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房客到房東:人生首套房操作指南
- 羊迪編著
- 1378字
- 2023-09-26 16:37:51
1.1 為什么大多數年輕人談房產而色變?
知乎里有這樣一個問題:“年輕人該不該接盤高房價?”18067人關注,2896個回答,21227466次瀏覽。85%及以上的回答,都是“不該”,所有的高票回答,或嘲諷,或抗議,或哀怨,都表達了不該接盤的想法。關于房產,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房產,年輕人的觀點似乎非常一致:“太小、限購、買不起”。可是,為什么年輕人會如此“厭惡”高房價呢?
1.初入社會,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眾多回答里,有這樣一個在校生的回答,使我印象深刻,久久無法釋懷:
他們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愛情、沒有存款、沒有滿意的工作、沒有閃閃的學歷,也沒有上一代積累下的關系與背景,他們喜歡美食但不一定負擔得起高昂的價格,想去旅游但大概率是安排不開工作的時間,有點宅又有點喪,懷揣著一顆尚未磨平棱角的心,窩在大城市繁華喧囂的褶皺里笨拙地照顧著自己。遠處萬家燈火閃爍、漸漸黯淡,如同他們正在熄滅的夢想。
知乎ID:濮先森
憂傷的文字、流暢的文筆,反映出這個時代中年輕人的真實狀況:
他們具有比前幾代人更高的文化素養,更開闊的眼界,也更懂得享受生活與表達自我,更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改變世界的欲望。他們或許不優秀、不富有,也沒什么“遠大志向”,但他們有主見、敢追求,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而非他人的指導度過一生。他們會努力奮斗,也會自嘲自黑,偶爾“皮”一下會很開心,“喪”一下也懂得分寸。這樣的年輕人,在面對高昂的房價時,自然也不愿意“坐以待斃”。
他們不愿意掏空父母的錢包,更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開心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房價高過他們忍耐的極限,需要以犧牲未來的自由以及父母的積蓄為代價,他們寧愿選擇“流浪遠方”,也不會向開發商和炒房客低下“驕傲的頭顱”。
每個時代都會有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困難與挑戰,只是在這個年代的“困難”是“高房價”。
2.高昂的房價,低廉的薪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平均工資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4318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5761元。換算為月薪,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月薪為6100元,城鎮私營單位人員年平均月薪為3800元。相比于人均工資,剛畢業尚未買房的年輕人,工資還要更低一些。即便是6100元的月薪,想在動輒每平方米5萬元以上的北、上、深、廣買下一套房,也如癡人說夢一般。
其實,房價高、年輕人買不起房,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現象,如圖1.1所示,早在1989年的報紙中就可以感受到。

圖1.1 1989年報紙某版面內容
2006年,有青年網友自發地組織了一場規模盛大的“不買房運動”,10天時間,參與者已經高達1.6萬人。活動中還有一句至今看來也很理想化的口號:“樓價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們就堅決不買房。”
同樣是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是2010年的2.3倍;2010年全國住宅商品房平均房價為4725元/平方米,2018年為8737元/平方米,增長了1.8倍。雖然很多人都在哭著、喊著說自己的工資跑輸了房價,但從權威數據來看,房價的漲幅也并沒有那么可怕。雖然這個世界還沒有足夠好,但真的正在越來越好。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保障性住房,完善的住房公積金體系,最長30年的低息商業貸款,以及存款豐盈的父母,在年輕人買房時也都幫得上忙。既然以前的年輕人都是這樣過來的,為什么我們就過不去呢?
當然會過得去,道理誰都懂,只不過是自己不甘心罷了。而在面對高昂的房價時,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疑問:“房價這么高,是誰在買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