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評價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指標
評價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指標多數與產品開發過程有關,它們決定了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成功與否。所謂指標,就是指衡量組織對于其人員、知識、項目、運營或創新能力等各個維度的目標的測度方法。它是判斷組織行為收益、衡量組織盈利能力的工具(無論是財務上還是非財務上的收益),其中,盈利能力不僅考察企業的絕對收益,還考察企業戰略盈利和心理預期的一致性。合理的指標可以反映企業設計與開發產品的能力,包括研發速度和開拓市場的真實能力等。
新產品設計與開發對應的指標往往伴隨在產品開發的生命周期內,它們由產品開發的體系或流程所決定,由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各種交付物或特征所體現。為了提升評價的有效性,這些指標通常都會有嚴格的定義和清晰的計算方式,便于管理者清楚且公正地看待它們,可以讓管理者在第一時間內對產品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偏,及時采取行動,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合理的設計與開發指標為企業評價產品開發團隊的競爭力提供了依據,使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形成持續自我學習和自我評價,也可實現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對標管理,讓企業了解到自身與同行業甚至跨行業之間的差距,成為企業自我改善的另一種動力。
1.產品設計與開發指標的特點
產品設計與開發指標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 清晰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 明確的度量指標、承接對象或負責團隊;
? 明確的度量目標和評價方式。
這些定義和評價通常都會被描述在企業產品開發的主流程文件內,或者被定義在相應的子流程文件內,并且在產品開發生命周期的各個里程碑或重大節點,企業對其進行必要的評審。
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這些指標在不同階段或場景有不同的應用。例如:
? 產品開發啟動前,評估該產品開發可能為企業帶來的預期收益等。
? 產品開發過程中,對開發質量和過程執行質量進行管控、對組織過程資產進行管理等。
? 產品開發結束上市后,監控市場的盈利能力和實施客戶管理等。
? 企業綜合產品開發實力的評估(與產品開發時間無關,如卓越績效管理等)。
2.產品設計與開發指標的種類
產品開發的度量指標有很多,通常劃分成財務類指標和非財務類指標,或者結果類指標和過程類指標等。各種劃分方式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沒有對錯之分。以下為常見的開發指標。
1)財務類指標
財務類指標是衡量產品開發對企業增值的直接表現,是評價產品開發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企業通過產品開發過程的投入與產出的差值來實現企業盈利目標。表1-1是常見的產品開發項目的財務類指標。
表1-1 常見的產品開發項目的財務類指標

續表

2)非財務類指標
產品開發并不僅僅以財務盈利來評價其價值。非財務類指標通常會從企業戰略一致性角度來評估企業產品開發的內部能力和應對市場挑戰的綜合能力。這些指標通常不能直接為企業帶來增值,甚至有些指標會增加一些開發成本。但如果從企業整體考慮,這些指標可以實現企業的財務穩健并增強持續產品開發創新的能力。表1-2是常見的產品開發項目的非財務類指標。
表1-2 常見的產品開發項目的非財務類指標

續表

3.評價產品設計與開發指標的注意事項
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指標是對企業產品能力的評價,因此要注意其評價的有效性、結果的公正性、過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1)評價的有效性
所有評價都要基于有效的數據采集,應在正確的時間點上進行。評價所生成的結果要及時反映到實際產品開發過程中。
涉及計算公式的指標,對其公式要有合理的解釋和必要的邊界條件。要充分考慮度量指標涉及的各種可能性。例如,某企業為衡量產品開發的準確率,設定的公式是:(一年內)無顯著錯誤的開發項目數/出錯的項目數。其認為該比值越大越能體現開發的準確率,但其忽略了一種可能性,即一年內如果沒有產品開發項目出錯,那么該比值將變成無窮大。此時這個指標的數值就會出現與從其他時期獲得的數值相比不合理的差異。
2)結果的公正性
對于開發指標所覆蓋范圍內的產品開發項目要一視同仁,使用統一的衡量標準。產品本身雖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但產品開發的方法論是相近的,只要其參照的標準或應用的體系相同,那么在衡量時也應使用相同的標準。對產品獨特性方面,可以在評價時略做調整,但不應影響指標的度量和計算。如果產品之間的差異性過大,如某IT企業的產品既有軟件App,又有部分硬件產品,那么應選用不同的產品開發體系或流程,因此對應的度量指標也可以不同。如果選用了相同的度量指標,就要遵守既定的規則。
3)過程的透明性
產品開發的指標一般都是公開的指標,這種指標是可以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與開發團隊的成員一起分享的。很多企業都有公共在線系統,如企業內網會在顯著位置或專門通道讓企業成員看到這些指標的實時狀態。有時,這些狀態數據也會附上相應的評價結果。
對于部分敏感的商業指標,如企業的財務數據,有可能在短期內選擇不向全員公開。這可以根據企業管理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不會影響度量指標的公正性。
4)可追溯性
所有的度量指標都有可追溯性,甚至有些企業的度量指標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良好的追溯性可以作為企業健康程度的判斷依據。以史為鑒,也可以避免企業一些短期的沖動行為。例如,近年來頻發的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行業危機,對一些企業造成了影響。部分企業會盲目采取事業線縮減、重組甚至裁員的動作,但實際上如果有對應的長期衡量指標,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企業的績效指標,很多所謂危機其實是一種自然波動,企業應冷靜地看待企業的未來。
可追溯性也體現了指標自身的變化。企業為了衡量某一個開發行為的效率,可能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指標。例如,為了衡量產品開發的速度,可能之前使用產品開發周期,后來發現市場對響應速度要求高,之后改為了產品上市時間。但事實上,在這兩個指標中有部分數據是重合的,它們只是企業為了達成一個目的而使用的兩種不同的手段。與產品開發相關的指標的可追溯性通常是由某個特定的系統進行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