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春天,魯國在取得了伐鄭的勝利后,二月份經(jīng)衛(wèi)國回到了曲阜。定公派出執(zhí)政兼司徒季桓子(季孫斯)、上卿兼司空(仲孫何忌)到霸主鄭國獻俘。鄭軍和儋翩的兵馬由于魯國伐鄭,沒有達到攻占周王室城池的目的,鄭軍回撤以阻擋魯軍進一步深入鄭國境內(nèi),晉國派出大夫閻沒率軍前往成周戍守,并加固了胥靡城的城墻。王子朝余黨儋翩率軍轉向進攻周王室的儀栗城,并在次年(魯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二月攻克儀栗繼續(xù)叛亂。王子朝的另一個黨羽尹氏和儋翩呼應作亂,被周朝卿士單武公、劉桓公(劉文公之子)率軍在窮谷擊敗。
魯定公六年夏天,季桓子和孟懿子來到了晉國都城新絳。本來計劃是季桓子以魯國執(zhí)政的身份,一個人前往魯國獻俘,但陽虎強迫孟懿子與季桓子一起前往晉國,由孟懿子代表魯國向晉君夫人饋送財禮;其實季桓子作為執(zhí)政上卿兼司空,一個人就可以兼辦獻俘和送禮兩件事,但陽虎為了取悅晉國,讓兩位上卿去了晉國,也想顯示一下自己的權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陽虎作為季氏家宰,需要陪同季桓子一同出訪晉國;孟氏和叔孫氏掌握著一個軍的兵力,如果他們起兵攻打季氏,自己不就回不去魯國繼續(xù)掌權了?叔孫武叔不足為患,孟懿子還有個名震天下的老師孔子指點,他不能留在國內(nèi),必須與季氏一起到訪晉國。
一個家臣,居然指揮兩位上卿到這個程度,確實是魯國的悲哀。晉國設享禮同時招待季桓子和孟懿子,季桓子的使命是獻俘,孟懿子的使命是拜訪國君夫人并致送財禮,晉人本應分別設享禮款待,但晉國以霸主自居,怎會那么費事?干脆一起招待算了。
孟懿子有老師孔子的點撥,知道陽虎過于專橫,不會長久把持魯國政權;況且他的孟氏家族也掌控著半個軍的魯國兵馬,如果和叔孫氏聯(lián)合起來,陽虎也不一定能有絕對的勝算,因為季氏的家主畢竟是季桓子。當然,孟懿子也不愿意那樣武力解決陽虎,因為會造成魯國的內(nèi)戰(zhàn),對百姓不利;但是陽虎早晚是要解決掉的,那時陽虎很可能是出奔晉國。因此,在享禮開始前,他在大殿之外私下對晉正卿范獻子說:“陽虎如果在魯國呆不下去了,而卸除職責來到貴國,請一定讓他做中軍司馬!”他這是在為陽虎留一條路,讓陽虎能夠安居晉國,中軍司馬在晉國是大夫官職,級別已經(jīng)很高了。
范獻子答道:“寡君設置的官職,會選擇適當?shù)娜诉x,鞅(范獻子名鞅)怎么會知道呢?”享禮之間,范獻子對晉卿趙鞅(趙簡子)說:“魯國人已經(jīng)厭惡陽虎了,孟孫師從孔子,已經(jīng)看出了預兆。他認為到時候陽虎定會來到晉國,這是強為陽虎請官呢。”
陽虎為了鞏固權勢,還在秋天與魯定公及三桓(季桓子、孟懿子、叔孫武叔)在周社盟誓,因為他們都是周人的后裔;曲阜城內(nèi)民眾多為商朝人的后裔,他們的神社在“亳社”,陽虎又與曲阜民眾在亳社盟誓,還在鬧市大街“五父之衢”乞請神靈詛咒違背誓言之人。然后,陽虎又讓季桓子、孟懿子在魯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冬天率軍圍攻被齊國占領的鄆城,打得齊國措手不及,被迫歸還了鄆城和陽關兩座城池,陽虎則將這兩座城據(jù)為己有,在那里發(fā)號施令。不過這樣一來,陽虎把齊國也徹底得罪了。
陽虎操縱著魯國大權,他知道孔子深孚眾望,門生遍布諸侯,雖無官職,但孟懿子和其弟南宮敬叔都是他的學生,因此開始極力拉攏孔子,想得到孔子的幫助。陽虎幾次派人去請孔子,都被孔子拒絕了。孔子非常討厭陽虎,這并非是因為早年陽虎曾把孔子拒之于季氏門外、使孔子當眾受辱,而是因為陽虎飛揚跋扈,譖越過甚。他只是季氏的一個家臣,卻執(zhí)掌國柄、控制朝政,孔子對陽虎疾之若仇,但也不想得罪他;因為孔子深知,陽虎這樣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狡猾的陽虎為了見到孔子,便趁孔子不在家的時候,派人給孔子送去一頭蒸熟的小豬。按照當時的禮節(jié),大夫賜禮品給士,而士又不在家,未能當面接受禮品,那就應當親自到大夫家去拜謝,否則就是失禮。陽虎雖然是家臣,可是他執(zhí)掌的魯國大權,地位相當于大夫,按禮節(jié)孔子應當?shù)疥柣⒓抑挟斆娴乐x,可是孔子實在不想見到陽虎,他派學生去打聽陽虎的行程,專等陽虎不在的時候去拜謝,這樣既不失禮,又避免了與陽虎見面。然而,當孔子到陽虎府中拜謝完畢返回時,卻不巧在路上碰到了陽虎!孔子無處躲藏,只好硬著頭皮上前與陽虎寒暄。
陽虎盛氣凌人地對孔子說:“過來!我跟你說幾句話。”
孔子沒有作聲,陽虎接著說:“身懷本領而聽任國家沉迷,可以叫做仁嗎?”孔子回答:“不可以。”陽虎又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失良機,可以叫做明智嗎?”
孔子心想,你這不就是在說我嗎?魯國的沉迷,難道不是三桓和你陽虎造成的嗎?孔子雖然心里這么想,表面上還得回答陽虎道:“不可以。”
陽虎接著說:“歲月不停地過去啦,時光不等人啊!”
孔子聽了陽虎的這幾句話,心中納悶:這陽虎一介家臣,什么時候這么會講話了?只好無奈地緩慢答道:“是啊,看來我要出來做官了。”孔子心中之所以無奈,是因為他知道,陽虎當政,自己是做不了什么的,因此他也只是表面寒暄而已。
魯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季氏另一位家臣、費邑宰公山不狃(也叫公山弗擾,字子泄)因不滿于季氏,準備打著“張公室”的旗號在費邑發(fā)動叛亂,派人邀請孔子出仕,孔子不大了解公山氏的底細,也接受了邀請,但被學生子路給攔住了,他對孔子說:“老師,要是實在沒地方去做官就算了,何必一定要去公山不狃那里去呢?他為公室伸張正義是假,為他自己打算才是真啊!”孔子于是沒有去費邑投奔公山不狃。
孔子的學生子貢很了解老師此刻的心情,他又何嘗不希望自己的老師能夠受到當政者的重用呢?子貢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口才好,擅長外交事務,如果老師得到重用,自己也可以一展身手。子貢見老師悶悶不樂,就有意問孔子:“學生這里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起來呢?還是找位識貨的商人賣掉呢?”
孔子一聽就知道子貢指的是什么,于是回答道:“賣掉它吧!賣掉它吧!我就是在等待識貨的商人啊!(我待賈者也)”
齊國在魯定公七年春天被迫將鄆城、陽關兩座城池割讓給魯國后,一直盤算著要伐魯進行報復。齊景公的心思,不止是報復魯國這么簡單,他看到晉國霸業(yè)已經(jīng)衰落,楚國剛被吳國打趴下了,現(xiàn)在正是齊國謀求稱霸中原的大好時機。要想稱霸,就需要盟友。齊景公得知鄭國配合王子朝的黨羽儋翩進攻周王室的城邑,還在去年(魯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春天趁晉、楚都無力顧及之時,抓住戰(zhàn)略機遇,一舉滅掉了宿仇許國,就知道鄭國已經(jīng)公開造反了。于是齊景公開始拉攏鄭國,并在魯定公七年秋天,在衛(wèi)國的咸城與鄭獻公歃血結盟。
齊、鄭兩國在衛(wèi)國舉行會盟,當然就想拉衛(wèi)國一起結盟。衛(wèi)靈公也有這個心思,可是衛(wèi)國眾位大夫不愿意。衛(wèi)卿北宮結給國君出了個主意:派北宮結以行人(外交官)身份訪問齊國,由齊國扣押北宮結,然后出兵衛(wèi)國,這樣衛(wèi)國就可以請和為由與齊國簽訂盟約,也能向舊盟主晉國解釋,衛(wèi)國與齊國結盟,是不得以而為之。就這樣,齊景公和衛(wèi)靈公在衛(wèi)國的沙城簽訂了盟約。
組成了齊、鄭、衛(wèi)聯(lián)盟后,齊景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兵討伐魯國,以報復魯國占取鄆城和陽關。八月份的時候,齊卿國惠子率領大軍向魯國的西部邊境展開了進攻,鄆城、陽關、成邑(孟氏采邑)都在西部,季氏、孟氏率軍共同抵御齊軍。陽虎為季桓子駕御戰(zhàn)車,公斂處父(也叫公斂陽,孟氏家臣,成邑宰)為孟懿子駕御戰(zhàn)車,在陽虎的堅持下,他們計劃夜襲齊軍大營。齊軍提前得到了消息,假裝沒有防備,設下埋伏等待伏擊魯軍。
魯軍出發(fā)后,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公斂陽老謀深算,他感覺到戰(zhàn)場氣氛不對勁,他對陽虎說:“陽虎!你不考慮夜襲齊師的后果,必死無疑!”季氏家臣苫(shān)夷對陽虎說:“陽虎!如果讓兩位家主陷入危難,不用等國法處置,我先殺了你!”陽虎聽后也害怕了,馬上下令撤軍,魯軍才躲過了一次失敗。
魯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正月,為了報復去年秋天齊國攻打魯國的西部邊境,魯定公親自出征,率領魯軍侵入齊國,攻打齊國陽州城門。攻城開始前,魯國士卒一開始都一排排坐著,大家都在傳看大力士顏高的弓,紛紛議論說“顏高的硬弓拉滿有一百八十斤(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六十斤)呢!”就在此時,陽州城門打開,齊軍突然沖出。顏高的弓正被傳看呢,手里沒有弓,只好隨手搶過一張軟弓準備射箭,齊人籍丘子鋤沖過來用戈擊向顏高,顏高和另外一個士卒都被打倒在地,顏高翻身躺倒,面朝上,用手中的軟弓射向籍丘子鋤,正中臉頰,籍丘子鋤當場斃命。另一名魯軍士卒顏息箭術也很高超,他一箭射中了齊兵的眉毛,還謙虛地說:“我沒本事,本來準備射他眼睛的。”
陽州之役,魯軍取得了勝利,俘獲甚多。為了防備鄭國、衛(wèi)國從側后方突襲魯國,魯軍暫時回撤,向晉國求援。兩年前魯國奉晉國之命,攻打鄭國的匡城,解救周王室被圍攻的幾座城池,還去晉國獻俘,晉國正卿范獻子與趙簡子商議,應當救援魯國。如果魯國戰(zhàn)敗,必將歸順齊國,那么齊國領導的齊、魯、鄭、衛(wèi)四國聯(lián)盟,足以抗衡晉國。因此,晉國答應了魯國的請求,準備出兵援魯。
在得到了晉國出兵的保證之后,魯定公率軍于二月份再次攻入齊國,打進了齊國廩丘城的外城。廩丘城的守軍放火焚燒魯軍的攻城車輛,魯軍士卒則用水浸濕了粗麻布短衣滅火,最終魯軍攻破了廩丘外城。齊軍從廩丘內(nèi)城沖出猛烈反擊,魯軍得不到休整而奔逃。陽虎嘆氣道:“魯師沒有入主廩丘之心,作戰(zhàn)時表現(xiàn)出的都是過客的氣勢,怎能不敗!”
定公八年夏天,齊卿國惠子、高昭子率軍卷土重來,大舉進犯魯國西部,此時晉國中軍統(tǒng)帥范獻子、上軍帥趙鞅、上軍副帥荀寅率領晉國大軍趕到了魯國西部,阻止住了齊軍的攻勢,魯定公與晉正卿范獻子、晉卿趙鞅、荀寅等人在衛(wèi)國的瓦城會師。春秋時期,兩國官員相見,要帶著見面禮,魯國三卿,都是以羊羔為見面禮;而晉國方面,只有正卿范獻子手執(zhí)羊羔,趙鞅、荀寅等人則手執(zhí)大雁。從此以后,魯國也已羔羊為貴,成為了執(zhí)政上卿的專屬見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