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魯桓公為鄭厲公奔波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3236字
- 2023-07-23 16:59:20
幾年前鄭公子忽率兵援救齊國打敗了北戎的入侵,齊僖公兩次想將女兒嫁給公子忽,都被公子忽婉拒了。當時鄭卿祭足就曾勸公子忽:“公子您一定要娶齊國公主,您的父君姬妾眾多,兒子也多,您如果沒有強大的外援,將不能穩固地繼承君位。其他幾位公子都有做國君的才干,且公子突有宋國的支持。”太子忽不同意,沒有聽進去祭足的諫言。
祭足深得鄭莊公信任,被任命為鄭卿,他辛苦奔走,為鄭莊公娶得鄧國美女鄧曼,生下了太子忽,就是鄭昭公。鄭莊公一去世,祭足馬上帶領朝臣擁立太子忽即位。而宋國的雍氏家族把女兒雍姞嫁給了鄭莊公,生下了公子突。鄭昭公一即位,公子突立即跑到了宋國,居于雍氏。雍氏家族在宋國是名門望族,一直為宋國民眾所尊重,宋莊公也很寵信,雍氏就奏請宋莊公幫助公子突回鄭國即位國君,宋國定會得到回報。宋莊公允準,設計誘捕了鄭卿祭足,威脅他道:“如果不擁立公子突為國君,你就活不成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同時,宋莊公還派人控制住了公子突,許諾幫助他回國即位,但要求公子突回國后,要向宋國割讓十座城池、貢獻財寶,公子突在這個時候怎么會不答應?他立馬對天發誓,慨然允諾。
就這樣,祭足被迫與宋國結盟,輔佐公子突回到鄭國并立其為國君,就是鄭厲公,鄭昭公則逃奔了衛國。一代強人鄭莊公寤生,兒子個個精明強干,為占據國君之位你爭我斗,小霸主鄭國從此走了下坡路。
魯桓公聽說了公子突回到鄭國即位了,打心底樂開了花,總想著找機會幫助鄭厲公穩住君位,可別讓那個小心眼又記恨魯國的公子忽再回鄭國復位。
這時候魯桓公正忙于展現大國氣象,忙于調和莒國和杞國的矛盾。莒國在隱公四年討伐杞國后,兩國一直不和。桓公十二年六月,魯桓公與杞國國君杞靖公、莒子在魯國的曲池會盟,促成了莒國與杞國和解。
鄭厲公回鄭國即位是在桓公十一年九月,宋國則開始不斷地向鄭厲公索取城池和財物,鄭厲公不堪其擾,于是派使者告知魯國,請求幫助。魯桓公非常樂于幫助鄭厲公,也一直想在諸侯間樹立大國形象,正好借此機會,為宋、鄭斡旋,便約見宋莊公,當年十月在郕國的夫鐘與宋莊公見面,又于十二月與宋莊公在魯國的闞城相見,表達了調和宋、鄭之意,但宋莊公只是表達了與魯國盟好的愿望,對鄭國的事情,未作表態。
第二年七月,剛幫助莒、杞和解的魯桓公,與宋莊公和燕國特使在宋國的谷丘相見會盟。魯桓公再次表達了調停宋、鄭之意,對宋莊公說:“鄭伯即位初始,國內政局還未平穩,此時如將十座城池割讓給宋國,恐于鄭伯國君之位不利,請宋公略緩,鄭伯必定履行承諾。”宋莊公心里不快,白了一眼魯桓公,說:“宋國擁立鄭伯,極盡心力,鄭伯理應兌現承諾。”魯桓公回到曲阜,覺得自己又白跑了一趟,心想:“這不行啊,宋公強硬,不給面子,寡人顏面何存?”又馬上約見宋莊公,兩人八月又在宋國的虛城見面、十一月在宋國的龜城見面,再談了兩次,不管魯桓公怎么費盡口舌,宋莊公就是不松口,謝絕了魯國的調停,不與鄭國緩和,一味堅持索取城池和財貨,要求鄭國兌現承諾。
這下魯桓公的面子真是掛不住了,對太宰公子翚說:“寡人調停鄭、宋糾紛,也不光是幫助鄭伯;鄭伯本來就是宋國扶持的,現在索取太過,不利于鄭伯穩固君位,長遠來說對宋國也不利呀。這個宋公也太不給面子了!寡人為此事,去年約見了宋公兩次,今年又往宋國跑了三趟,空手而歸。太宰去約請鄭伯,與寡人會面,寡人要聯合鄭國、紀國,討伐宋國。”公子翚領命出宮,桓公氣還未消,對著公子翚的背影大聲嚷道:“茍信不繼,盟無益也。《詩》云‘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無信也!’”意思是說,如果誠信不夠,結盟也沒用。《詩經》說,君子多次結盟,動亂因此滋長,那是因為不講誠信。
桓公十二年十一月,魯國與鄭國在鄭國的武父會盟,在十二月聯合出兵攻宋。宋國也找了盟友,第一個就找了齊國,因為齊僖公本來就喜歡公子忽,當初是公子忽率兵救援齊國,此功不能忘。結果公子忽被趕出了鄭國,但由于宋國扶持公子突即位,齊僖公也不好說什么。現在看到宋、鄭反目,覺得是機會,要站在宋國這邊對付公子突,如果打敗了鄭國,還可以扶持公子忽回國當政。宋國還拉上了衛國和燕國,衛國的國君衛宣公去世了,繼位的國君衛惠公是衛宣公的兒子,他繼續站在宋國這一邊;魯國又拉上了紀國,就此形成了宋、齊、衛、燕共同對抗魯、鄭、紀國聯軍的局面。桓公十三年二月,魯、鄭、紀聯軍打敗了宋、齊領導的聯軍。此戰雖勝,功勞其實主要屬于鄭國和紀國,因為魯桓公率領的魯國軍隊到達戰場時,戰斗已經基本結束了,魯國軍隊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到達戰場會合,但鄭國軍隊戰力強悍,壓力雖大,無奈宋、齊、衛、燕聯軍也是烏合之眾,一擊即潰。魯桓公還想通過此戰找回面子,結果人家鄭國帶領與紀國的聯軍自己把問題解決了。
鄭厲公還是感謝魯國的,魯桓公為了鄭國奔走了那么長的時間,又愿與鄭國結盟,雖然會戰遲到了,但畢竟也出力了。魯桓公十四年正月,鄭厲公與魯桓公在曹國會晤,表達謝意,向魯桓公饋贈大量寶物及牲畜,曹國也為兩個大國盡地主之誼,舉辦盛大的宴會招待魯、鄭兩國國君。五月份,鄭厲公又派自己的親弟弟公子語來到魯國會盟。
第二年,魯桓公十四年冬天,宋國再次糾集了齊、衛、陳、蔡諸國共同出兵攻打鄭國,為前一年的失敗報仇。宋國焚燒了鄭國都城的渠門,攻入城中,打到了城中的大街上,把鄭國太廟的房梁拆下來運回了宋國,作為宋國都城商丘東南城門盧門的房梁;宋國領導的聯軍還攻打了鄭國都城的東郊,占領了牛首邑。這次由于戰事緊急,鄭國沒來得及聯合魯、紀等盟國,以自己的軍力與宋國指揮的聯軍對戰,被打得挺狼狽。
這一戰沒有再繼續打下去,被宋國擄掠了一番,鄭厲公本想力戰,并邀魯、紀兩國出兵相助,但被大夫祭足攔住了,祭足對鄭厲公說:“國君此戰不宜過于抵抗,要讓宋國解了氣,以后就不會再來侵擾我國了。”鄭厲公心中不滿,心說我是國君,到底聽誰的?!
當年從宋國回鄭國時,宋國把雍氏家族的公子雍糾安排給了祭足作女婿,并在鄭國擔任大夫職位,很是受鄭厲公器重。魯桓公十五年五月,鄭厲公對祭足專權心中怨恨,命大夫雍糾殺掉祭足,許諾事成之后,讓雍糾取代祭足為相。雍糾計劃在郊外宴請祭足并殺掉他,以完成國君之托,但前一天在家里,言語之間不小心被夫人祭氏得知,祭氏是祭足的女兒,忙著在郊宴之前趕回家,祭足夫人看到女兒神色緊張,忙問:“女兒何事如此驚慌?”
“母親,”祭氏問其母:“父親與丈夫誰更親?”
祭足夫人一聽這個問題,感覺事情不對,于是對女兒說:“誰都可以作你的夫君,但父親可只有一個。”
祭氏一聽,深深被母親的言語打動,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馬上要出家門赴宴的祭足,要父親早做防備。祭足馳騁鄭國政壇多年,又深得鄭莊公信任,在鄭國朝野的根基很深,在這次郊宴上反殺了雍糾,把雍糾的尸體扔在了南郊的周氏之汪,就是一片水塘里。鄭厲公一看事情不妙,到周氏之汪打撈出雍糾的尸體,逃奔了蔡國。他知道,如果他不跑,也將死無葬身之地,嘴里喃喃地念叨著:“國之大事,怎能和婦人商量?雍糾啊,你真是死得活該!”
六月十二日,鄭昭公又從衛國回到了鄭國,繼續擔任國君。
齊僖公也因勞累過度,回國之后就去世了,太子諸兒繼位,稱為齊襄公。齊僖公姓姜,名祿甫,在位三十三年,多次與諸侯會盟,往來征伐;在他的治理下,齊國的國力大增,也是春秋前期的小霸主之一。他的太子諸兒,就是那位與文姜妹妹不清不楚的諸兒,成為了齊國國君,但齊僖公有個兒子非常了不起,那就是后來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當時還是公子小白。
齊僖公去世之前,臥在病榻之上,對太子諸兒囑咐道:“我兒謹記:紀國是齊國宿仇,你即位后,一定要記住:滅掉紀國,才是孝子。這次紀國又站在與我國敵對的一邊,更是不可饒恕。”諸兒點頭說道:“孩兒記下了,定要滅掉紀國,以慰祖先在天之靈。”
齊僖公又召來親弟弟夷仲年之子,名叫公孫無知,因為僖公喜愛這個侄子,特命無知享受太子待遇,僖公讓無知拜過諸兒,囑咐諸兒:“寡人同母弟弟夷仲年過世了,他只有無知這一點骨血,我兒即位后,要善待他,按照寡人生前待他一樣。”說完咽氣,太子諸兒繼位,就是齊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