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比例計算方法與估值浮動
只有運用科學的股權比例計算公式進行評估,才能得出讓每位股東都信服的股權分配方法。在此為大家介紹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公式和如何進行投入要素的估值浮動。
A、B、C三人聯合出資創辦一家廢水處理廠。其中,A出資了h元,并貢獻出創業場地,該場地市場估價為h1元;B出資k元,并附帶污水處理的核心基礎一同加盟,該技術市場估價為k1元;C出資m元,同時零薪酬擔任公司的財務總監,以該職位的市場平均月薪和C的工作能力得出其應得年薪為m1元。
那么,該廢水處理廠初建的總資產為:h+h1+k+k1+m+m1元,如何劃分A、B、C三人的股權比例呢?
我們將這些資產總和記為T,其中A的總資產為h+h1元,記為U,那么A的股權比例計算公式為:
股權比例=(U÷T)×100%
公式雖然簡單,但難度在于創業團隊要根據市場價值,如實折算每名創始股東的實物資本和其他投入要素的折合資本。
而且,上述公式只是最理想化的股權比例計算方法,在具體操作中存在很多變化。尤其是創業初期,每名創始股東的各種投入要素的稀缺性和對企業的價值相關性存在差異。
例如,有些創業企業急缺資金,現金出資者在這個階段的貢獻值就大一些;有的創業企業急缺人才,帶著技術加盟的創業股東在這個階段的貢獻值就大一些;有的創業公司急需打開銷售渠道,有這方面資源的創業股東在這個階段的貢獻值就大一些??傊?,對于最迫切、最稀缺的要素,創業團隊應當適當放大估值比例。
對大部分創業企業而言,創業初期最需要的是資金,因此創業團隊應對資金的價值進行放大,不按照1∶1的方式,可以按照1∶1.2、1∶1.5、1∶2的方式。A在創業初期投入資金40萬元,如果按照1∶2的方式進行估值,A的投資金額就是80萬元,該公司創業團隊在進行股權分配時,就應按照80萬元進行價值估算。
除投資現金外,有些創始股東還會進行實物資產投資或技術入股。創業團隊要根據緊要和稀缺程度對各類投資要素進行辨別。實物資產投資常被視為現金投資的延伸,但被認定為企業實物資產的投資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企業的核心資產;②為經營而特意購買的實物。例如,某公司的核心項目是網絡開發,那么B貢獻的高端網站服務器就是該公司的核心資產,C為了大家吃飯方便貢獻的冰箱和微波爐就不能算作實物出資。
最后強調一種特別情況——時間資本。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創造價值,但在創業過程中是逐漸投入進去的,那么每名創始股東對企業的投入及其股權比例,可能會因為個人的貢獻不同而處于動態中。動態的往往是難以量化的,需要在股權比例劃分方面進行更全面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