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商務基礎與實務(雙色 第2版)
- 白東蕊主編
- 1372字
- 2023-07-13 15:26:36
一、電子商務涉及的法律問題
電子商務涉及的法律問題主要有電子合同問題、知識產權問題、個人隱私問題和管轄權問題等。實際上,電子商務涉及的法律問題不只這些,這些只是最突出的和最主要的。下面就這些問題做簡單介紹。
(1)電子合同問題。電子合同是數字化的,不同于傳統的書面合同,這使電子合同效力的認定及操作變得非常復雜。
(2)知識產權問題。電子商務的無形化使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困難。網絡域名,網頁上各種各樣的文章、圖像、聲頻和視頻、軟件及電子商務網站(電商網站)所涉及的商業秘密等都會牽涉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問題。因此,保護知識產權與發展電子商務有密切聯系。
(3)個人隱私問題。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人們獲取、傳遞、復制信息提供了方便,但網絡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又給個人隱私保護帶來了困難。在線消費時,消費者需將個人信息傳給銀行和商家,對這些個人信息的再利用已成為網絡時代銀行和商家的普遍行為。如何規范銀行和商家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再利用行為,從而保護消費者的隱私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4)管轄權問題。傳統的管轄通常有兩大原則:屬人管轄和屬地管轄。網絡的超地域性不僅對傳統的法律管轄體系造成了極大沖擊,還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傳統的管轄權確定原則要求具有一個相對穩定、明確的關聯因素,如當事人的國籍、住所和財產所在地等,但在網絡空間中,這些因素都變得非常模糊,從而導致確定網絡糾紛的管轄權變得比較困難。
案例1.2
通過某二手交易平臺出售考試輔導課件侵害著作權糾紛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保護與教育相關的知識產權、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利于促進“互聯網+教育”行業有序發展。
姜某是從事國際漢語教師資格面試教學的教師,通過某C2C平臺分期銷售其網絡課程。管某曾通過C2C平臺購買該課程,后在某二手交易平臺閑置交易社區出售課程的視頻和課件文件。姜某認為管某的行為導致其損失重大,訴請判令管某賠償經濟損失45萬元及公證費4 000元、律師費8 000元。管某辯稱,涉案課程是根據教材和真題總結形成的應試輔導內容,傳授的技巧和方法的獨創性較低。其已向姜某當面致歉,且因銷售量低,獲利甚微,希望取得姜某的諒解。
人民法院認為姜某銷售的課程包括輔導考試的視頻和課件文件,并可通過直播進行師生互動,雖然其內容的基礎為國家統一的教材和歷年考試真題,但與姜某從事的工作和教學經驗直接相關,由此形成的完整的培訓課程能為考生提供學習和考試方面的幫助,是具有一定獨創性的智力成果。姜某對上述內容享有著作權,并因其在相關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可通過網絡授課等方式進行銷售和獲益。管某將上述課程內容形成的視頻和課件文件通過網絡銷售并獲利,其行為侵犯了姜某的著作權。現管某已經停止銷售并當庭向姜某表達了歉意,其還應賠償其侵權行為給姜某造成的經濟損失。
本案例中姜某課程的價格較高,管某銷售課程的價格較低,人民法院綜合參考姜某課程的銷售價格,并考慮姜某課程可以參與直播授課及答疑等活動,與購買管某課程的效果存在差異,對賠償數額酌情認定;同時部分支持了姜某的維權支出。人民法院最終判定,管某賠償姜某經濟損失1.5萬元及維權支出8 000元。
本案例整理自網經社2020年4月21日訊《海淀法院發布“互聯網+教育”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啟發思考:1.這個案例中,為什么說管某的行為侵害了姜某的著作權?
2.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應該如何保護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