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對北策略
- 南明假天子
- 青云在眼前666
- 2586字
- 2023-07-15 04:42:33
大家感慨了一番土匪的暴行后,便說起皇帝此次召張煌言來京的事情。
“想不到玄著兄的名聲如此之大,陛下居然特意下中旨征召。”鄭森感慨道。
此時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既沒有被賜國姓,也沒有成功的名字,見張煌言僅僅比自己大四歲,連皇帝都知道了,忍不住羨慕。
眾人看著張煌言,他則搖頭道,“明儼賢弟過譽了,其實此事大有蹊蹺,以小弟那點區區名聲,絕對不會聞達到陛下那里,此事……著實令人費解。”
他說的是實話,大家也都這么認為,只不知何故。
吃酒談笑間,錢謙益看著面前的幾個年輕人,心里感慨又羨慕。
新朝成立,東林黨和復社的中堅力量都得到了重用,冒辟疆去戶部做了清吏司主事,方以智任職兵部職方司監軍贊理,侯方域在內閣聽用,陳貞慧去了錢塘縣任縣令。
現在,連遠在寧波府的張煌言都被皇帝征召了,而他錢謙益、東林黨魁首卻被晾在一旁。
南京所有人的看法是:雖然皇帝重用了東林黨,但對于錢謙益等人擁桂的事情也并非不介意,所以堅決不用錢謙益這個黨魁,以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然,以錢謙益的名聲地位,即使不進內閣,也肯定能在六部任尚書。
當晚眾人大醉而歸,張煌言宿在錢府。
翌日中午,皇宮來人傳召,皇帝要見張煌言。等張煌言跟著傳旨的小太監來到皇宮,發現一同陛見的還有三人。
“微臣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諸位平身……賜座。”韓贊周介紹了堵胤錫和張煌言,林火根賜座,四人坐下后,林火根看著面前的四人,尤其是堵胤錫和張煌言,心中感慨萬千。
顧誠先生說過,在南明歷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只有兩位,一位是堵胤錫,另一位是張煌言。
堵胤錫在永歷朝廷中一直遭到何騰蛟、瞿式耜等人的排擠,無法展布他的雄才大略,終于赍志以歿。
張煌言偏處浙江、福建海隅,得不到實力派鄭成功的支持,空懷報國之志,雖然三入長江、攻打南京、克復蕪湖,但終歸失敗。
這二人雖然擁有超凡的政治眼光和魄力,但在無內斗不南明的大環境下,根本無法施展才能拯救漢民族,白白耗費了一身才華與心血。
當然,如果袁繼咸不被殺,成就和歷史評價肯定比二人更高,因為他此時已經位高權重,但他在左夢庚降清后拒不投降,過早地以身殉國了。
章正宸的抗清事跡,林火根不大了解,但自從來到南京,從章正宸的幾次上疏中,他發現此人見事精準。
陳子龍字人中,因為抗清,在后世的名望就大多了,他是南直隸松江華亭人,工部侍郎陳所聞之子,崇禎十年進士,隆武帝時候授兵部左待郎、左都御史,魯監國授兵部尚書。
這四人都是林火根即將重用的人才。
“四位卿家,北方的局勢你們都已知曉,可有策略教朕?”皇帝看著四人,殷切問道。
在此前的大朝會上,章正宸和陳子龍都已經發表意見,知道此時皇帝是在問另外兩人,便不做聲。
張煌言此時僅二十四歲,且只是一個閑散舉人,被皇帝征召已經莫名其妙,他雖然慷慨豪邁且喜愛討論兵法之道,但一時間不知如何說起。
四人中,以堵胤錫職位最高。
堵胤錫生于萬歷二十九年,崇禎十年中進士,他忠誠為官且能力出眾,崇禎十四年便出任長沙知府,崇禎十五年,升武漢、黃州兵備道。
今年正月,堵胤錫奉命到南都,拜見史可法與袁繼咸,交談后,史、袁二人共以國士見許,委以長沙監軍之任。
在曾經的歷史上,弘光帝登基后,任命堵胤錫為湖廣按察司副使,提督學政。但堵胤錫雖改任學使,卻訓練士卒,講解戰術,以國仇未雪為恥,十分注重人才,廣泛征求意見,聽取別人獻計獻策。
這一世,林火根當然不會那般使用這個大才了。
見皇帝問策,堵胤錫拱手道,“陛下,闖賊之前在西面占領湖北襄陽、荊州、德安、承天四府,東面進迫淮河流域。
但隨著清兵占領畿輔、順軍西撤,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時三方對峙,闖賊已無力東顧,我朝應該立即出兵,占據這一廣袤地區!”
堵胤錫話音剛落,其他三人馬上附議贊同,這番話說到他們心坎上了。
林火根問道,“如我軍向北收復失土,滿清南下怎生處理?以我朝現今兵力能抵御得了嗎?”
是啊,現在的江北四鎮和左良玉等都是農民軍手下敗將,而東虜兵鋒正銳,恐怕不能抵抗。
“江北四鎮和楚鎮皆不能大用,如要抵御東虜,我朝必須重新練兵,嚴軍紀重訓練,加上江南財賦支持,同時注意策略,以消耗順軍和東虜實力,最終必會戰勝之!”堵胤錫語氣自信態度堅決。
堵胤錫今年三十四歲,雖然貌不驚人,但眼神堅定神情凜然,一望而知是那種智慧和意志都卓越超凡之人。
林火根聽了,忍不住暗暗贊許,這才是人才呢!史可法等人知道清軍南下不能抵御,所以要談判。
堵胤錫也知道清軍南下,以現有軍閥實力抵抗不了,但人家建議練兵,并在大順和滿清間周旋。
陳子龍擊掌贊道,“陛下,堵大人所言亦是微臣所想,此時北京淪陷,我朝不用向北輸送錢糧,以江淮的財力與敵周旋,他們早晚敗北!”
“陛下,微臣亦贊同堵大人所言,只要我朝出兵,北方淪陷區民心必然向明,敵人寡助必然失敗!”章正宸跟著道。
林火根看向張煌言,笑道,“玄著的看法呢?”
北方的局勢發展,張煌言雖然關注,但不如三人有邸報看那么明了,但他對軍事有天分,且經常研究,便道,“陛下,眼下我朝雖然兵力孱弱,但在順虜爭斗時候,注意彼此實力平衡,善加利用,則勝利必然屬于我們。”
堵胤錫說注意策略,以消耗順軍和東虜實力。張煌言說在順虜爭斗時候,注意彼此實力平衡,善加利用。
其實他們的話都有言外之音,滿清實力強大,事實上這樣的策略必然要在某些時候與大順聯手抗清,而皇帝的父親就死于李自成之手,讓他們怎么說出口呢?
林火根點點頭,不再問,對四人道,“朕準備任命堵愛卿為豫魯總督,章愛卿為河南巡撫,陳愛卿為山東巡撫,河南總兵與山東總兵人選,待你們到了鳳陽,可在三鎮中挑選。
你們北上后,一是宣告弘光皇帝在南京繼位,雖然有闖賊和東虜作亂入侵,但我大明沒有亡,要提振河南和山東的民心士氣。
二是既然闖賊敗走,主力西撤,河南、山東兩省的士紳、義民定然有趁勢起義的,你們要組織一切可以抗敵的力量,團結士紳百姓,將來一旦我大軍北上,能確保得到當地官民的鼎力支持。”
然后林火根解釋道,“如果此時我朝兵馬北上,必然引得東虜出兵南下,而現下江北四鎮人馬未經整頓,不能作戰。
現在我朝不出大軍,且對東虜假意談判,東虜認為南方無虞,必然出兵向西,與順軍開戰。待順虜交鋒,我方再出兵北上,東虜人數不多,必然從西邊分兵南下,他們來回奔波勞碌,我方則以逸待勞,如此勝算多矣。”
哦……原來皇帝打的是這番主意,東虜最大的弱勢在兵力上,他們人少,倘若這般東西來回調動,勢必增加己方勝算。從軍事角度看,這當然是極高明的策略。
四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