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始終相信,不論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這些事件本身并不能束縛你。只有當你直面它們并積極應對時,你才能做自己。這種信念,以及我個人的離婚經驗和作為離婚指導師的經歷,共同促使我撰寫本書。
“分手”(Uncoupling)一詞指的是任何關系的終結,它以多種形式出現。有些人,比如克里斯和格溫妮斯①,會以“清醒/有意識”的方式分手(Conscious Uncoupling),他們能夠溫和友善地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相互支持。而對于另一些人,除了激烈的不歡而散之外別無選擇,我稱之為“強制斬斷”(見術語表),分手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場戰爭。不論你正在經歷哪種形式的分手,本書都能幫助你克服困難,爬出低谷,引導你走上一段比較輕松的旅程。
不論當下身處何種境遇,我們大多數人起初都希望尋找相伴終身的人,這是普遍真理。如果我們找到這種關系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卻只是為了分手,那也太糟糕了。我知道這些是因為它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我戀愛、結婚、有了寶寶,然后離婚了,當時我真的以為我的生活徹底完了。
而人生其實遠遠沒有完結。雖然我過去的生活和曾規劃的夢想都結束了,但當我哀悼我逝去的婚姻時,我沒能看到的是,我有機會建立一個全新的、更美好的未來。離婚在當時看來是最糟糕的事情,但它教會了我如何從事件中汲取教訓,并轉向那些更快樂的事情,更好地理解我的愿望和需要容忍的東西。它給了我力量,也就是本書要傳遞的信息——讓你重新掌控一切。即使是被迫分手,你也可以重新把握自己的命運。
不論你和伴侶的分手過程到了哪個階段,即使只是剛有雛形,也請你明白,我和你走的是同一條路,我理解你所面對的每一個階段。我無法承諾這過程會毫不費力,或者提供速戰速決的錦囊妙計,但我可以保證,你最終將熬過這個過程。我教給你的方法會在整個旅途中給你以有力支持。雖然我是個經歷了離婚的女人,描寫的狀況或許更能引起女性的共鳴,但本書涉及的方法對男女都適用。無論你處于分手的哪個階段——是在權衡是否結束關系,還是剛剛簽署了離婚協議,無論你是男是女,都能在這里找到需要的東西。你將發現一些建議,它們能幫你度過最糟糕的時刻,也能助你享受將要到來的最好時光。
我自身的經歷帶我走上專業研究離婚輔導之路,幫助我創建了我的離婚輔導計劃,并成就了本書。
過去的16年里,我的生活和事業一直圍繞著指導工作,并有機會與全球個人發展領域中的一些頂尖學者一起工作、向他們學習,比如安東尼·羅賓(Tony Robbins)、理查德·班德勒、保羅·麥肯納和斯蒂芬·羅素。我是一名NLP②高級執行師,已經指導了成百上千人,使他們從自己的生活中收獲更多。NLP是一種方法,可以用于個人發展、交流溝通和心理治療,它創建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用來描述思維與語言之間的動態關系,以及二者間的關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和行為。NLP可改變人的行為模式,幫助人們改掉一些壞習慣。
然而令我驚訝的是,盡管我有指導技能、成功的事業和幫助他人渡過難關的豐富經驗,但在自己的婚姻破裂時還是感到措手不及。盡管用盡了所有方法,我還是被離婚徹底擊倒了。我拼盡每一分力氣來挺過這個階段,不可避免的情緒起伏像坐過山車一樣,時時刻刻將我拋上拋下,日復一日。這時我才真正開始意識到,離婚是一段如此慘痛的經歷,會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巨大影響,我以前實在是低估了它。我開始想了解其他人是如何應對的了,因為我自己真的過得非常艱難。
我很幸運,身邊有很多好朋友和家人。我聘請了優秀的、支持我的律師,還找到了很棒的治療師。治療很有幫助,因為它讓我有機會和專業人士交流,治療師了解雙方的心理,并能深刻洞察、厘清思路。但我仍然感覺少了些什么,我需要一些可以用于走出迷霧的策略指導;我需要一個能立即執行,讓我的感覺好些并積極前行的行動計劃。
我從自己的離婚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意識到,如果將這些經驗和我的指導技能結合起來,我就能幫助其他人穿過離婚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于是,薩拉·戴維森離婚輔導機構很快便誕生了。我的商業頭腦促使我找出實用而直指要害的方法——它們易于應用,并有助于快速取得成果。我并非心理治療師或心理學家,但正如之前所解釋的,我是NLP高級執行師,也就是說,我的方法旨在向前推進,而非糾纏于過往。我不會給出法律或財務方面的具體建議,但確實能提供一些對我和客戶來說都行之有效的策略,我的目的是給你一些工具,幫助你處理分手、離婚和重新開始的相關事宜。
本書將盡心向你表明,你的分手并不一定是生活的終結,事實上,它標志著新生活的開始,你將擁有激動人心的未來。
誠實面對傷痛
首先我該說明的是,我不打算只是告訴你要克服困難,而是準備幫助你渡過難關。“心碎”被描述成一種極其痛苦、傷人極深的感受,可它并沒有在肉體上留下任何傷疤和痕跡,只是讓我們所珍視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它也被描述成掀開幾乎要痊愈的痂——我們明知這有多痛苦,卻不肯停止探查,而是一次次回到現場,所以永遠也不會好轉。對于分手來說,探查通常是回放與分離有關的所有最痛苦的事件,我們可能會問:“我可以不那么做嗎?”這種時刻令人沮喪,但我們必須非常努力,以免困在其中。
我應該說到的第二件事是,世上本無魔法棒,我不可能帶走你面臨的所有痛苦,但我能保證,本書將提供工具,讓你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并獲得獨一無二的經驗。我也不打算用某些分手經歷來打擊你,比如我和前夫分得“心平氣和”,或是仍然“在任何時候都尊重彼此和曾經相伴的過往”。雖然我知道有些人擁有“愉快”或“友好”的分手經歷,但我并非其中之一。我的分手艱難異常,出現了各種各樣讓我幾近崩潰的情況。和任何創傷性體驗一樣,我經常回顧過去,并奇怪自己怎么還待在原地。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來理解,這個曾在身邊的人怎么就變成了和我沒有任何關系的陌生人。我曾宣誓要和他共度一生,選擇他做我孩子的父親。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我,而我曾全心全意地愛著他。各種情緒在我的腦子里盤旋,但我也不得不面對分手的現實——要找律師、會計師,簽署沒完沒了的文件,整理文檔,而我當時只想爬上床,待在那里。這就是有關分手的第一個艱難事實——你希望整個世界都消失,但這世界需要你變得強大和專注,因為隨后你所做的事情將深遠地影響你的未來,而你可以為自己設計并打造這個未來。
一步一個腳印
第一步是承認并接受這個觀點——分手和離婚是重回幸福生活的復雜道路。在本書的開頭,我試圖讓你了解即將面臨的事情。我始終相信,如果你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什么,就能做好充分準備,應對起來也更容易,比如你認為徹底的分手是巨大的缺失,這樣的想法沒有什么問題。你本以為你們的關系會永遠存在,而它卻結束了,對此感到悲傷也是很合理的事。事實上,除了愛人去世,離婚常被認為是第二大痛苦經歷,所以不出意料地,你將熬過同樣的過程,從缺失中恢復過來。伊麗莎白·庫布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寫過一本名為《下一站,天堂》(On Death and Dying)的書,概述了那些即將死去的人所經歷的悲痛階段。后來,她論述的這些階段一直被用于描述人們遭遇愛人過世及重要生活關系終結時的痛苦過程。庫布勒–羅斯還與戴維·凱斯勒(David Kessler)合著了一本書,叫作《當綠葉緩緩落下》(On Grief and Grieving),書中提道:
你將無法“克服”失去愛人的缺失感,得學著與之共存。你將會痊愈,在遭受缺失之苦的同時重建自己。你將重新變得完整,但永遠不會變回過去那個你。你不該與過去一樣,也不該希望與過去一樣。
悲傷與治愈周期
哀痛和悲傷的幾個階段具有普遍性,每個人都經歷過,不論你是誰,或來自哪里。我喜歡稱之為“治愈周期”(Healing Cycle)。關系結束時,我們處于悲傷之中,每一步所花的時間和感受到的強度都因人而異,一些人會在某個特定階段停留更長時間,這完全取決于個人經歷。該周期一共有5個階段,它們并不總是按特定順序依次進行,我們可能跳過某些階段向前推進,然后突然后退兩步,這些都很正常。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就算沒有經歷所有階段也沒關系,不必有任何壓力,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各有不同。這些階段步驟只是一種指導,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境況和你在這個過程中所處的位置,它們基于庫布勒–羅斯眾所周知的悲傷5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理論。
這5個劃分清晰的悲傷階段對治愈過程(見術語表)至關重要。我將花些時間來詳加論證:
1.否認(Denial)
在這種情況下,否認和震驚其實是一回事,你所做的只是屏蔽傷痛,并想著:“這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在這個階段,我們被感情而非理智所掌控,試圖適應這個想法——我們的生活中將不存在這個正在走遠的人。即使關系已經結束,我們還是不相信這個事實,并幻想著一切都能正常運轉。否認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逃避或忽略現實。我們可能會對一些明顯的跡象視而不見,而這些跡象表明我們的關系出了問題,比如外遇、撒謊或不和諧,還可能會容忍常見的影響關系的不良行為。
否認往往是對一切困難境遇的第一反應——否認你正面對的現實情況。這完全正常,并有助于使你感受到的強烈情緒合理化。大腦具有保護我們的優秀能力,這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能幫助我們抵御無法接受的東西,是對直接沖擊的終極緩沖。但否認是暫時的,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度過最初和最劇烈的痛苦時期。在與否認階段做斗爭時,你還可能感受到其他情緒——困惑、恐懼、麻木和埋怨。對我而言,我處于否認階段的最大表現是,我一直有能力把生活過得跟以前一樣,不讓在我看來意味著丈夫出軌了的證據擊垮我。我想我當時封閉了自己的情緒,繼續做著手頭的工作,是為了確保我能弄清所有事實,并處處為我兒子著想。
2.憤怒(Anger)
在這個階段,你感到無比的憤怒,想要對這種狀況和造成這種狀況的人做出反擊。你希望和每一個人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的故事,心中可能充滿了挫折感、焦慮、惱怒、難堪和恥辱,但請記住,這會過去的。
這個階段對我很陌生,因為我其實沒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而且我也真的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所以記住這點很重要,每個人都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應對悲傷,有些人經歷了所有階段;有些則只走過其中一兩個;有些人在各個階段花的時間都差不多;有些則長時間卡在某個階段,最普遍的情況是困在最后那個階段。
這個階段可能是最棘手的。因為,當暫時的緩沖消失后,即使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面對,現實的傷痛也會以雙倍的強度再度襲來。然后大腦會把它轉化為憤怒,我們面對發泄對象時表現得毫無邏輯,有時對方甚至都不該承受我們的怒火。這時,理性思維遠離了我們,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的情緒。如果處理得不好,它可能會有危害。
3.討價還價(Bargaining)
因為在這個階段,你會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一切方法,所以它和否認階段緊密相連。這個階段也可能很困難,會實實在在地削弱你的自我價值感。有些人認為經歷這個階段是軟弱的表現,但我要提醒你,無助感和脆弱感是完全正常的反應。重要的是,記住討價還價是為繼續保留你擁有的東西所做的嘗試,驅動力來自你的深層需求或試圖重新掌控部分局面的愿望,尤其是在分手不是你主動提出或你不希望分手的情況下。你并不是在“乞討”,而是試圖把事情處理得有條理。我常常想,這也可以稱為“只要”步驟,我們暗自在心中定下主意,明確為了保持現狀,準備做到什么程度。這一步特別困難,因為它往往只是推遲了不可避免的事情的發生時間。通常在這一階段,我們會試圖說服自己,為了繼續保持關系,我們已準備好做任何事情,例如,“只要我瘦身,他會再次喜歡我”或“只要我不再絮叨,或許我們能少爭吵”。有些人甚至能走到達成協議的地步,他們表示將對不忠或其他不可接受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意識到為了維持現狀、保持關系,自己已做出了什么程度的準備,會讓你頗感驚訝。
有個例子來自我的一位客戶,她來找我時顯得極其不開心。她發現自己的丈夫與同事搞婚外情已有半年。當她對他短短幾個月就出差3次表示懷疑時,他承認了。然而,盡管兩人的關系已受傷害,她卻無法相信他們會分開。她害怕單身,無法想象沒有他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最初的震驚和憤怒過后,她決定忽略那些不忠事實,試圖勸說他留在自己身邊。無論何時,只要他在眼前,她就化好妝,在自己的外表方面下足了功夫。她為他烹制他最喜歡的食物,竭盡全力想做他心目中的理想妻子。雖然他們的關系已受到重創,但她仍然緊緊抓住不放,試圖維持下去。
討價還價是另一種緩沖,將現實藏在角落里,尤其是那些讓人痛苦的狀況。你可能會掙扎于尋找事件的意義,也可能會花時間自問是不是本可以做得更好,并責備自己。我的很多客戶都說他們會不斷自問:“我做錯了什么?”這個階段可能會很艱難,因為你或許會發現自己偏離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為了挽救你們的關系,你也許已準備好做任何事情,即使這會危及你珍視的東西。
4.抑郁(Depression)
類似于憤怒,抑郁會以多種形式出現,相比其他階段,有些人對這一階段的感受更深刻。這是非常艱辛的階段,壓倒一切的憂傷和遺憾占據主導地位,使得人們很難繼續向前。抑郁會帶來無望感和惰性,這也意味著,雖然我們有能力處理分手或離婚過程中突然出現的現實問題,卻在選擇回避,只想躺在床上。你擔心自己再也不會快樂了,這很正常。這是整個旅程的一部分,我相信,通過讓你了解治愈心碎的最短路徑,你將能清楚地摸清前方的路,因而會更有控制力。如果你被診斷患有抑郁癥,也不意味著你必須給自己貼上這個標簽,它只是需要接受的現狀的一部分,并不能定義你是誰。它讓你清楚了解你正在經歷的事情,明白自己困在哪里。為了走出困境,這是你必須經歷的階段之一。
你覺得不堪重負、無助無望,擔憂未來并產生挫敗感,這都是完全正常的。有時你還會相信,自己再也不會有什么舒服的感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有一個合理的新計劃,即使你只為此邁出很小的幾步(后文將對此詳述)。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如果你需要額外的支持以幫助自己度過這個階段,那么向家庭醫生尋求醫療幫助和建議并不是什么可恥的事情。一定要選擇適合你的路線并接受所有可行的幫助。
5.接受(Acceptance)
這是最后一個階段,顯然也是你恢復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它將使你得到一些合適的東西,向前邁進并與過往和平相處。你將在這一階段接受一些事實——事情已經過去了,你仍然感到悲傷,但會放手并繼續前行。有些人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才能抵達這一步,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會困在之前的某個階段。
你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正如你無法愛得匆忙,治愈悲傷也同樣需要時間。這是個正常的過程,你所感受到的每一種情緒都很尋常。你可能會前進兩步,接著后退五步,但你最終會渡過難關的。
如果你已決定要和伴侶離婚,在做出決定之前,你可能已經歷了治愈周期中的大部分階段。你會接受“這段關系將無法繼續”的事實,并且選擇分手。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你不會經受過山車般的情緒波動。最近我的一位男性客戶在經過好幾個月的深思熟慮后,決定離開自己的妻子。他愛過她,但他說自己已經不再愛她了。當知道她想讓他留下來時,他掙扎于自己的內疚感,并對自己的決定感到非常糟糕。他很難過,因為他不想傷害她,可又知道那個決定是正確的。在來我的診所之前,這位客戶在歉疚和悲傷之中猶豫了半年多。離婚即使主要由一方提出,也會給雙方帶來情緒上的困擾。
我結過婚也離過婚,知道任何長期關系的破裂都會帶來傷害,你會為之悲傷。不論結婚戒指是否存在,當你原本認為會持續到永遠的事情完結時,心中都會像經歷了喪親之痛。本書中的一些實際建議可能與離婚更密切一些,但那與事務管理有關,而非情感。一段關系結束時,你會為失去愛人悲傷,在某些情況下,你本以為自己很懂那個人。沒有人能終生避免遇到讓人痛苦或心碎的事情,當一切支離破碎時,感到傷痛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你要勇往直前,最終抵達令人欣慰的彼岸。
有時候,事情的確會毫無懸念地分崩離析,這也同樣難以處理,因為它仍然是一種終結,但這種關系如果長期存在,我們通常會因分手而面臨一定的創傷。在寫作時,離婚是一種生活經歷;而在法律上,我們必須以非黑即白的方式將罪責歸咎于某人。從補償的角度來看,不管氛圍可能會有多“友好”,雙方畢竟已經劃出了界限,打響了戰斗。還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婚姻已不可挽回地破裂了,并使用一類被廣泛采用的特殊標簽,包括通奸或不正當關系(這二者聽起來都極丑陋,遠非“友好”)。
奇怪的是,不論面對的是期待中的還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分手,你都無法做好充分準備結束一段長久的關系。這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你需要支持和應對策略才能挺過去,保護好自己,并恰當地為自己構建鼓舞人心的未來。即使是內心最強大的人也會動搖,脆弱的人則可能感受到強烈震撼。我將我的經驗整理總結,寫成此書,以幫助你一路前行。里面包含了迄今為止我所學到的各種內容,也有我作為離婚指導師在實踐中所做的一切,還有很多從我自己的離婚經歷中提煉出來的東西。我想你可以把它稱為你的終極分手恢復手冊,希望它能給你幫助。
掌控眼前,邁向未來
本書的重點并非詳述你們的關系哪里出了問題,當然,你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向前邁進,并在進入一段新的關系時避免出現同樣的模式。本書旨在幫助你重獲控制權。除了“喪失已計劃好的未來”這種壓倒性的感覺,分手帶來的最糟糕的事情是,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情感上,你都覺得失去了控制。最初我會向你提供一些技巧和策略,幫助你應對分手的困難,讓你不再感到不堪重負。然后,我將與你一起培養、凝聚你的個人力量,這樣你就能更有效地處理負面情緒,繼續前進了。你需要的就是這本書、一本筆記本和改變現狀的愿望。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你重新駕馭自己的生活。
加入分手俱樂部并非我們的選擇。真相很簡單——沒有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需要這本書。
離婚和分手可能會是截然不同的經歷,尤其因為婚禮體現了如此令人驕傲且受眾人肯定的愛情,每個人都相信你進入了一段長久的關系。不成功的婚姻被視為一種徹底的失敗,我們在結婚時不會想到這個,我們在婚禮攝影師面前心滿意足地擺造型,為一些事情過分焦慮,比如我們的第一支舞、開胃小菜、婚禮蛋糕、座位安排和“永遠幸福快樂”的牌子的設計。然而,現在的離婚率比上一個世紀高出了200倍,英國的離婚率位居全球第4,盡管好萊塢讓離婚看上去簡單得像春季大掃除,但除了愛人去世,這是第二種最給人壓力的生活經歷。不管原因是什么,離婚真的很可怕,它改變了我,不過現在我能認識到,這并不一定是壞事。它為我帶來的改變是,我不再想要那個“舊我”了,我已經花時間設計了一個“新我”,并憧憬著擁有一切讓我興奮不已的元素的未來。這是一種建立在自身價值觀和夢想之上的生活,沒有什么比這更讓人感到充滿力量和自由的了。
面對孤獨
經歷離婚時,最困難的事是排解孤獨。這是你能體驗到的最孤獨的生活事件之一。然而,我們周圍的人不斷提醒我們,這種事簡直太頻繁了,每種周刊和月刊都說離婚是35歲以上的男女生活中的核心問題。可談到女性最想和他人談論的事情時,就只涉及生物鐘、節食和性,也沒有關于離婚/分手的主題鮮明的論壇,因為這是讓人們感到羞恥的重大事件。我們都知道,有些人可能已同居了好幾年,但結婚半年后就離婚了;還有些人看上去和孩子一起過著幸福的婚姻生活,可其中一方毫無征兆地就突然離開了另一方。這種生活事件仍然背負著巨大的污名,這一點對它沒什么好處——在現代社會里,離婚只不過意味著我們放棄了一些不再正常運轉的東西,并將局面扭轉過來而已。
離婚不像做母親或升職,并不會讓你感到自己獨特、聰明或被認可,恰恰相反,我們不會公開或不加掩飾地討論它。美國演員、笑星艾米·波勒(Amy Poehler)在她的自傳中簡明扼要地描述過,請看:
想象一下,把你所在意的一切都鋪開放在地毯上,然后把它們整個拋到空中。離婚的過程就是把毯子裝滿,扔起來,看著它旋轉,擔心它落地時哪些東西會破碎——難怪我們想要找到答案和安慰。
一些統計數據
? 在英國,16歲的孩子中有25%來自破裂家庭(《2015年分居父母信息計劃報告》)。
? 2012年,英國42%的婚姻以離婚告終(如果把名人分手也算進去,數量看上去會更多)。
? 在美國,研究人員估計,40%~50%的初次婚姻會以離婚或永久分居告終。二次婚姻的離婚風險更高,約為60%。
需要清除的地雷太多了——你可以離婚,但如果有孩子,你就需要經常看到你的前任;你會知道誰是真朋友,可一旦認為你應該沒什么事了,他們就想恢復正常狀態;你必須學會獨自參與社交和度假;要讓已婚的朋友安心,保證自己不會無意中威脅到他們的完美結合;不被“成雙成對的朋友”拋棄;認識到,總有一天你將再次感受到自我,不會因看到沉浸在愛河中的人們而不由自主地哭泣。本書將幫助任何面對重大關系終結且迎接現實和情感挑戰的人,并確保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如果你能從離婚的廢墟中拯救出完整的自我,那說明你確實做得不錯,但這是個一步步遞進的過程。在你的生活崩塌后,你開始投入漫長的廢墟清理工作,我將幫助你挖掘你的“舊我”。在你到達各種不同的十字路口且無法確定該走哪條路時,本書將是有用的參謀。這并不容易,我不會假裝覺得它很容易,但可能性是存在的,你將變得更加明智;你會學到更多可以用于處理事情的方法;你能更明確地認識到自己是可以依靠的;你將發現,變化有時可能是你遇到的最好的事情。
本書能
? 幫你厘清你的個人狀況。
? 使你明確應對分手挑戰的策略。
? 提供重建自信的一系列練習和技巧。
? 使你了解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 提供使你消除心碎狀態的深刻見解。
? 使你掌握控制沖突的各種策略。
? 使你明白做好單身父親/母親的多項技巧。
? 幫你設計讓你興奮的未來生活的各個步驟。
? 提供再次投入約會的實踐和情感建議。
? 幫你制訂屬于你自己的個人行動計劃。
你的個人行動計劃將會一直陪伴著你,同時貫穿本書,它將幫助你追蹤、記錄進展。這將意味著,在向前推進時,你會有一個涵蓋一切你想落實的事情的完整清單。
貫穿整個過程的指導
每章都有一組清晰的目標,旨在指導你走過分手之路。關鍵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使用書中提供的工具,找到通往新生活的道路。每一章都反映了這一過程中的某個特定階段。
? 第1章將幫你確認你是否真的準備走出你們的關系。關鍵是在決定分手之前,要確保你了無遺憾,因為你結束事情的方式將影響整個過程的每一部分,以及你恢復的速度。
? 第2章將幫你了解周圍環境的重要性,找到正確的支持團隊。重要的是要明白,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幫助你渡過難關。
? 第3章將幫你審視分手帶來的過山車式的情緒波動,讓你消除疑慮,明白自己的任何情感都是正常的,都是過程的一部分。你可能常會有進一步卻退五步的感覺,但你最終會熬過去的。
? 第4章將幫你重建自信和自尊,讓你積極、充滿信心地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
? 第5章將幫你放手過去,這往往是分手后最困難的步驟之一。
? 第6章將概述如何踏上恢復之路并設計你的新未來。這通常是我的一些客戶感覺萎靡不振甚至“被卡住”的階段,不過我們有清晰的步驟和技巧來助你繼續向前。
? 第7章將探討如何在分手后更好地履行共同撫養義務,盡量減少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 第8章將論述約會問題及分手后尋找新伴侶的方法。
做好思想準備
任何突如其來的關系破裂或分手都會挑戰現狀,并告訴你生活并非總是像看上去的那樣。不要僅僅因為你相信有些東西是真的,或有人告訴你那是某種特定的方式,你就選擇相信,其實真相并非如此。即使前途看上去像隧道的盡頭一樣漆黑,也總會有辦法解決,你只需要找到光明。這同樣適用于離婚。包括尚未走出婚姻時的我在內,對于很多人來說,離婚意味著:
失敗
悲傷
不確定
蒙羞
孤獨
沒有可期待的未來
持續的痛苦和傷害
財務困難
犧牲和損失
雖然在離婚的旅途中,你將經受上述種種惡劣情緒,但這并不意味著生活會一直這樣晦暗下去。不論你的自尊、自信降到了多低的程度,不論你的財務和背景狀況如何,不論你遭受了多少創傷才走到了這一步,你都能反轉你的生活,你都可以重新感受到幸福和愛。我知道這些,因為我已經做到了。
讓我們以另一種角度來看待事情——假使你相信離婚是這樣的:
解放
令人振奮
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重新設計未來的機會
你和孩子獲得的一堂有價值的人生課程
結交新朋友的機會
對信心的鼓舞
重新發現自身個性的方式
發掘性感和魅力的機會
而且這可能意味著:
自由
無限的可能性
新的愛情
激情和熱情
治愈
獨立
自己控制財務
現在,如果你相信離婚代表著上述一切,那么你會有什么感覺?你會怎樣改變應對它的方式?在早期階段,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有趣的是,客戶告訴我,對于離婚的含義,起初他們相信第一份清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接受輔導,他們開始發現第二份清單的內容有實現的可能了。
當然,這段旅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事實上,至少在早期階段,過山車式的情緒波動和挑戰有時會讓你感到震驚,疑惑自己是否能繼續前行。盡管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來消除所有的痛苦,但通過閱讀本書,你能戰勝分手并準備好過得更加精彩。閱讀本書時,你將學會挑戰自己對離婚的舊觀點,并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自己喜愛的幸福生活。你會發現,在黑暗的離婚期所缺席的安寧和穩定感重新回歸了。
本書不會給你一套呆板的步驟讓你跟從,也不會試圖給你一套通用的模板。每一章都可被分解成各個清晰的階段,在整個離婚過程中,你可能會經歷這些階段。這些都是在開始輔導之前,我為客戶們描述的各種輪廓,它們是劃分整個旅程的基本標準。從決定你是否應該和你的伴侶繼續待在一起,到最終離婚并繼續生活,每一章都將論及你可能期待的事情、可能會有的感覺和最終結果對你的意義。
創建行動計劃
在這個節點上,我建議你買一本筆記本,簡略記下你的行動計劃。或者,你可以從我的網站(saradavison.com)上免費下載我的離婚輔導行動計劃。它將成為幫助你保持專注和始終期待未來的重要工具。在遭受大爆炸式的侵襲之后,各種小的改變都是關鍵。你的世界被顛覆,你需要緊緊抓住安全繩,依靠它穿過廢墟。震驚過后,就是做出更堅定、持久的計劃的時候了。你現在所采取的行動和擁有的想法是獲得一切新機會的基礎。目前你的大腦能處理的是小的變化,而你實施的任何變化都必須從你的意愿開始——你的愿望越強烈,就越容易控制變化。
行動計劃是你一切辛苦努力的成果,我們會一起創建你的定制清單,讓你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這項工具極其有效,能回饋你所需的動力,讓你朝著使自己興奮的美好未來進發。
你的行動計劃將給你一個新的積極的聚焦點,表明你對未來生活的殷切期待。不管處境會變得多么艱難,不管事態看上去有多么糟糕,它每天都會給你繼續前進的動力。
在整本書中,我將幫助你制定一些重要且令人信服的目標,并寫進你的行動計劃,該計劃將把所有信息整合成一張表格,以方便你使用。我建議你在讀完每一章后,花點時間寫下關鍵點和自己的想法,并增加幾個簡單的小步驟,這將幫助你實現這些想法。構建行動計劃是一種方式,它能讓你看到,多個小步驟會如何成功地將你推向最終目標。
我經常建議我的客戶,在實施每項行動之前給自己設定最后的期限。還有一個好主意是每天回顧計劃,以確保你清楚自己要實現的目標。你的個性化計劃確立了工作流程,在向前推進時,你可以增加內容,也可以改變想法或行動。它將為你提供一個新的關注焦點和一些積極而有建設性的目標。它還能在隧道盡頭給你光明,幫助你創造你想要的生活,堅定地走向更好的你。此外,它還將為你提供任何類型的輔導,甚至是你正在接受的治療方面的支持。下頁有一個完整的行動計劃的例子(如果你愿意使用,可以在本書的附錄中找到對應的空白表格)。你會看到,你需要寫下一項行動和對應的日期,并應該在這個最后期限之前做好,然后打鉤,表示已經完成。這個方法簡單易行,能讓你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正在不斷進步。

4個關鍵點
在你開始之前,最好先看看我所謂的“生存與發展的4個關鍵點”(Four Keys to Surviving and Thriving)。它們在大部分進程中起著鞏固和支持的作用,并貫穿全書。
1.勇于擔當
這是我們著眼的第一部分。在你開始審視出現問題的原因和程度(并考慮你是否能夠挽救這段關系)之前,你必須承認,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你也是有責任的。如果你能認可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它將告訴你如何挽救當前的關系,或為自己開創新的生活,你將能從舊模式中吸取一些教訓,并明白自己愿意容忍的東西。不要玩責備游戲,那樣會放棄自己的權利,讓別人來控制你的情緒。相反,要看看自己能從中學到什么,并加以利用,使自己得到成長。
第1章會仔細分析這個關鍵點,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看看雙方是否都愿意嘗試承擔自己的責任,兩人的關系是否能被挽救。然后我們將根據結果采取相應的行動。
2.保持清醒
清醒會給你以力量。知識是減少不確定性的重要工具,然而你不可能準確把握所有事情。要學著適應,與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友好相處。我認為最基本的事情之一是,在離婚過程中,大部分的創傷體驗都源于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未知會導致不穩定,如果你本以為一切都是安全可靠的,但卻突然遭到威脅,就會感到極其恐怖。清楚地了解正在發生的和將要發生的事情,對經歷這個過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將在第2章中討論這些,我們將集中精力為你建立一個支持團隊。第3章主要關注情緒過山車,但也會論述該如何在動蕩不安的混亂時期保持清晰的思路。
3.重獲控制
你要控制自己的感覺和反應。不要一味活在對別人的反應中。收回你的控制權,自己決定想要的感覺。這是本書的關鍵所在——你不可能讓別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但你可以對自己的行為和觀點負責。我們將在第4章中對其詳加討論,并重建你的信心和自尊。
4.積極向前
不要沉湎于過去。堅持向前看,把你的精力投入創造你渴望的未來上。這一原則構成了第5~8章的基礎,我們將關注放手、繼續前行、解決沖突和約會。這些是你的“未來章節”,我將把它們分解成多個易于管理的階段,從而打造“新的”你。這一點是講,你不要為過往感到遺憾,而要面對和處理已經發生的事情,并積極改變、向前邁進。
突破
我的個人箴言(也是我的輔導計劃的基礎):
? 你只能活一次,所以不妨盡情享受生命。
? 背負過去的包袱進入未來毫無益處。
? 想要快樂,你就必須放下一切苦痛。
? 離婚能夠成為最自由的體驗,也可以是創造你從未有過的諸多美妙機會的催化劑。
?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和目的。
? 你無法改變過去,但可創造未來。
? 擔心于事無補。
? 不必為你無法控制的事情煩惱。
請記住:
“每件事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有時候好東西會支離破碎,而只有這樣,更好的東西才會聚攏過來。”
——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腳注
①指克里斯·馬汀(Chris Martin)和格溫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曾是一對明星夫妻。——編者注
②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在香港也被意譯為身心語法程式學。——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