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物流供應鏈體系支撐了早期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然而,在現代科學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的情況下,電子商務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并逐步完成了轉型,為適應這一變化,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是指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時,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供應鏈企業電子協同的管理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雙渠道供應鏈、精益供應鏈、智慧供應鏈等管理模式。

1.4.1 雙渠道供應鏈管理

1.雙渠道供應鏈的概念

雙渠道供應鏈是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產物,是供應鏈組織的一種細分演化形態。雙渠道供應鏈是一種能夠同時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為顧客提供產品與服務的,由所有上下游企業共同構成的供應鏈網絡結構。雙渠道供應鏈包含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線上渠道是指通過網絡進行的電子商務貿易活動,是由廠家直銷的線上購買渠道;線下渠道一般被認為是具有實體營業場所的商超店鋪。上下游企業包括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及物流企業等成員,顧客被認為是產品或服務的實際使用者或消費者。

在不同的實際場景下,雙渠道供應鏈中各企業的職能分工往往有所區別,這也導致雙渠道供應鏈形成了多種組織類型。根據供應鏈中制造商與零售商對線上線下渠道整合方式的差異,雙渠道供應鏈可以分為以下4種常見類型,如圖1.4所示。

第一種為垂直整合型,制造商同時經營線上平臺和線下實體店鋪兩條零售渠道,直接將產品提供給顧客,零售商不參與此過程的零售活動。第二種為水平整合型,制造商為零售商提供產品,零售商統一經營線上和線下兩條零售渠道進行銷售。第三種為部分整合型,制造商自營線上零售渠道,同時將全部線下銷售業務外包給擁有實體店鋪的線下零售商。第四種為混合分散型,制造商同時為線上零售商和線下零售商提供產品,并由線上零售商組織線上渠道銷售,由線下零售商組織線下渠道銷售。

圖1.4 雙渠道供應鏈4種常見類型

2.雙渠道供應鏈管理的特點

雙渠道供應鏈包含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因此比傳統的供應鏈更加復雜。雙渠道供應鏈管理具有以下特點。

(1)重視消費體驗,做好雙渠道融合,消除供需雙方的對抗。網絡技術再先進,也難以代替顧客線下的體驗。目前,傳統渠道還是主要的營銷渠道,大多數顧客仍通過傳統市場購買產品。相對于網絡渠道,傳統渠道可以給顧客提供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顧客當面咨詢問題,看到和摸到產品。相較于網頁上的圖片,有些顧客更樂于購買能實實在在體驗到的產品。另外,傳統渠道還有一個優勢——即時性。當某些顧客有緊迫的需求時,他們希望當天就能收到產品,但目前網絡渠道很難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因此,制造商如果盲目地去除傳統經銷商,單純采用網絡渠道進行銷售,看似降低了成本,但有可能失去更多利潤和對營銷渠道的控制。因此,制造商可以同時利用雙渠道,發揮其各自的優勢。例如,制造商通過網頁宣傳企業文化,發布產品促銷動態、新產品動態,給傳統經銷商帶來更多的銷量。傳統經銷商充分利用實體門店,發揮體驗、配送、自提和售后服務等功能。制造商將雙渠道相互融合,可以為顧客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的購物體驗。

(2)做好雙渠道市場定位,實施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就是讓雙渠道銷售的產品在品種、品質、目標顧客定位等方面盡可能實現差異化。例如要在銷售的產品上實現差異化,傳統經銷商店可以以正價新品為主,網店可以銷售限量產品或有折扣的庫存產品。從目標顧客定位來看,網絡渠道的目標顧客可以定位為年輕、高學歷、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顧客,而傳統渠道可以定位為非城鎮居民、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等。另外,傳統經銷商應該注重提高服務質量,提供附加價值高的服務。

(3)激活供應鏈上下游高效運行機制,構建有效的利益分配體系。供應鏈作為一種共同的組織,其提倡供需之間的雙贏。供應鏈上的成員企業在做決策時應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來考慮,考慮做出的決策會給其他的成員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不斷進行信息交換與共享,實現供應鏈成員企業同步化,在保證各方獲取合理利潤的基礎上,達到各個成員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標,實現雙贏。另外,企業在進行上下游渠道管理時,應構建有效的利益分配體系,根據每個渠道成員在供應鏈中的貢獻度權衡利潤的分配與讓渡。例如,制造商在進行網絡渠道銷售時,可以采用價格折扣的方式或銷售補償的形式將利益的一部分讓渡給傳統經銷商,使其有動力完成相應的服務,為擴大供應鏈的整體利益而努力。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防止渠道沖突發生,最終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4)促使傳統經銷商職能的轉變。分銷的要義在于貨暢其流,這里的流主要包含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網絡渠道雖然可以實現商流、資金流的瞬時完成,但產品的售前推廣、銷售配送及售后服務等方面,仍然需要依賴傳統經銷商的傳統渠道。傳統經銷商不僅掌握了遍布各地的配送中心和銷售網點,而且具有與顧客交往的豐富經驗,這些正是制造商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在網絡技術的發展下,傳統經銷商可以轉變其職能,如可以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信息服務,也可以從事專業物流服務。

(5)建立供應鏈戰略聯盟。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可以建立供應鏈戰略聯盟來提高渠道成員的忠誠度。供應鏈戰略聯盟的建立,可以使得分銷渠道的多方形成利益共同體,有著共同的發展目標,承擔共同的風險。這樣不僅有利于加強渠道合作,使得企業優勢互補,有效占領新市場,而且有利于提高各渠道成員的忠誠度,當發生利益沖突時,矛盾更容易得到解決。制造商應以協作、雙贏和溝通為基點加強對各分銷渠道的控制,同時為經銷商、顧客提供更具價值的全方位服務,最終確保整體營銷戰略目標的實現。

實例1-2 蘇寧易購:贏在雙渠道

1.4.2 精益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基于市場角度對企業間或企業內部網絡關系的理解,它不僅存在于制造行業,還涉及包括服務業在內的諸多領域。伴隨著精益思想在制造行業的滲透和應用,精益思想也擴展到供應鏈領域,由此出現了精益供應鏈。

1.精益供應鏈的概念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20世紀80年代日本豐田發明的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方式。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來越少的投入——較少的人力、較少的設備、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場地,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顧客提供他們想要的東西。

起初,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用精益思想,確實為自身增加了社會和經濟效益。但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要想真正實現精益化的生產效益,必須要與上下游企業形成配合關系,即從原材料采購、生產、產品的物流配送和銷售,到向顧客交付的過程都需要實現精益化。企業需要構建一種精益供應鏈,以確保能以最低的成本,按照正確的方式,把正確的產品按照正確的數量,在正確的時間送到正確的地點,通過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綜合實力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表1.1所示是精益思想、供應鏈管理和精益供應鏈的比較。

表1.1 精益思想、供應鏈管理和精益供應鏈的比較

精益思想追求企業和顧客間雙維度的質量最優與成本最低,其應用目標是消除浪費;而供應鏈管理追求供應鏈中各節點的資源最優配置和更大的顧客價值,兩者的應用目標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補性和統一性。因此,將精益思想融入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就形成了兼具精益思想和供應鏈管理特點及優勢的精益供應鏈管理。

綜上所述,本書給出對精益供應鏈的概念:精益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應用精益思想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控制,消除從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到顧客的整個網狀供應鏈組織中各個環節的浪費和不必要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滿足顧客需求的功能網鏈結構。

2.精益供應鏈管理的特點

精益供應鏈源于精益思想,因而在管理上也具有“精益”的特點。

(1)明確辨識利益相關者對電商物流的需求。厄爾·穆曼等認為,企業只有關注全部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協作才能順利實現,并進一步實現價值創造。電商物流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顧客等。不同利益相關者對電商物流的需求不同。在整個供應鏈上,各個利益相關者都有著各自的利益,成員之間通過整合供應鏈獲得整體競爭優勢,使產品價值增值,從而達到降低綜合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增加供應鏈整體效益的目的。其中還包括各個利益相關者能夠分享產品價值增值帶來的收益,這樣才能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發揮各利益相關者的優勢,以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

(2)標準作業是精益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標準作業,也即“標準化作業”,由單位作業時間(節拍時間)、作業程序、標準半成品庫存三大要素組成,是一種成文的、當前最佳的、安全有效的完成工作的方法,以達到必要的質量水準。具體來講,以人的操作為中心,去掉浪費的動作,把真正有意義的工作集合起來,編出順序,使之在同樣的條件下能夠反復進行相同的作業,并且與設備的配置和時間相符合。可見,標準作業是為了實現以低廉的成本生產出優質產品的一個作業基準。標準化工作也是不斷將個人的最好方法標準化,擴展延伸為團隊智能從而不斷改進的過程。標準化工作追求“當前最好的方法”與精益思想的“不斷消除浪費”“不斷改進”相契合,因此,標準作業是精益供應鏈管理的基礎。

(3)信息化建設是精益供應鏈管理的保障。高品質的物流運作依賴于先進的信息化建設。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許多復雜的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精益供應鏈需要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以確保及時高效的物流業務得以實現。第三方物流配送平臺包括實體網絡和信息網絡。實體網絡指物流設施、交通工具、交通樞紐等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有形網絡,信息網絡指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顧客利用信息技術把各自的信息資源鏈進行整合而形成的共享信息資源網絡。通過信息化建設,企業可以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物流和供應鏈信息平臺,從而實現精益物流中以顧客為導向的拉動式生產模式,并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產品的生產周期,實現少量、多批次送貨,從而減少庫存,更好、更快地滿足顧客需求。

(4)物流過程盡可能做到自動化。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物流,依賴人工的部分越少,越有助于改善成本浪費的問題。提升自動化水平是企業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企業的自動化水平較低,物流的實際運作流程就會比較復雜。企業物流的自動化有助于減少人工帶來的工作失誤。自動化可以實現全程的密切監控,一旦出現問題,能夠輕易追蹤問題的根源。企業供應鏈的管理盡可能多用自動化的相關技術,對節省供應鏈的管理成本具有積極的作用。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的管理工作做到精益化和節省成本,首先要從減少人力資源的使用開始。ERP、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等軟硬件技術的使用,可以使人力資源的使用和分配工作更為優化。

(5)加強團隊協作。團隊協作對提升電子商務企業的軟實力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團隊可以在解決浪費行為的問題上互相提供幫助和支持。要實現團隊協作,高層管理人員之間必須清楚地溝通團隊協作事宜,并對其寄予厚望。管理層必須充分討論并確定團隊文化的價值,使員工對團隊文化提出建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討論和建議將有助于加強團隊協作,企業內部的不合理浪費行為也能夠顯著減少。

1.4.3 智慧供應鏈管理

1.智慧供應鏈的概念

目前,學界和企業界對智慧供應鏈的認識尚未完全統一,但一般普遍地認為,智慧供應鏈是在傳統供應鏈的基礎上將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相結合,在企業內和企業間構建的一個集成系統,能夠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和自動化。與傳統供應鏈相比,智慧供應鏈受需求驅動,技術滲透性更強,更加強調與顧客及供應商的信息分享和互動協同。

(1)智慧供應鏈是傳統供應鏈、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的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是智慧供應鏈的基礎,傳統供應鏈的相關環節所產生的數據能夠依托信息網絡進行傳遞,由此,智慧供應鏈的信息技術的優勢得以發揮。企業通過對智慧供應鏈中的不同環節進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智慧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2)智慧供應鏈是企業內和企業間構建的一個集成系統。智慧供應鏈不僅關注企業內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優化管理,而且還關注企業之間協作工作的優化,致力于形成一個整體的、集成的系統。

實例1-3 京東的智慧供應鏈模式

(3)智慧供應鏈的目標是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和自動化。智慧供應鏈通過使供應鏈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和自動化,以提高智慧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效率,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從而達成供應鏈管理的一般目標——供應鏈價值最大化。

2.智慧供應鏈管理的特點

目前,智慧供應鏈尚沒有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也沒有形成完善的實踐體系,無論是學界還是企業界都處于探索和討論之中。相比較之下,相關理論研究略滯后于企業實踐。一些零售企業、IT企業、物流企業等已經開始布局和建設各自的智慧供應鏈體系。下面從發展趨勢的角度探討智慧供應鏈管理的特點。

(1)全面化、網格化。

與傳統供應鏈的中心化形成鮮明對比,在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供應鏈建設將呈現全面化、網格化的趨勢。智慧供應鏈的全面化,是指結合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通過鏈接每一臺數據終端,可以實現最及時的“端到端”服務,在供應鏈數據分享方面,除相關節點企業外,將電子商務背景下的顧客納入智慧供應鏈體系中,顧客可以通過終端查看、修改配送信息,由智慧供應鏈系統進行適時調整。智慧供應鏈的網格化,是智能制造背景下智慧供應鏈建設的必然選擇,利用GIS技術對服務區域進行分割、編號,以實現智慧供應鏈與服務區域的精準對接。同時,配合無人值守快遞柜的普及,能夠有效降低供應鏈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并通過實時配送情況進行網格規劃的實時調整,實現區域網格動態優化配置。

(2)數字化。

智慧供應鏈的數字化主要表現在數字協同、可視化等方面。數字協同,是指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智慧供應鏈應積極融入“電商生態圈”,在開放供應鏈數據的同時,也能夠獲取多元化隱性數據,并實現跨行業的訂單接入、服務協同分撥等。例如,某兩大智慧供應鏈平臺通過數字協同可以進行運力資源的科學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視化,意味著在智慧供應鏈建設中,融入可視化技術使供應鏈智慧化程度更高,使智慧供應鏈過程“透明化”。例如智慧供應鏈將傳統B2B末端物流供應鏈數據以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展示,即顧客在下達訂單之后,智慧供應鏈將根據訂單生成可視化物流場景,且整個物流供應鏈過程對顧客公開,由此不僅強化了顧客體驗效果,也提高了供應鏈效率。

(3)重視數據價值,實現業態融合。

在智慧供應鏈環境中,所有實體和流程都將被數字化,這為智慧供應鏈的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數據。企業結合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有助于做出更優化的自動決策,不僅能夠實現供應鏈中資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夠自動降低運營成本,降低運營風險,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經營績效。智慧供應鏈建設對數據的依賴性較強,企業通過獲取不同類型的數據,能夠為智慧供應鏈建設指出更加科學的方向。此外,智慧供應鏈在傳統供應鏈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高效利用,實現了更加廣闊的業態融合。企業可以根據發展需要,與相關企業在對應產品領域進行結合,以尋求新的發展。各企業之間在數據共享方面通過達成一致意見,助推智慧供應鏈業態融合,從而實現供應鏈競爭力的升級。

思考與練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海兴县| 乐至县| 天峨县| 航空| 肥城市| 岚皋县| 桦川县| 陆河县| 甘孜| 寿阳县| 麻城市| 鹿邑县| 仪陇县| 泸定县| 宝清县| 绥中县| 饶阳县| 昌乐县| 绍兴市| 儋州市| 茂名市| 星子县| 鹤岗市| 商南县| 新泰市| 太仆寺旗| 安岳县| 胶州市| 大同市| 若尔盖县| 武平县| 墨脱县| 莱州市| 太白县| 临泉县| 岳普湖县| 和硕县| 化州市| 曲松县|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