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Ⅰ 客服團隊的自我修養
客服的活兒不好干!
我們經常見到如下情況:客服不受業務團隊和管理團隊的重視,沒有什么存在感;客服團隊在“善后”的道路上越干越沒勁……在客戶眼中,“客服態度再好,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依然無用”;在業務團隊眼中,“客服做好善后工作就行了”;在CEO眼中,“客服這個部門不太重要,充其量是一個成本中心,不出事就行”。
這本書里,作者孫媛跳出來大吼一聲:“不,不是這樣的,客服可以有自我修養。”她認為,客服是解決企業的產品設計與用戶認知之間一切誤差的團隊,可以幫助企業改善客戶體驗,具有很大的價值。因此,客服有三個核心任務:一是推動企業減少誤差,二是誤差發生時解決誤差,三是在這兩者的基礎上盡量提升效率。
作者用一套已被驗證的指標體系,來衡量以上三個任務。比如,用服務率來衡量問題發生的概率,用解決力和費力度來衡量解決問題的結果和滿意度,用單件成本來衡量效率。這些說起來虛無縹緲的東西,其實是經過多次實踐總結的結果。比如,為什么不用滿意度、接起率、首次解決率、平均結案時長等指標來衡量客服解決問題的結果?本書列舉了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最后以解決力指標來衡量客服解決問題的結果。
傳統上,大家都會認為,客服的職責是“解決問題”,而較少考慮客服在“推動減少問題的發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書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如“線上門票的入園憑證線上化”“OTA行業的退款難題”“生鮮商品的質量問題”等),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淋漓盡致的展示,引發讀者思考如何減少問題的發生,而非執著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除此之外,文中還闡述了“提升服務率在公司的認知和改善意愿”的方法,并羅列了9個具體動作,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我想,客服從業者看到這段,應該會發出感嘆:“若早看到此書,本客服就能更早抬頭挺胸實現自我修養了,公司也會更接近‘客戶第一’或者‘以客戶為中心’的理想。”
最后,文中還闡述了從“體驗地圖”到“作戰地圖”再到“項目管理地圖”等客服內部作戰體系。相比案例驅動,這樣的體系更有全局性和方向感,也更能用小勝激勵客服團隊獲得大勝。
本書通過體系化的內容結構,詳盡生動的真實案例,涵蓋了客服的自我修養的方方面面。面向客戶,客服就是公司本身,而不是信訪辦和傳聲筒,“我就是公司”是客服的一個自我修養;面向業務,客服是客戶的代言人,客戶是上帝,“以客戶為中心”是客服的另一個自我修養。
愿每位客服讀完此書,都能實現自我修養。
美團前CTO,快手戰略顧問 羅道鋒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