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新的一步
王恢死了,是自殺,就在劉徹從長樂宮出來之后不久。
這也證實了王恢此人確實手眼通天,人都已經在大獄了,宮里發生的事情他依然能夠知道。而且后來經過打聽,也印證了劉徹的猜測:王恢是以千金才求得田蚡在太后面前為他求情。
一千金!
劉徹雖然少出宮門,但也知道如今國泰民安,一石米價值不過百錢。王恢一個兩千石的官員,年薪折現不過二十金,如何能在數日之內以五十年之俸祿買命?想那司馬遷也同樣是兩千石官員,后來就是因為拿不出五十金的贖命錢,才生生挨了襠下一刀!
所以,王恢死得不冤。
王恢的死,雖然堵住了群臣的嘴,但匈奴人卻已經被徹底激怒了。他們越發頻繁地出現在兩國邊境,往來寇掠不可勝數,情況一日比一日嚴重。
和親在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可以被選擇的方案,匈奴也拒絕進行任何形式上的外交談判;大量軍隊長時間被動駐屯防御,在四處漏風的數千里邊境上也并不現實。
現在,劉徹只有最后一條路可走,而且必須一條路走到黑。
但劉徹還需要等待,因為朝中以韓安國為代表的絕大多數將軍并不具備陪他走這最后一條路的能力。他需要新的、年輕的、具有足夠冒險精神和軍事天分的將領,與他一起去開創一個新的時代,或者迎接另一個失敗。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殺掠邊民數千人。
這一次,劉徹決定再也不等了,隨即派出四支一萬人的騎兵,入草原對匈奴進行報復性打擊。就在這一次賭博性的軍事行動中,劉徹等待許久的將才終于出現了,他就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
衛青第一次出征,便深入草原千里,攻擊了匈奴人祭祀的圣地龍城,不僅殲敵七百,還全身而退。
元朔二年(前127年),張騫回來了。他雖然沒能說服月氏與劉徹夾擊匈奴,但帶回來了西域以及匈奴地區詳盡的地理和水源等信息。有了這些,軍隊在草原大漠中再也不是盲人瞎馬。
劉徹知道,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進攻!
寇可往,吾亦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