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通信事業的使命——大義名分具備巨大的力量
第二電電(現并入KDDI)的成功也是一樣的。正因為具備了使命和大義名分,第二電電才能夠成功進入通信領域,并且在公認最為不利的競爭條件下,全體員工懷抱強烈的愿望,頑強奮斗,將事業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
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信事業開始自由化,我期待“那些能夠與NTT(日本電信電話)對抗的日本大企業可以設立新公司,展開競爭,由此降低通信費用”。但是,因為懼怕NTT這個龐然大物,沒有一家企業敢于發起挑戰。
這樣下去,NTT的壟斷局面還將持續。或者,即使在形式上有競爭企業出現,但在信息化社會到來的時候,日本仍會因為通信費用太高而落后于時代。對此,我十分擔憂。
帶著這種危機感,風險企業京瓷舉手報名,主動向NTT發起了挑戰。第二電電就是為了“降低國民的通信費用”這一純粹的動機而誕生的企業,也就是為了大義名分而創建的企業。
創立第二電電的時候,我召集全體員工,對大家說了這樣一番話:
為了降低國民的通信費用,讓我們共同努力吧。能參與如此崇高的事業,一定會讓諸位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這是百年不遇的良機,有幸親身參與這么宏大的社會變革,我們要由衷地表示感謝。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務必實現這個宏偉的計劃。這是一個為社會、為國民的壯舉。
但繼我們之后,日本國有鐵路(簡稱“國鐵”,現JR),以及日本道路公團和豐田汽車也舉手參與。
國鐵認為,自己擁有鐵道通信技術和通信方面的技術專家。在東京、名古屋、大阪之間鋪設通信干線時,只要在新干線的側溝嵌置光纜就行。而且,國鐵有許多業務伙伴,獲取顧客非常簡單。與以京瓷為主體的第二電電相比,國鐵在所有方面都更為有利。于是,國鐵設立了日本電信公司(Japan Telecom)。
同時,以日本道路公團和豐田汽車為主體設立的日本高速通信,因為有舊建設省為后盾,所以也能沿東名阪高速公路鋪設光纜,很容易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豐田汽車還具備強有力的銷售能力。
但我認為,這兩家公司參與通信事業并非出自大義名分,不過是基于得失算計而已。
包括第二電電在內的三家公司在市場上展開了激戰,但是在業務起步后不久,被認為條件最差的第二電電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這完全是因為第二電電的全體員工背負著大義名分,帶著使命感,懷著滿腔的熱情,竭盡全力獲取線路訂單。同時,看到第二電電的員工們努力奮斗的姿態,代理店和客戶也給予了全面的支持。
結果,三家公司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差距。國鐵出售了日本電信公司,日本道路公團和豐田汽車設立的日本高速通信現在也被KDDI合并了。
有技術、有資金、有信用、有銷售能力,各種條件一應俱全的兩家公司發展不順,而唯獨以降低通信費用和讓國民歡喜為大義名分的第二電電成功了。時至今日,KDDI依然在成長發展。確立大義名分,也就是使命,這會轉變成強大的力量——我想KDDI的成功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