊國的禚邑之間,多次與兒子魯莊公和諸兒哥哥齊襄公相見。莊公二年十二月,她在禚邑與諸兒哥哥見了面;莊公四年二月,文姜夫人又在祝丘以國君之禮接待了齊襄公;莊公五年夏天,她還遠赴齊國伐衛的軍營中與齊襄公相見,而且后續又多次相會。而嫁至齊國的周朝公主,性格賢淑,很快聽聞了齊侯與文姜妹妹的軼事,看到齊侯是如此的秉性和人品,心中郁郁寡歡,在嫁到齊國的第二年七月就去世了。
《詩經·齊風·載驅》這首詩,就描寫了文姜與哥哥齊襄公諸兒往來相會的途中的情景,委婉諷刺,韻味濃厚。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沵沵。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游敖。
譯成白話文是:
馬車疾馳車輪響,竹簾低垂紅布蒙。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夜歸急匆匆。
四馬駕車真雄壯,韁繩柔軟搖又晃。魯國大道真寬敞,文姜動身天蒙亮。
汶水日夜嘩嘩響,行人紛紛駐足望。魯國大道真寬敞,文姜回齊去游蕩。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紛紛駐足瞧。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往來自逍遙。
魯莊公即位元年十月,陳國國君陳莊公去世了;莊公二年冬天,宋國國君宋莊公也去世了。莊公三年五月,周王室為周桓王舉行了葬禮,這周桓王在魯桓公十五年去世,六年之后才正式舉行葬禮,周天子應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這六年后舉行的天子葬禮,成為了周王室的笑話。
莊公剛即位,也出現了還不能完全掌控魯國軍政的情況。莊公二年夏天,公子慶父率魯軍攻打了與魯國的相鄰的小國余丘;莊公三年正月,公子溺不聽魯莊公之命,率魯軍與齊師會合,討伐衛國。魯莊公是不同意魯國出兵與殺父仇人一起討伐衛國的,衛國姓姬,魯國也姓姬,與仇人一同討伐同姓諸侯,而且衛國新立國君黔牟與周王室還是姻親,怎么也不該出兵。公子溺自作主張,貪得好處財物,全然不把年少的國君放在眼里。齊國伐衛,是為了幫助齊襄公的外甥衛惠公回國復位,魯國跟著瞎湊什么熱鬧呢?齊襄公知道了魯國的事,心里想:“魯侯年少,也是寡人的外甥,魯人如此輕慢于他,寡人要和文姜妹妹說說,勸勸這個外甥,魯、齊和好,寡人當助魯侯一臂之力,文姜妹妹也會高興的。”
齊襄公在與文姜妹妹相見的時候,提出了這個想法,文姜妹妹感動不已,對諸兒哥哥說:“哥哥放心,同兒年少,正需強援,哥哥想助外甥穩固君位,妹妹必當勸說同兒,與齊盟好。”
齊襄公又提到了護送外甥衛惠公歸國的事,他說:“朔兒(衛惠公)是你姐姐宣姜的兒子,也是你我的外甥,我們沒有理由不幫助他呀。妹妹如能勸說魯侯助一臂之力,咱們兄妹三人互相扶助,以后齊、魯、衛不就成一家人了嗎?。”文姜妹妹也點頭稱是。
魯莊公四年冬天,文姜夫人約了兒子魯莊公到她在齊國禚邑的駐地見面,齊襄公也專門派出了大夫接待陪同。莊公年紀小,只有十五六歲,對母親文姜夫人非常孝順,在與母親單獨相處的時候,文姜夫人屏退左右,對魯莊公說:“同兒,你還年少,現在需要強大的外援助你鞏固國君之位,齊侯是為娘的哥哥,你的舅舅,他愿意幫助你,只有魯齊結盟,我兒和魯國方能安穩。我兒有任何難處,都可以對為娘講,也可以和齊侯派來的大臣講。這是為娘能為我兒做的最大的事情了。”
“母親受累了,為兒子如此操心。”莊公答道:“母親是孩兒在這個世上最親的人了,孩兒一定會聽母親的話。”
這一晚,母子二人一直聊到深夜。
幾天之后,魯莊公與齊國大夫一起外出打獵,齊國使節向莊公介紹了伐衛的計劃,也介紹了齊魯結盟的設想,莊公則講了不少在魯國當政的困難,希望得到齊國的支持,也愿意出兵助齊國伐衛。
文姜夫人在第二年夏天,就是魯莊公五年夏天去齊國軍營見了諸兒哥哥齊襄公,除了與諸兒哥哥相會,也親口向齊襄公確認,魯國愿意與齊結盟,幫助齊國討伐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