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弘兒…”
“好了,來人,伺候殿下更衣,本宮在麗正殿等你。”
李弘還想說什么,武皇后顯然沒給李弘機會,說完直接起駕,去了麗正殿。
幾個侍女應了一聲,就隨著殿下,準備為殿下更衣。
李弘最后看了看自己帶人開出的地,確實開的不怎么樣,忙了一陣,也就將地表的草皮處理了一些,還搞的亂七八糟的。
東宮宿衛(wèi)其實都是勛貴出身,哪里做過農(nóng)事,他們做農(nóng)事,真不如自己這個太子。讓他們擺弄武器弓弩可以,鋤地真是不行。
換作府兵就會好很多,因為府兵都是忙時種田,閑時操練,屬于半農(nóng)半兵,大概就像后世的民兵。
看來要在東宮種田,還真需要幾個專業(yè)人員才行,靠自己這些宿衛(wèi),估計麥子撒地里能爛了。
母后來了,正好問母后向司農(nóng)寺要幾個專業(yè)人員。
想到這里,李弘很干脆讓忙碌的宿衛(wèi)們散了,這些人也是如釋重負,來東宮當值,今天算是他們最累的一天。
也是到了此時,這些勛貴子弟才明白扛鋤頭鐵鍬有多累。
李弘換了衣服,也趕緊趕往麗正殿,母后正在那里等他。
到了麗正殿,李弘遠遠看到裴氏此時正陪著母后,兩人皆是喜笑面色,在院中說著什么。
李弘過去,武皇后就板著面孔,看了看兒子。
“身為太子,要做自己該做之事,帶宿衛(wèi)在東宮開田這種事以后不要做了。”
李弘本想辯駁幾句,不過最后也沒有辯駁。這要是和母后爭執(zhí)幾句,惹母后生氣了,去了自己這好不容易到手的差事,那就適得其反了。
“母后,弘兒知道了,弘兒想從司農(nóng)寺調(diào)幾個人到東宮來,種植這種事,還是他們更擅長。”
“嗯,人你自己讓人調(diào)就好,不是什么事都適合你這個太子親力親為,不然要那些人做什么。”
“弘兒知道了!”
“知道了就好!”
武皇后也不是怪罪兒子,純粹不想兒子受苦受累,農(nóng)事他這個做太子的關(guān)心也就罷了,卻不至于真的親自開田種地。
李弘沒給母后說,后世有位皇帝,還是開國皇帝,就在皇宮里給他自己開了幾畝地,自己還親自種,吃自己種出的糧食。
李弘倒是也能放下太子架子,奈何母后這關(guān)都過不去。還是去司農(nóng)寺調(diào)人吧!
“母后,快到午膳時間了,母后就留在這里用膳吧!”
那里裴氏拉著武皇后,對武皇后說著,武媚娘應了一聲,裴氏不動聲色給了自己夫君一個眼神。
夫妻兩人圓房以后,這心有靈犀的程度更深了許多,李弘自然明白自己妻子意思,已經(jīng)喚來了凝翠,對她耳語幾句。
午膳家常飯菜,真正的家常飯菜,連武皇后都沒想到,她在東宮這頓膳食用的是湯餅和兩個菜。
湯餅在宮女端上來以后,武皇后微微錯愕了一下,就看著兒子兒媳,那眼神怎么那么像是在說。
母后難得在東宮用一次膳,你們就準備的這個?
比起宮中的御膳,李弘讓人準備的著實是太過寒酸了,至少看著是如此。
每人一碗面,桌上兩個菜,放民間還行,放宮里不是寒酸是什么。
民間家里來了客人,還要殺一只雞呢,還要來一壇自家釀的米酒。
看母后神色有些不對,裴氏趕緊用桌上備的沒人用的一雙象牙筷給武媚娘夾了一塊炒蛋。
真炒蛋,就是豬油炒的雞蛋。
武媚娘看著這雞蛋沒什么食欲,不過到底是兒媳給她夾的,武媚娘試著嘗了一口,然后一瞬間面色就從不快轉(zhuǎn)了微微的驚喜。
“這是雞蛋?”
“回母后話,是雞蛋,用豬油炒制的,就簡單放了一點點鹽巴!”
“這味道本宮倒是從來未曾嘗過,對了,炒是什么?”
唐人的飲食之中還沒有炒這個概念,也就李弘來了,豬油才有了它獨特的價值。
“母后,炒就是用油脂通過大火迅速將食材加熱炒熟的過程。”
李弘盡可能簡單的為武媚娘介紹。
“不錯,這個味道不錯!”
此時不用兒媳給自己夾菜,武媚娘自己夾了另一個盤中的菜,也是極簡單一道,就是肉炒蒜苔,蒜苔是蒜種植第二年的產(chǎn)物。
蒜這種蔬菜算是全身是寶,蒜苗,蒜苔,還有長成的蒜可都是好東西,渾身是寶。
“這個味道更好,也是炒的?”
“回母后話,是炒的,也用的豬油,這里面的肉也是豬肉。”
“豬肉?”
武媚娘神色微變,不過很快就恢復如常。
“母后倒是好多年沒吃過豬肉了,想當年你們外祖母和我們?nèi)忝帽悔s出武家,最艱難的那段日子,倒是吃過豬肉,不過這味道,和那時候吃的一點也不一樣,一點沒有腥臊和土腥味。”
“母后,豬肉選擇一年的母豬后臀肉,用蔥姜蒜這些處理過以后,就沒有土腥和腥臊味了。”
“父皇還讓弘兒偷偷為他送些豬肉,今天正好母后來了東宮,讓母后先嘗嘗,看父皇能接受這個味道么?”
“你父皇從小就沒吃過豬肉,豬都沒見過幾次!”
李弘聽了,也是感嘆,這就是皇家,豬肉也算是一種禁忌。
“這味道母后喜歡,你父皇應該也喜歡。”
“母后,快嘗嘗這湯餅,太平昨天來,可是很喜歡這湯餅的。”
湯餅依舊是昨天的湯餅,就是配的東西多了蛋絲和黑木耳。
昨天是沒多少時間準備,今天東宮這些都備齊了。
當然,后世常見的土豆大唐沒有,所以不可能有土豆丁。
武媚娘嘗了一口,自然是大加贊賞,其實太平此時就住在大明宮,經(jīng)常陪父皇母后一起用膳,她喜歡的,母后應該也喜歡。當然,到了此時母后大加贊賞,李弘才最終放下心來。
沒想到開始看著寒酸不起眼的一頓飯菜,此時卻讓武媚娘極其喜歡。
以至于坐在那里,對兒子兒媳說起了好多年以前她被趕出武家以后的一段經(jīng)歷。
那時候武媚娘也才十一二歲,和姐姐武順以及妹妹陪著母親楊氏艱難度日。一家四口,三個閨女還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