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融資:策略·流程·案例一本通
- 胡華成編著
- 852字
- 2024-01-19 15:46:54
1.1.1 股份稀釋
股份稀釋是融資給公司帶來的直接后果之一。一些創始人可能意識到,他們所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隨著融資輪次的增多而不斷減少。
隨著公司不斷壯大、外部融資不斷增多,創始人所擁有的股份會不斷減少。創始人最后究竟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的融資。
通常情況下,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5輪以上的融資。一般來說,融資輪次可以劃分為種子輪、天使輪、A輪、B輪、C輪……IPO(首次公開募股)。
下面看一個簡單的股份稀釋案例。甲、乙、丙三人建立了A公司,他們的出資比例為6:2:2,此時公司的股份結構如表1-1所示。
表1-1 公司的股份結構

一年之后,天使投資人來了,雙方經過評估,認為公司價值100萬元,天使投資人愿意投資25萬元,且要求在自己入股前公司先拿出20%的股份建立期權池。
此時,A公司的股份結構有所調整。
甲所占的股份:60%×(1-20%)=48%
乙所占的股份:20%×(1-20%)=16%
丙所占的股份:20%×(1-20%)=16%
期權池:20%
此時公司的股份結構如表1-2所示。
表1-2 公司的股份結構

在天使投資人加入后,A公司的股份結構又會有所調整。
天使投資人所占的股份:25/(100+25)×100%=20%
甲所占的股份:48%×(1-20%)=38.4%
乙所占的股份:16%×(1-20%)=12.8%
丙所占的股份:16%×(1-20%)=12.8%
期權池:20%×(1-20%)=16%
此時公司的股份結構如表1-3所示。
表1-3 公司的股份結構

此后,A公司每引入一輪融資,都拿出20%的股份給新的投資人。這樣,隨著外部融資逐漸增多,新的投資人的加入及期權池的調整會使創始人和原有投資人手里的股份被稀釋。經過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后,創始人手里最終剩下的股份比例將會大大減少。
例如,一位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80%以上的股份,而在公司上市后可能只剩下20%的股份。
如果公司的現金流有問題,財務狀況不太樂觀,那么公司很可能以相對較低的估值來融到更多的資金。這樣一來,創始人和原有投資人的股份會被稀釋得更厲害。
股份稀釋不一定是壞事。通過融資把公司一步一步做大做強,最終做到上市,這樣的股份稀釋就很值得。因為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其市值會不斷增長,而市值增長帶來的收益遠遠高于出讓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