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4章 家宴(上)

  • 回明
  • 無辜的蟲子
  • 2763字
  • 2010-05-26 17:52:17

朱允炆始終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也想不到解決之法,人心善疑,雖然穿越回大明的他多了幾百年歷史可以借鑒,但這個問題已經脫離了他所知的范疇,先不說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下,還有侯君集被滅了滿門。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后,還有鄭恩被鳩殺。

但看現在大明鮮見年長者的官場,就可以看出高處不勝寒的內心恐懼,朱元璋是天生嗜殺嗎?答案是否定的,那是出于對自己勝利果實的維護,和那種對于害怕失去的恐懼。

每每想到這兒,朱允炆都會生出一種窒息的感覺,自己會不會也變成朱元璋這樣的人,倘若有一天戰勝朱棣,穩定了大明天下,自己真的會毫無保留的繼續相信臣下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可能不會濫殺,可能不會強加罪名,但是自己肯定會用盡辦法去限制臣屬們的威望和剝奪他們的特權,會想盡辦法來了解臣屬們的思想動向,一言一行。那又和朱元璋有什么分別呢?

而面對這個問題,朱元璋也保持了沉默,沒有繼續再追問下去,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面對這個問題,依舊如同當初皇覺寺里的那個小和尚一樣茫然。他活著的時候,可以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但是他死了呢?總不能在臨去前教導孫兒也是如此吧,孫兒是要行仁政的,他朱元璋心里十分明白,“馬背上得天下,不能馬背上治天下”是公認治國安邦的道理。絕對不可能依靠武力對付子民而穩坐天下。

自己硬下心腸殺到手軟,為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給子孫們留一個實行仁政的空間嗎?可是,殺到了最后,卻發現了更多的問題,原來在心里覺得,只有自己的子孫才是維護朱家大明江山最可靠的屏藩,于是廣建宗藩,讓封國與郡縣相間,使要塞都處于朱家人的嚴密監視之下。

可是孫兒那一句話,卻將他的設想全部打破了,是啊,兒子們靠的住,但是孫子呢?就算是朱家的骨肉情深,那么其下的諸將會甘心自己永遠成為藩王的從屬嗎?

三日后,皇帝下詔:念諸功臣多亡,幸其存者欲加恩赍,詔天下致仕武臣入朝。

洪武二十九年九月,應詔至京師達二千五百余人,朱元璋召見并賞赍。上諭之曰:“元末兵爭,中原鼎沸,人不自保。爾諸將奮起,從朕效謀宣力,共平禍亂,勤勞備至。天下既定,論功行賞,使爾等居官任事,子孫世襲,永享富貴。朕思起兵時,與爾等皆少壯,今朕年老,爾等亦皆老矣,久不相見,心恒思之,故召爾等來見,所賜薄物,以資餋老。爾等還家,撫教子孫,以終天年。”

諸將臣叩首謝。上又曰:“同歷艱難,至有今日,顧朕子孫保有無窮之天下,則爾等子孫亦享有無窮之爵祿。”諸將臣無不感激,至有墮淚者。

不明白朱元璋這是什么意思,難道是屠戮后的一種補償?沒有楊杰在身邊的日子,楊蝶揣測帝王心術的本事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單憑這些發放退休金似得補償,能起什么作用。但是最后那一句話,還是引起了朱允炆的注意。

“顧朕子孫保有無窮之天下,則爾等子孫亦享有無窮之爵祿。”

由這句話想起后世歷史在靖難之役中各地方自發組織抵抗燕軍的民團,朱允炆似乎想到了什么,隨即又在心里苦笑,這時候亡羊補牢,是不是有些遲了呢?

在這樣的糾結中,朱允炆突然接到了一個消息,朱元璋命宗人府置辦賀壽家宴,準備借諸子還京的時機慶賀自己六十九歲的壽辰。才想起后天就是九月十八,但一直都在準備明年的七十大壽舉國同慶,為什么老朱突然想到此時舉辦一次家宴。

回到東宮后,朱允炆一邊命人傳黃子澄、齊泰和卓敬等人過東宮議事,一邊命人趕到麟洲《大明百農》編撰之處,命其立即將即將成功的《大明百農》交付于印鈔局開始印刷。

其實二年的時間,在朝廷行政的強力壓制下,《大明百農》已經算是編撰成功,只是有少許作物需要經過驗證后的簽署,不過已經無關整部書的大局了,本來朱允炆還想作為明年朱元璋七十大壽的賀禮覲獻。可是面對這包含詭異的家宴,不得不使他拿出一件重磅禮品作為自己的別出心裁。

而交付于印鈔局印制,為的則是印刷上的精美和制作上的精益。獻給皇帝的禮物,是絕對不能馬虎的。

命人傳黃子澄、齊泰和卓敬等人過東宮議事,則是突然之間感覺到京師中氣氛的壓抑,因為他從老朱這次突然的家宴,突然感到一種微妙,以前由于習慣,所以沒有注意,現在猛然提起,真的有些不對勁了。

從八月開始,朱元璋在詔天下致仕武臣入朝的同時,也向各個在外就藩的兒子們發出了召集,語氣很平淡,大意也就是讓他們回京師觀看燕王獻俘,雖然現在能看出,可能這次召集諸王就是為了這場家宴,但是諸王陸續返京,包括剛剛承襲秦王的朱尚炳在內,基本上該回來的都回來了。

但是東宮依然冷清,甚至沒有一個藩王過來探望,按照朱允炆融合的記憶,當初太子朱標在世時,每每藩王回京,第一件事是拜見皇帝,第二件事情,那就是拜訪東宮,以示臣服之禮。

記得黃子澄等人在為自己講學時,說這是禮制攸關,但是諸王如此明顯的做法,又是在預示著什么呢?難道現在已經對于嚴苛的父皇不放在心上了。

等三人過東宮之后,朱允炆將皇上壽誕家宴之事說了一下,并隱晦的提及了東宮冷清的局面,向三人討個說法。

當然,黃子澄和齊泰二人表示了極大的憤慨,紛紛言道要彈劾諸王的無禮,但是最后,還是曾經任國宗人府經歷的卓敬最有發言權。

不但有任宗人府經歷時的耳聞目染,而且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做戶部給事中時,就不畏結怨諸王,以皇子諸王的服飾、車騎、儀仗等方面,都與太子沒有什么區別為由。向朱元璋提出建議,認為這樣做會導致“嫡庶翔鸞、尊卑無序”的后果,對樹立太子的威信是不利。由此得到了皇帝的贊賞。

此時的卓敬雖然又回到了戶部,但是六年宗人府經歷的磨練,早已經使他熟知諸王的脾性,看到太孫殿下又對此事頗以為然,于是整理了一下思路,捻須慢慢的道出原委。

原來,雖然早就在太子病逝后半年之內就確立了大明儲君的歸屬,但是卻從未重申過諸王覲見東宮的禮制,想想看,大明開國二十年了,太子與諸王的服飾、車騎和儀仗還基本上沒有區別,還是身為小小給事中的卓敬提出更改。

不是沒有人看出來此中的弊端,而是涉及到皇室,是人都看出了分封藩屬的弊端,但是在朱元璋的強壓之下,再則諸王擁兵環伺,這種兩面不落好的建議誰也不去捅開那層紗,還是當初血氣方剛的卓敬逞一時之勇說了出來,但是時隔幾年后,每每想起此事也汗流浹背。

說一句實話,以進士出身,廷對第二的成績,在宗人府經歷這個職司上一沉寂就是六、七年,和他的那次莽撞也不無關系。

事關諸王儀制,而且是手握重兵,駐守邊塞的諸王。關于重申覲見東宮儀制就是一個雷區,所以大明儲君自洪武二十五年確定,到如今,四年的時間,在皇帝不說的情況下,也無人敢提及此事。

而現在的諸王,就是倚仗這一點,才故意不來東宮覲見,屆時就算是皇上怪責,那么諸王也以本朝無叔叔拜見侄兒一說推辭,因為縱然是大明儲君,但是現在皇上在位,國事諸王無須向東宮負責,而按照東宮儲君之位置在諸王之上,所以太孫殿下也無須向諸王行家人之禮。所以兩者相安無事。不過對于朱允炆稍顯不公而已。

聽完卓敬的這番解釋,朱允炆心里有些明朗,至少從這個角度上可以推測出老朱此次家宴的目的,心里頓時輕松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专栏| 电白县| 依安县| 莱西市| 当雄县| 阜新市| 专栏| 克拉玛依市| 文山县| 得荣县| 柳林县| 灵丘县| 边坝县| 田阳县| 蓬莱市| 麦盖提县| 洛南县| 永兴县| 黄大仙区| 峨眉山市| 朝阳市| 墨竹工卡县| 德州市| 盐山县| 徐闻县| 铜川市| 温宿县| 乌鲁木齐县| 高平市| 高州市| 扶余县| 乐安县| 东山县| 轮台县| 高邮市| 天峨县| 犍为县| 乳山市| 江川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