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盈利模式
很多人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區。一個比較典型的誤區,就是認為商業模式就是賺錢模式,商業模式就是盈利模式。事實上,商業模式并不等于盈利模式。
商業模式主要包含八個部分: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運營模式、業務模式、盈利模式、渠道模式、管理模式。
1.產品模式
產品模式,就是企業用什么方法或方案解決用戶的產品或服務需求問題。真正的實體企業,都必須以產品為驅動,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
在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從以下幾個問題去思考:
(1)你的產品是什么?
(2)你的產品有沒有層次感,是否能為自己盈利的同時帶來品牌效應?
(3)你的產品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好處?解決什么問題?
(4)你的產品是否有“爆點”“亮點”?
(5)你的產品是否做到了精與簡?
產品模式,重點在于如何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并做好產品的迭代與創新。
2.用戶模式
用戶模式,就是如何用產品迎合目標用戶群體的需求。如果任何人都可以是你的用戶,你的產品能滿足任何人的需求,那么就等于沒用戶模式。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目標用戶群體的真正需求,然后根據他們的需求創造出更有針對性的產品。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
3.推廣模式
推廣模式就是如何通過有效的推廣方式,讓更多的目標用戶認識、了解、愛上你的產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任何產品,做得再好,如果沒有好宣傳和口碑,也是難以在市場中迅速占據有利地位的。
有不少企業在做推廣時,會拿出充足的經費,但最終的推廣效果卻差強人意。好的產品,需要根據你的產品設計出相應的推廣方式去扼住用戶需求的喉嚨,而不是盲目營銷。
真正有效的推廣模式,不僅能夠將產品信心傳遞給消費者,還能通過消費者反饋,進一步做好產品完善和創新。
4.運營模式
運營性商業模式,主要是幫助企業解決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弱化風險的問題。
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通過削減成本項目,達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通過利益捆綁,降低企業運營風險。這些都是常見的運營模式。
5.業務模式
業務模式,是幫助企業解決如何擴大市場的問題,給企業提供更多生存機會。
一個企業,如果只有一兩個業務,或者不對業務進行更新,勢必會被那些業務能力能夠與時俱進的企業所取代。
比如,德邦,除了做物流運輸之外,還兼顧快遞配送業務。這樣,兩條腿走路,能夠更好地擴大市場。
6.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幫助企業解決借助何種手段和方式獲利的問題。
盈利模式決定一個企業能否很好地生存,以及在發展的道路上能走多遠。企業一定要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以獲得自身發展所需要的持續收入。盈利模式也是商業模式中的核心部分。
比如,一家人文旅游景點,以往是通過線上線下售賣門票的方式盈利。為了進一步增加收益,該景點便開通了電子講解服務,游客可以以一定的租金,租用電子講解設備。這就為該旅游景點增加了一項盈利途徑。
7.渠道模式
渠道模式,解決的是如何讓消費者與產品更親密接觸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線上、線下融合,使得實體渠道、電子商務渠道、移動電子商務渠道的全渠道零售模式運用而生,與此同時也必然給企業帶來了全新的獲客渠道。
良品鋪子就是采用多渠道模式,實現客戶積累與沉淀的。良品鋪子不僅在線下設有專營門店,還在線上多個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做產品銷售。除此以外,第三方平臺如餓了么、美團外賣、口碑外賣、百度外賣平臺上設有商鋪;良品鋪子還專門開通了APP購物平臺;微信、QQ空間、百度貼吧等社交電商上也有良品鋪子的身影。
8.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即如何借助相應的技術,達成商業供應、服務、消費者需求的精準匹配。
從當前的整個技術進程來看,移動技術、感應器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智能決策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借助這些先進的技術,可以實現商品管理的精準化、高效化,有效解決商品進、銷、存管理的問題,降低庫存積壓損失。
總之,將商業模式等同于盈利模式,是片面的,也是有一定局限的。企業只有真正認清商業模式,才能使自身收益實現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