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又帶著焦土氣味的晨風(fēng)從上界吹來,洋洋灑灑,像大雪一般落在殿前。
那得了靈性的金玉靈根,被烈火焚燒,煙灰落在陰地,就由死復(fù)生。
枯花重新,干枝又綠。
冥河道人也是一副坦蕩誠懇的模樣。
雙手掐著訣,嘴邊仍舊是那不懷好意的笑容。
任誰也看不出來這個人剛才在信誓旦旦的暗地里勸說,要和后土神密謀去殺了金烏太子。
但密謀的結(jié)果也是可想而知。
后土神用冷冰冰地眼神看著他,他倒也毫不在意,甚至還有點怡然自得的混混模樣。
只看著他的這幅樣子,后土神就覺得有一股無名邪火涌上心頭。
正當(dāng)她要憋不住,掏出靈寶給他一下時,冥河道人卻是先她一步拉住了她的手。
后土神膈應(yīng)的不行,直接甩開了冥河道人的手。
但受此影響,情緒也適當(dāng)?shù)钠綇?fù)了幾分,沒有再繼續(xù)掏出靈寶。
待用審視的目光上下掃視了這個神經(jīng)病一樣的血海之主一遍后,她只覺得他確實有病,是大病。
但也正因為他有這種大病,精神瘋癲不像人仙,這才能一人獨享血海之地,沒有同輩先天之神和他爭奪。
不得不說女子心緒復(fù)雜,即便如此時候后土神也能思慮神游到此。
那冥河道人被甩了手,同樣神色平靜,看不出什么多余表情。
后土神本不想繼續(xù)理會冥河道人,轉(zhuǎn)身就要離去。
可她剛走進(jìn)兩步,冥河道人也立馬跟了上來。
“道友往哪里去?”
后土神:“你不明說,自會有人與我明說。”
冥河道人也不在意后土神的語氣:“可是要去詢問你的那些兄弟姐妹?”
“是又如何。”
“我勸道友還是別去,明哲保身的好。”
后土神對此大為關(guān)火:“你這是什么意思?”
冥河道人卻是不在說話,只對地一指,就有血泉涌出。
剎那間,紅轉(zhuǎn)黑來黑轉(zhuǎn)紅。
冥河道人也不嫌臟,直接彎下腰用手舀了一捧那還冒著熱氣的鮮血。
遞給后土神:“你看,這就是你巫族新生之血。”
見后土神不接,他搖了搖頭,當(dāng)即向空中一拋。
血水分散,化成光鏡。
鏡里就有人影浮動,無聲只有影,仿佛是默片一般。
那鏡中,是妖殺巫,巫反妖,二族戰(zhàn)爭的煙火點燃了地面的部落、村莊。
巫童張大嘴在啼哭,妖女扯著嗓正歡歌。
也不知為何,明明往日能輕松擊退的妖族像是得了天助一般,巫族便是動用了輕易不可使用的血脈神通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兩族戰(zhàn)爭中挫敗。
不得已之下,他們不知得了哪位大神的暗中指點,竟然另辟蹊徑,用起了人祭。
只一個四五十巫族的小村莊,為了抵御妖族,一次人祭保守估計就要用到百人。
多的時候甚至能有三五百人,平時又以三十、十或一二人不等當(dāng)做小祭。
其方式有又根據(jù)面臨的不同劫難,還會施展不同的祭祀手法。
時間緊張時,就用戈砍頭的伐、用刀割殺的劌、剖腹掏腸的施、張裂風(fēng)干刳剔人牲的磔。
時間充足的甚至能用到火來炮烙、烹煮、焚燒人牲。
儀式復(fù)雜的還有活埋人的舀,做成肉醬的俎,殺而陳尸的彝。
而這人族也不愧是女媧圣人仿照盤古大神而創(chuàng)的天地生靈。
是極得天地偏愛,猶勝妖族。
即便是死去的人和未出世的胎兒,都能讓天地有所偏頗。
大量的人祭,帶來的血腥氣運,如同將鹽粒投入火中一般。
雖然一時噼里啪啦,似乎助長火勢,可后面的慘烈后果也是如影隨形。
巫族一時之間只以為得到了抵御妖族瘋魔的方法,當(dāng)即就開始瘋狂抓捕囤積起人族來。
只是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
那捉捕人族進(jìn)行血祭的巫族怎么會懂得天地偏愛與例外的真正含義。
妖族得了偏愛,就能克制巫族。可人族得了偏愛,遠(yuǎn)勝妖族,居然要被巫族屠殺?
自沒有這樣的道理。
人族氣運的對上加持,不過是一時的血腥噴發(fā)罷了。
于是燒死人族的罪過歸了妖族,捕捉人族的罪孽歸了巫族。
其余各類生靈自然也從這筆穩(wěn)賺不賠的戰(zhàn)爭買賣里發(fā)現(xiàn)了商機。
人口販賣的牟利罪過也應(yīng)運而生。
“道友你看。你的那些兄弟姐妹如此荒唐行事,你還覺得不該和他們劃清界限嗎?”
后土氣憤:“你在胡說什么!我等是血脈相連的兄妹,我如何能在此時冷眼旁觀,置他們獨自于苦海掙扎。”
“道友何必自謙。”
冥河道人說完就直接打碎了這片光鏡,又彎腰捧起了另外一捧血水。
同樣的方法,類似的場景。
只是這次慘烈的是幽都鬼國。
數(shù)十萬的妖兵,黑壓壓的,無數(shù)的妖獸、怪物,已然圍住了幽都山及其周圍的幾個國家。
“你看,他們正等你一發(fā)善心,兄妹不離,入了此劫就即刻發(fā)兵奪了你的幽都、黑水與屬國呢。
親親疏疏,里里外外。
只是不知道友是把你的兄弟姐妹們看的更重,還是把那些追隨你不知多久的國民和一番事業(yè)看的更重。”
此話一出,后土神再不言語。
夜不能深,卻也在這度朔山鬼國深處尋了處陰影坐下。
冥河道人知道自己此時不受歡迎,也不在開口。
他跟在她身后,一言不發(fā),看上去倒像是后土神的侍衛(wèi)。
然而他雖嚴(yán)肅卻也沒有畢恭畢敬侍奉君主的神態(tài)。
只要后土神敢出手,有離開此地的打算,他就會即刻作出反應(yīng)加以阻止。
不得已下,后土神只得在度朔山沉思。
“原來事已至此了嗎?我等兄妹守望相助幾十個會元,現(xiàn)如今竟然要我在手足與血脈臣民中作一個選擇嗎?”
后土神聲音悲切,她不斷透過那不曾閉合的鬼門望向外界。
明明只能望見日月同輝,但耳邊傳來的卻盡是手足同胞哀嚎求救,以及國民祈禱的聲音。
比起坐在山頂苦苦思索,她面前顯然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自己在意:
“就是這口箱子了嗎。”
于是一雙素手在度朔山頂,就要輕輕揭開那搖搖欲墜的符咒。
只一碰,后土神就倏地愣住。
陰宮里,沉睡的纖阿道人睫毛動了一下,嘴角微微翹起。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選擇讓人難以兩全。天地偏愛妖族,為它們豐穰氣運,在這股勃勃氣勢之下,那巫族部落破滅了,人族國度滅亡了,事不關(guān)己的族群被欲望推動,自動投入這場戰(zhàn)爭。
除了生殺二族,抉擇親疏,就只能我投身其中,以殺止殺了嗎。”
一旁的冥河道人顯然也想到了一種答案。
可他還是不大敢相信這世間還有這種舍生取義之人:
“可你要想清楚了,金烏太子,依仗的是帝俊太一二人統(tǒng)領(lǐng)萬族的不世功德。天地因此感知,認(rèn)為金烏于世有益,這才嘉許它們,讓他們的氣運蓬勃而上。可你巫族……”
“我巫族如何?”
后土神看著一臉緊張的冥河道人,直接繼續(xù)說道。
“我巫族也是盤古正宗,天地遺澤之屬,那三清成了圣,得了混元無極大羅金仙道果,難不成我巫族就該憋屈至死嗎?若是天地于我等如此不公,那我便舍了一身皮肉去問問天地又能如何。”
顯然此時后土已經(jīng)有了抉擇。
這時,冥河道人卻用低沉的聲音適時在她背后響起:
“既然如此,還請道友也憐憫憐憫眾生吧。”
不要只盯著你那個巫族。
停頓片刻,冥河道人淡淡道:“除了這死去的四萬萬人族外,還有十六萬萬人族、一百七十余萬萬各族生靈正在苦苦掙扎……他們現(xiàn)如今就是你們巫族維持不息的薪火。”
空氣在一瞬間凝固。
這個形容讓人感到無比荒唐,但也是最貼切的一種說法。
人族此時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他們不止是妖族血食,還是巫族柴薪。
那她的巫族能是誰?
那只能是被柴薪架在火堆上的大釜,雖然如今未曾融化,但已然將要沸騰。
那大釜里烹煮的,除了自己的十一位至親兄妹,還有數(shù)十萬自己的國內(nèi)屬民正等著下鍋。
有和自己有關(guān)的九成以上的人口,有許許多多幸存者難以遺忘的記憶。
正等著自己抉擇是先烹煮誰來的好,或者說正等著有人將這堆薪火拿走換上自己的好。
然而后土神根本沒有作出抉擇的高興,她低著頭,俯瞰著那一塊塊的石碑。
遠(yuǎn)處的日光直射,襯得她在的地方越發(fā)的陰暗。
冥河道人從身后走上前來,聲音平淡的:“道友,還請抓緊時間抉擇,各族生靈都在煎熬。”
后土神認(rèn)真地看著冥河道人,輕輕的點了點頭。
冥河道人將自己的寶箱放下,很快走開了。
后土神坐在山頂?shù)那嗍希膊恢谙胄┦裁础?
忽然,一道音調(diào)詭異的歌聲響了起來。
后土神刷的扭頭,看向那個坐在他們不遠(yuǎn)處的童子。
只見那童子仍舊閉著雙眼,嘴巴卻張開,有一聲沒一聲地唱起昔日濟水水畔的田園謠。
不論是后土神還是遠(yuǎn)處的冥河道人,都沒有理會他的歌聲,他的聲音就在這度朔山上一遍又一遍地響著。
當(dāng)太陽的光線偏動,越過山頂,將陽光射向后土神時,她終于伸手打開了冥河道人留下的那口寶箱。
寶箱內(nèi)斂,毫無神異。
只有一道光輪,似虛為實,浮在其中。
后土神的臉色煞白,伸出手接過光輪,不出一聲。
可是虛空之中當(dāng)即就有幽都鬼國在她身后浮現(xiàn)。
百萬陰魔由此褪去夜身,托生成神。
玉闕浮現(xiàn),皇宮佇立。
天地陰陽調(diào)和權(quán)柄由此墜下,虹光映照,萬美具備。
一國之鬼怪冥神在她背后齊聲稱頌:
“至心皈命禮,
九華玉闕房,七寶皇君殿。
承天稟命之期,主陰執(zhí)陽之柄。
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數(shù)蓄于柔順利貞。
效法先天,根本育坤元之美。
流行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
岳瀆是依,山川咸仗。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承天效法,后土神圣女。”
后土神就這么愣了幾分鐘,之后停下片刻,看著那鬼門外的天地,小聲呢喃道:
“諸位兄長,后土該去了。”
“啪!”
最后一口寶箱打開。
月光菩薩的聲音冷靜而毫無無起伏,仿佛在和仇人說話一般。
他只說了一個詞,語氣十分冷淡。
“到了。”
月光菩薩所言,機緣已至。
后土只看道那最后一口寶箱,內(nèi)有青紙一張,上有金書玉文,呈現(xiàn)龍章鳳姿,寫就“輪回”二字。
喀嚓一聲,背負(fù)幽冥鬼國就此生成異相。
鬼國開裂,鬼神墜落。
虛空之中似有雷神大怒,奮力一擊;大地之下猶如地龍翻身,渾渾噩噩。
福至心靈,后土神有感,當(dāng)即落下淚來,不知是喜是悲。
二尸齊出,三神共存。
天地之間,無數(shù)生靈與三神同頌:
“萬物本虛,萬法本無,得虛之竅者,其能知法術(shù)之要。
魍魎附巫,言禍福事,其每來則,飲食言語,皆神每去,飲食言語,則皆常人。
不知魍魎,附巫祭也,不知巫祭,之附魍魎。
………
鬼之神可以御,龍之變可以役,蛇虺可以不能螫,戈矛可以不能擊。
唯無心者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兵刃不能加,天命不能死。
其為何故?
志于樂者猶忘饑,志于憂者猶忘痛,志于虛無者可以忘生死……”
化書經(jīng)文一出,再無回轉(zhuǎn)余地。
無懼于生死的無心之道,近乎直白的詮釋了趨向于虛無、幾近于道的慈悲、平等真意。
經(jīng)文真意在周遭浮動,十三件幽冥之寶,不論此時歸屬,具都應(yīng)約從天地而來。
一時之間,血海蒸發(fā),鬼國破敗。
頃刻之間,陰木衰亡,鬼王寂滅。
萬世不易之法自此恒定,巫族喘息之機即刻到來。
…………
紫霄宮圣人見此,轉(zhuǎn)頭吩咐金童:
“到了,速速行事。”
于是就有金童玉女領(lǐng)了法旨,以大法力推動紫霄宮內(nèi)玉輪轉(zhuǎn)動。
指針轉(zhuǎn)動,上劫恒定之事即刻到來。
…………
魔祖羅睺見此,放下煙槍,微微一笑:
“到了?還不出手!”
接著就有白骨之手從光門內(nèi)伸出,張牙舞爪,欲要擇人而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