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術語及其定義解讀
元宇宙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鏡像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以下是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對元宇宙概念的定義。簡單來說,元宇宙指的是通過AR、VR等技術支持的、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其概念的含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打破時空上的限制。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使用互聯網,不再局限于臺式電腦、手機、藍牙、WIFI等,延時程度越來越低,傳輸能力大大提升,各種智能穿戴設備、家居家電、汽車飛機等都會接入互聯網之中,5G和物聯網則是實現這一突破的關鍵。
第二個方面是真實沉浸感。在元宇宙中,現實物理世界與數字虛擬世界之間沒有任何的阻礙和邊界,虛擬與現實結合,給人以環境的真實沉浸感,而不再是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主要依靠二維圖形技術向用戶傳遞,VR技術則是實現的關鍵。
第三個方面是價值的鏈接。當前的互聯網只能做到信息的相互傳遞,無法實現價值的流轉,區塊鏈技術則是實現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可以界定信息數據產權,實現自由交易,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轉讓性。
因此,5G、物聯網、VR、AR、區塊鏈等都被視為支撐元宇宙概念實現的技術基礎。在這個全新的世界,可以把現實世界中的所有人和事都搬到云端的虛擬世界,人們可以做任何真實世界中可以做的事情,也可以做真實世界里做不到的事情。
以上是對元宇宙定義比較抽象的解讀,此外還有兩種掌握和認清元宇宙概念內涵的簡單形式,分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升級形態和云中心化的虛擬世界形態。
在“新的移動互聯網”形態下,移動互聯網為了實現更好的真實感、大規模以及創造性,當下一代交互設備研發并廣泛應用之后,將整體發生變革,進而演變出全新的娛樂和社交形態,類同于當前移動互聯網的底層邏輯。硬件入口是切入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布局點,當前很多互聯網大企業已經開始入駐,比如蘋果AR眼鏡、谷歌推出Google Glass、微軟研發Hololens、字節收購Pico、Facebook收購Oculus等。但在場景應用上,把游戲作為最初切入點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些優秀的內容供應商會打破互聯網巨頭占據流量、網絡效應以及平臺效應的優勢,從而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比如,AR游戲Pokemon Go,由谷歌旗下游戲工作室推出,主要依靠谷歌的渠道流量獲得支持,最終其月活用戶數量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在“去中心化的虛擬世界”形態下,元宇宙的經濟系統運行的規則、內容不是由互聯網巨頭等平臺決定的,而是由用戶和組織共同決定的。此外,用戶信息和數據也只屬于用戶,不再與任何中心化實體有關系。最終,元宇宙可分裂為不同的小元宇宙,用戶身份、數據、資產都可以跨空間同步,沒有任何阻礙。
要實現元宇宙的終極形態一定要去中心化,這是因為標準和算力的因素。標準方面,元宇宙的底層經濟與社會體系的理想形態應該是互相通用的,包括身份定義、產權定義、資產交易、企業定義等,這些準則是標準化的,是公開的,不受任何個體支配和改變的。當受到所有個體的認可后,進而為各種經濟主體跨平臺進行商業活動提供有力依據。算力方面,元宇宙需要的算力是大規模、永續性的,當前的算力根本無法滿足和提供,而去中心化的計算與存儲雖然存在著存儲資源浪費、通信延遲、計算能力受到限制等問題,但仍然是解決算力供給問題的重要突破途徑。
以上兩種形式,雖然在底層邏輯上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在具體的落地執行過程中,會存在形態之間的競爭。例如,“新的移動互聯網”形態可能是第二種“去中心化的虛擬世界”的前期和中期階段,而且這種競爭會持續到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開放系統擊敗封閉系統的案例在軟硬件生態構建中不在少數,因此,“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將有很大的概率會勝出。
兩種不同的形態下,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為世界帶來的價值主要取決于信息的快速交換,進而帶來市場經濟交易行為成本降低。終極形態下的元宇宙與移動互聯網相比較,在信息交換層面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去中心化的標準與市場運營規則存在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的可能。因此,我們相信“去中心化的虛擬世界”形態下的元宇宙能夠帶來更多、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