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嘲諷

  • 弘唐
  • 染血的劍鋒
  • 2042字
  • 2023-07-16 07:19:26

也幸虧楊氏是弘農(nóng)楊氏出身,屬于頂級門閥的弘農(nóng)楊氏雖然不可能再如楊氏未出嫁之前那般供養(yǎng)她,不過衣食總算還能無憂,日子還能過的比較富足。

武媚娘說起那段時光,也是頗多感慨,若不是今天這頓顯的寒酸的膳食,若不是這里坐的是她的兒子兒媳,怕是有些話武媚娘不會再說出口,只會留在心中。

其實她說的也不算多,就簡單提起幾句,畢竟當年被從武家趕出來的四個人,除了武媚娘,都已經(jīng)過世。

其中武媚娘的姐姐還是武媚娘殺的。

當然,她不后悔殺自己親姐姐,甚至不后悔連她女兒和兒子也全部都殺了。

母女兩個竟然勾搭自己丈夫,留下的兒子還糟踐了他們夫婦為弘兒原本選擇的太子妃,他們一家都死有余辜。

全死了,在黃泉也是一個伴兒。

走的時候,武媚娘說讓尚食局的廚娘來東宮學藝,李弘自然答應下來。

東宮的廚娘那邊,此時還帶著殷王李旦府中的兩個廚娘,太平公主也說要往東宮送人來學廚,多帶幾個尚食局的廚娘也沒什么。

一起教就是,反正那些廚娘本來也都熟,畢竟無論東宮還是幾座王府,廚娘都是從宮中尚食局出來的。

就是不知道宮中尚食局留下來那批最好的廚娘,卻要來東宮向曾經(jīng)不如她們的廚娘學藝會是什么心情。

當然,這些李弘也管不了,也不用去考慮。

武媚娘走后,李弘就差人去司農(nóng)寺,等到司農(nóng)寺的人前來,已經(jīng)快到了黃昏。

李弘對幾個司農(nóng)寺來的專業(yè)人士說了自己要他們做的事,這幾個人卻完全傻眼了。

太子竟然讓他們在東宮開幾畝田地出來,這不是為難他們么?

他們可是司農(nóng)寺的官員,哪里拿過鋤頭,抗過鐵鍬,別說做農(nóng)事,就是農(nóng)田都沒進過,也就偶爾坐車騎馬從農(nóng)田旁邊經(jīng)過而已。

他們心里那個郁悶,可太子本來就是奉的陛下和娘娘旨意,而且從根本上來說,司農(nóng)寺掌農(nóng)事和宮中的糧食倉儲。

他們就像后世的農(nóng)業(yè)專家一般,太子吩咐他們開田,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你是專家,你總不至于連最基本的都不會吧?就像你是數(shù)學家,總不至于加減乘除都不會吧!

幾個司農(nóng)寺的官員心里叫苦,可是也不能拒絕,此時只能硬著頭皮領下這份差事。

也幸好時間已經(jīng)晚了,就算開田,也是明天的事了。

幾個司農(nóng)寺官員領命,匆匆離開,只說還需回去準備準備。

李弘看他們離開,總覺哪里不對。

“愛妃,本宮怎么覺得剛才幾位司農(nóng)寺的愛卿神色有些不對?”

裴氏看了看李弘,只是淺笑。

“也許是殿下太在意那幾畝田了。”

“能不在意么,在關中推廣小麥,可不容易,楊炯去長安郊外統(tǒng)計畝產(chǎn),也不知道過幾日才能回來,這幾日就將田開好,本宮也看看,分別種上小麥粟米,這地里到底一畝能產(chǎn)多少糧食。”

“殿下也不急于一時,春華秋實,種地這種事,也急不來。”

李弘也不多想,大概是自己太在意,所以覺得幾位司農(nóng)寺的官員剛才神情不對。

司農(nóng)寺一直掌著農(nóng)事,他們不應該對農(nóng)事生疏才對。

此時拉了妻子,就回了寢殿。

結婚三年的夫妻兩人,現(xiàn)在每日都和新婚一般,不卿卿我我一兩個時辰,根本不行。

自從昨夜沒陪著妻子睡,一個人輾轉反側大半宿睡不著,李弘徹底放棄一個人睡的想法。

也幸好裴氏身子已經(jīng)恢復,女人的第一次,也總算過去了。

陽光普照大地,又是一個好天氣,今日的弘文館倒是顯的特別熱鬧。弘文館待制們做事的地方,此時少了一個身影,而弘文館本來事情就不多,閑的發(fā)慌。此時剩下的弘文館待制聚在一起,說著什么。

“你們知道楊炯去東宮做什么去了么?”

“難道是去東宮做官?”

“東宮的官可不好做,當今…”

說話的弘文館待制話說了一半,趕緊住嘴,大唐的朝堂此時皇后掌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本該儲君代管的國事,現(xiàn)在全由皇后掌管,皇后和太子的矛盾就擺在那里。

可這事大家都能看到,卻不能說,這就像皇帝的新裝,誰說誰倒霉。

尤其此時十幾個人聚在一起,只要有一個人將大家私下議論的話說出去,敢背后議論皇后太子關系的人可都不會好過。

“去東宮做官,你們也太看得起楊炯了,他在弘文館待制十五年,要是能被上面看到賞識,早就做官去了。”

周圍人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文人相輕,更不用說這群弘文館的待制,他們在一起,可是誰也不會服誰。

這群人大多數(shù)出身不錯,而且少年成名,多數(shù)和楊炯一般,是舉神童出身,要不也不可能進弘文館做待制。

何謂待制,就是在弘文館等待編制做官,他們?nèi)舴怯胁牛始夷芙o他們這種待遇。

若是普通學子,只能通過寒窗苦讀,辛苦幾載甚至十幾載幾十載,層層科舉進入官場,他們從一開始就比別人高一層。

他們就像后世高等學府的少年班學員,自然有自己的傲氣和對別人的看不起。

其實他們更像是后世的保送生,而外面的士子還需要艱難高考,萬人擠獨木橋。

別看平日大家表面和氣,實則看誰都不如自己,看誰都不服。

而楊炯在弘文館待制十五年,一無是處,無疑是這群人最看不起的一類。

“我知道楊炯做什么去了,他去東宮做書筆吏去了,我有確切的消息,太子殿下讓楊炯去長安郊外統(tǒng)計小麥和粟米畝產(chǎn)去了。”

“書筆吏,書筆吏…”

眾人大笑,東宮的官不好做,大家都知道。可楊炯這次去東宮,竟然連一個官都沒撈到,書筆吏,楊炯竟然去東宮做了一個小吏,這連官都不是。

平日就被大家暗中嘲諷的楊炯,此時更是成了眾人嘲諷的對象,書筆吏,待制十五年,竟然去東宮做了一個書筆吏,這不要將眾人笑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乐业县| 大足县| 华阴市| 泾川县| 益阳市| 宁乡县| 名山县| 阳东县| 沂南县| 滨州市| 许昌市| 台前县| 灌云县| 东宁县| 谢通门县| 平安县| 菏泽市| 辛集市| 石河子市| 攀枝花市| 上林县| 鄂州市| 潜江市| 青冈县| 清水河县| 石景山区| 千阳县| 永吉县| 革吉县| 台山市| 山西省| 阿鲁科尔沁旗| 大冶市| 尚义县| 屯昌县| 阿合奇县| 通城县| 华阴市| 南木林县|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