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成名的滋味
- 美娛:好萊塢1990
- 南區暴雨
- 2036字
- 2023-07-28 07:00:00
圣誕節前夕,試金石剪輯室的燈光終于熄滅,成片由基利安親自送到邦多·福德手上。
“看最近的新聞了嗎?”
“我雖然每天埋頭在剪輯室里,但還不至于做山頂洞人。”
半個月前,約翰·特拉沃爾塔在接受電影時報采訪時說起最近的行程,于采訪間談到參演《低俗小說》,并大談了一番與杰西卡·蘭格搭戲的體悟:
“我很久沒有重拾演戲的激情了,直到與杰西卡站在舞池上互相斗舞。”
《低俗小說》在開拍時并沒有舉行開機儀式,在基利安看來,開拍前大肆宣傳會給予演員更大的壓力,有了媒體的注意,拍攝會變得更加功利性。
他寧愿在這段時間默默無聞、無人問津。
于是,在約翰·特拉沃爾塔的采訪后,《低俗小說》低調開拍的報道在十二月中旬如火如荼地鋪展開來,特別是在杰西卡·蘭格接受訪問時,許多記者為了收獲《低俗小說》的第一手報道,徑直向這位好萊塢女星問道:
“請問蘭格女士,能否向我們透露一下《低俗小說》的情節?”
杰西卡·蘭格當然沒有這么做,在影片正式上映前透露劇情是作為好萊塢演員的大忌。
12月23日,基利安·貝克這個名字再一次登上了電影時報的頭條,媒體用“以處女作進入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最年輕導演”作為吸睛的前綴。
而昨日正是成片的關鍵時刻,他在操刀完成最后一個鏡頭剪輯之后,拿過了麥克遞給他的報紙:
“默多克要感謝我。”
“結束了嗎?”
“結束了,等膠卷成片出來之后,我親自拿給老福德。”
麥克神秘兮兮地點點頭:“那你要做好準備。”
“什么?”
準備就是——當基利安走出剪輯室,來到大樓的公共區域時,一群記者拿著話筒奔向基利安。
他們貌似蹲點已久,如饑似渴地問話像極了久旱的應召女郎:
“貝克先生,請問您是怎么請到杰西卡·蘭格來出演這部影片的?”
“聽說麥當娜·西科尼在該片中友情出演了一個角色,這個消息是否屬實?”
“您對《低俗小說》的票房期望是多高呢?”
“……”
一連串的采訪問題把基利安轟炸的措手不及,試金石的保安上前攔人,基利安看著圣誕節前夕仍然堅守崗位的記者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前世的996生涯。
他的語氣放緩了,同時也戴上了那副茶色太陽眼鏡:“具體的采訪問題,可以在首映禮,或者之后的城市宣傳中提問,我們會召開記者發布會。”
不過其中一個記者的提問,倒在這時提醒了基利安。
于是他在面見老福德時,拋出了這個問題:
“迪斯尼對《低俗小說》的票房預期是多少?”
老福德說道:“至少不能《落水狗》差。”
他十分自然地想到了一句打工人至理名言:今天的極限,明天的底線。
“你不會是指,票房翻十倍,3億美金吧?”
邦多·福德大笑著看向基利安:“你對自己沒信心?”
“票房這種東西,我一向對它們抱以很隨緣的態度,譬如在《落水狗》的時候,我就沒對票房有過任何預期。”基利安說這句話的時候難免有點兒心虛,不免想起了自己曾預期的“300萬美金”報酬。
還好,他的天真及時收斂了,懸崖勒馬沒讓他吃到過多的教訓。
邦多·福德說道:“不過,你最好做足心理準備,如果《低俗小說》在次年年初上映,你的對手很可能是蒂姆·波頓執導的《蝙蝠俠歸來》。”
“《蝙蝠俠歸來》?”
基利安明顯吃驚,他在前世修讀好萊塢電影史時清楚地記得,蒂姆·波頓執導的第一部《蝙蝠俠》在1989年6月登上美國院線,而第二部《蝙蝠俠歸來》要等到1992年的6月份。
他甚至在計劃《低俗小說》的上映日期時,就有意繞開這部票房不菲的商業片。
九十年代,北美著名影片層出不窮,他非常清楚哪些片子可以碰,哪些片子不能碰。
那些不能碰的片子或多或少對當時和以后的美利堅文藝圈造成了現象級的影響。
比如鼎鼎大名的《阿甘正傳》和《泰坦尼克號》。
“《蝙蝠俠歸來》提早了上映時間……”
他再次想到那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
“所以我們這次的對手是……蒂姆·波頓和華納兄弟?”
“沒錯,”邦多·福德安慰他道,“放輕松,上次《落水狗》不也和《人鬼情未了》撞上檔期了?你應該有豐富的經驗了,年輕人。”
“……我是不是該謝謝你的祝福?”
……
從老福德的辦公室出來,基利安在路過走廊時望見試金石大樓外零星分布的記者:
他們大概受到了保安的驅逐,所以選擇在距離試金石影業幾米外的位置蹲點,像極了看守犯人的崗哨。
“我們有沒有什么辦法逃脫這些記者的視線?”
麥克思索了一下:“我們可以從負一樓到地下車庫,但你的蘭博基尼還停在大樓外面。不過……為什么不從大樓外面走,這恰恰證明你紅了,基利安!”
“飛的越高,摔的越慘,我只是一個剛剛在好萊塢嶄露頭角的新人,”基利安認真地說道,“我不想被一群人包圍在外面,這里可是好萊塢,太點眼了,能躲則躲。”
“說的也是。”
兩人乘坐電梯來到負一樓,穿過地下車庫來到地面上時,甚至更換了外套夾克,以免被記者認出。
“我們以后都要這樣出行嗎?”
“或許吧,也可能等風頭過去,那些記者就對我們愛答不理了。”
就在兩人走到那輛黑色的蘭博基尼Diablo旁邊時,一個腦袋從副駕駛車門邊竄了出來。
一個身穿牛仔服的金發女孩兒靠在車邊,滿含笑容地問道:
“基利安·貝克先生,我是洛杉磯電視臺的記者,勞拉·米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