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門寺地宮
- 韓金科
- 737字
- 2023-07-11 15:11:54
舍利西來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相傳誕生于公元前565年左右,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國君凈飯王之子,名喬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是世人對他的尊稱,即釋迦族的圣人。據佛典記載,喬答摩·悉達多聰明智慧,多愁善感,對世間的人和事寄予無限的同情,為解決世間的一切問題,他生出了超世出塵的心愿。他的父王想讓他養成健壯的身體和超人的能力,希望他繼承王位后好為國家建功立業,做五印諸國的盟主,人民同樣也有此愿望。但他愈過富麗堂皇的生活,愈感為繁華所累。他讀遍了書院經典、五印新書,愈感覺迷惘不解,得不到真知,解決不了問題。他的愿望是想在人生問題的深處做徹底的解決。于是他舍棄王位,離妻別子,半夜出逃,在雪山修道6年,最后在菩提樹下證道成佛(覺悟)。為了教化眾生,他說法49年,教出若干大弟子,組織起僧團,建立了佛教。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雖具有一般宗教的特征,但由于他一開始就接觸到生和死、心和色、思維和存在等根本問題,特別是大乘學說重視認識論,有它自己的一套完整而繁復的思想體系;同時在修持上強調自力、自悟,這就使得它能自拔于原始佛教之外,蔚成極富智慧和生命力的宗教。
佛祖釋迦牟尼相傳于公元前486年圓寂,百年之后,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以武力統一了印度,立佛教為國教,被佛教稱之為轉輪王。為弘法布教,他將佛祖滅度火化后的舍利(遺骨)分送印度及世界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僧團建塔供養,傳承法脈,這才有了世界各地瘞藏佛骨舍利之塔,統稱阿育王塔。這些塔大多數都很小,后來有些塔又經過進一步擴建,規模才不斷增大。中國僧人法顯、玄奘等人在印度旅行時,就曾看到許多阿育王塔,并在他們的游記中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佛塔后來相繼湮沒,今天的桑奇古塔就是印度唯一留存的一座阿育王塔了。

〇印度瘞埋舍利的桑奇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