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安奉
根據唐代道世《法苑珠林》記載,阿育王塔在中國有19處,岐州岐山南塔(法門寺塔)是為第五處。
由于千年歷史的演變,先秦時期法門寺安奉佛祖指骨舍利的事于正史無傳,但佛典上有記載。唐代法琳《對傅奕廢佛僧表》一文,說秦始皇時有外國僧眾來華弘法,文曰:
釋道安、朱士行等《經錄目》云:始皇之時,有外國沙門釋利防等一十八賢者赍持佛經來化,始皇弗從,遂囚禁之。夜有金剛丈六來破獄出之。始皇驚怖,稽首謝焉。
秦始皇當政時間是公元前247—前210年,而印度阿育王在位時間是公元前268—前232年,時間相距不遠,阿育王派出大批僧侶去周邊國家弘法,釋利防等18人便是最早來華的弘法使者,他們不怕危險布化“千古一帝”。但是學界鑒于無官方史料,對此多持否定態度,“金剛破獄”自是神話。
但扶風有個傳說比這簡單的幾句話更加豐富和離奇。扶風縣有個小地方,名叫佛指溝,其地名與古代人見到的瑞應有關。那是說西域沙門釋利防等一行18人,歷3年之艱辛,穿越36國,終于踏上了中土。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他們沿絲綢之路東進,一天傍晚來到古周原的美陽城附近,就在一個無名溝岔的所在住了下來。由于長途跋涉,他們疲憊不堪。剛要安歇時,忽然有人在外邊驚喜地喊了一聲:“快來看!”眾人聞聲,紛紛趕到他跟前,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整個美陽城上空飄逸蕩漾著五色祥云,一朵朵、一串串,像秋日的花叢,似流淌的彩練,照耀得美陽上空亮成一片。祥云久久不散,眾人怦然心動,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見到的情景和此次出使東土的任務聯系在一起。古周原竟有如此瑞兆顯現,那就說明這里是理想的安奉佛指骨的地方。于是,佛指舍利便安奉于此,建塔名阿育王塔,成寺名阿育王寺。這個無名溝岔從此也就有了“佛指溝”的地名。
釋利防一行去教化秦始皇沒有成功,他們就以周原的阿育王塔為中心,走了傳播佛法的第二條道路:向民間傳播。十幾個人朝不同的方向出發,把剩下的舍利也起塔供養。據記載,他們起塔供養舍利的地方一共有19處。

〇舍利塔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