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榻上,蓋著用龍涎香熏過的黃緞繡龍被,大順皇帝李自成睜開眼睛,身邊新納的妃子費珍娥,正羞怯地望著他。
費珍娥容貌甚美,羞怯更增加她的溫柔嫵媚,也使皇帝更為動情,李自成當即不能自持,將女人壓在身下……今日早朝因此推遲了時間。
光輝的武功、極大的勝利、皇帝的尊耀生活,以及那些新降文臣的歌功頌德,讓李自成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
因此,對于拷掠追贓的嚴重失策,也沒人敢說一句諫阻的話,大家不僅害怕違背新天子的圣意,也害怕觸怒了劉宗敏。
大順政權的主要領導者就這樣陶醉在自己的勝利之中,對敵人根本沒有清晰的認識,就在這時,他們接到了吳三桂叛變、重新占領山海關的消息。
讓吳三桂率軍來京,李自成主要是想讓他參加完自己的登基儀式后,便即率兵南下進攻江淮,未想到他居然叛變了,大順皇帝勃然大怒,當即召集眾臣議事。
經過緊張的商議,李自成決定一面安撫吳襄,以吳襄的名義寫信規勸吳三桂,希望借父子之情使他幡然變計;一面作好武力解決之準備,出兵平叛。
四月十三日晨,留下了老弱兵員一萬守北京,李自成、劉宗敏親自統率十萬大軍向山海關進發。隨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和吳襄等人。
李自成仍希望通過君、親之義招降吳三桂。然而,由于吳三桂同清方勾結已成定局,招降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
吳三桂出身遼東軍閥世家。他的父親吳襄、舅父祖大壽都曾任明朝總兵,同當地將領官紳有著盤根錯節的關系。
由于祖大壽和三桂之兄吳三鳳等明朝將領先后降清,吳三桂和他的部屬又與清方營壘增添了一層曖昧關系。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清廷對吳三桂進行了多次招降。然而,吳三桂雖與清廷眉來眼去,但自覺回旋余地尚大,并未接受。
此時,大明皇帝已經自盡,朝廷傾覆,南明弘光朝廷還沒有建立,流賊眼見不能成事,吳三桂除了降清,自覺已經別無選擇。
得知李自成親統大順軍主力迫近山海關,吳三桂再次派郭云龍催促清軍火速來援。
四月二十日,多爾袞接信后知道形勢緊迫,為了防止大順軍占領山海關,下令兼程前進。
次日,清軍以一天二百里的速度急行軍于當晚到達距關城十里的地方駐營。這時,大順軍與吳三桂的關寧兵正在激戰之中。
吳三桂部下約為五萬,得知大順軍十萬人來襲,而清兵援軍距離山海關尚遠,便假意投降請求緩師。
于是,大順軍行至三河縣遇到了吳三桂派來的使者,謊稱吳三桂仍愿意投誠。
在這關鍵時刻,李自成受騙了,他派明朝降官密云巡撫王則堯以兵政府尚書的官銜去山海關同吳三桂談判,隨即放慢了進軍速度。
從北京到山海關大約五天可達,大順軍卻在八天之后即四月二十日才進抵關西。
這時,李自成才知道王則堯已被拘押,吳三桂和高第的軍隊在關內沿石河一線做好了作戰準備,除了武力解決,沒有他途了。
四月二十一日上午辰時,山海關戰役開始。
李自成為了全殲關遼兵,防止吳三桂部被擊敗后引殘部出關降清,作出用兵部署:把主力放在石河西,另外派遣部分軍隊包抄至關內外,進攻山海關的東羅城、西羅城、北翼城。
旌旗蔽日殺聲震天,千軍萬馬往來沖突,生死鏖戰,雙方激戰一晝夜,到二十二日上午吳三桂軍已有不支之勢,據守北翼城的一支吳軍向大順軍投降。
吳三桂見情況危急,親自帶領部分兵馬和當地鄉紳沖出關門,請清軍立即參戰。
多爾袞統率的清軍二十一日晚駐營距關城十里,二十二日晨進至離關城僅二里的威遠臺觀戰。
經過幾天的使者往返和親身考察,多爾袞對吳三桂的處境和降清誠意已洞然于心。吳三桂到后當即賜坐賜茶,面諭關門為第一功。
他對吳三桂等官紳說道,“汝等愿為故主復仇,大義可嘉。予領兵來成全其美。但昔為敵國、今為一家。我兵進關,若動人一株草、一顆粒,定以軍法處死,汝等分諭大小居民勿得驚慌。”
接著,多爾袞又吩咐吳三桂,讓他回去,令部下以白布裹肩以分辨敵我,同時下令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
清兵進關后,見大順軍從北山至海邊排列成一字長蛇陣,多爾袞即令清軍沿近海處鱗次布列,吳三桂軍排列于清軍的右邊,采取重點突破戰術。
這時正值大風揚塵,能見度很低,清軍得以從容布陣。少頃,風止,多爾袞一聲令下,清軍呼嘯出擊,萬馬奔騰,飛矢如蝗,無數的騎兵步兵猛烈地撞擊在一起。
戰場中間,戰馬奔馳時激起來的泥土鋪天蓋地,嗆人的血腥味和土腥味縈繞在鼻間,揮之不去。
敵對的雙方士卒,拼命將手中的兵器向對方刺去、砍去、劈去,地上滿是死傷的將士,甲胄碎裂、鮮血噴涌。
大順軍雖拼死抵抗,但強弱易形,部隊同吳三桂軍已鏖戰一晝夜,面對以逸待勞的清軍很快就被擊敗,陣容大亂,大將劉宗敏也負了傷。
李自成見敗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行至永平府范家店時,李自成下令將吳襄處斬。
二十六日,李自成回到北京,又殺吳三桂家屬三十四口。
另一面,吳三桂在山海關戰役剛剛結束就率領關遼軍民剃發降清,由多爾袞承制,封為平西王。
大順軍敗回北京以后,李自成考慮過據守北京,二十七、二十八兩日采取了備戰措施,責令軍民火速拆除城外羊馬墻及護城河旁房屋。
但是,經過斟酌,大順政權終于決定放棄北京,主動西撤。
這是因為他們在京畿地區不可能集中一支足以固守待援的兵力,跟蹤而來的清軍一旦圍城,大順軍的核心人物就可能成為甕中之鱉。
加之城內居民親眼看到順軍敗陣而回的狼狽,訛言四起,潛在之敵對勢力也待釁而動。
在這種形勢下,李自成斷然決定二十九日在北京舉行即位典禮,然后立即率部西撤。撤兵前,在牛金星建議下,李自成下令放火焚毀明宮殿和各門城樓。
清軍在山海關地區作了短暫的休整,即向北京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