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身體健康,決定權在飲食上
書名: 食療勝似藥作者名: 馬福亭主編本章字數: 1748字更新時間: 2023-06-09 16:30:27
身體健康,既與先天因素有關,與后天因素也是脫不了干系的,在眾多的后天因素當中,最重要的決定身體健康的因素應該就是飲食方面了。
事實上,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一切趨向于“速度”的時候,在飲食上也出現了“速食”傾向,這種“速食”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潛在威脅。
吃飯應當是件非常講究的事兒,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甚至吃的時間,都是有說法的,只有在吃對的情況下,食物對身體的優勢才能被發揮出來,否則,很可能誘發各種疾病,那么如何去科學搭配食物、烹調食物呢?
首先,我們來給食物分一下陰陽,通過食物的陰陽來改善人體陰陽失衡的狀況,其實這也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事實上,“食補不如藥補”,因為“是藥三分毒”。但是吃藥簡單,見效快,到醫院找個醫生開點藥,吃上三五天癥狀就能夠得到改善,并且很多人并不清楚如何食補,到醫院有醫生為你開方子,但是在家里,沒有人為你安排一日三餐的“方子”。
在這種情況下,食補變得盲目起來,崇尚食補的人長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跟風派”。聽說生姜可以美容、駐顏,就天天大吃特吃,不分早晚,豈不知“晚吃生姜如砒霜”;聽說吃紅棗可以長壽,就每天大把大把吃干棗,卻沒想到,胃病接二連三找上你;聽說吃阿膠可以補血,就每天吃阿膠,可是連阿膠適不適合你的體質都不清楚……
就拿紅棗來說,它雖然具有補血的功效,但同時也能生濕熱,痰濕體質者吃紅棗容易長胖。直接吃生紅棗,對牙齒有損害,牙齒是腎之標,牙齒受損,勢必傷腎,腎受了傷,壽命自然難長久。
我們平時會吃很多種食物,其實,不同的不適癥、不同環境、不同季節、不同體質、不同時間所持的東西種類、什么時間吃等都是有講究的。
表面上,吃似乎是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其實,如果你懂得食物中的陰陽,我們就能夠非常容易知道自己適合吃什么了。
食物和人體護衛陰陽,營養越豐富的時候陰性越強,而健康飲食之道,無非是通過食物糾正自身陰陽失衡現象。
食物為陰,人體為陽,所以對于人體來說,幾乎所有食物都屬陰性,即陽為生命,陰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當人體營養豐富時,活著才有動力,自身抗病能力才能提高。
“動能生陽”,意思就是運動或活動能夠滋生陽氣。幾十年前的農村有幾個患了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富貴病”啊?因為那時候的人們活動量很大,身體上的陽氣充足,同時食用的肉類食物較少,不怕陰氣傷身。
而現代人大都不愛運動,身體活動量嚴重不足,體內的陽氣自然匱乏,此時如果仍然食用大量營養豐富的食物,就會導致身體內陰陽失衡,疾病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找上你。
那么究竟吃什么、吃多少才可補足自身陽氣,防止陽氣匱乏呢?
為什么中國有“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這樣的傳統觀念呢?
這是因為,食物大都屬陰性,要通過延期消耗之后才可轉換成能量。就像白天屬陽,人體會和自然界之間相互感應,陽氣也會比較旺盛,尤其早上的到中午,身體的陽氣最為旺盛,此時吃什么食物都比較容易消化。
而夜晚屬陰,體內陰氣旺盛,陽氣弱,此時吃下去的東西很難被消化,就會變成廢物在體內堆積。
喜歡運動的、身體強壯的年輕人或者小孩,體內陽氣充足,可以適當使用肥甘厚味食物,比如樊噲,可食生肉,普通人食用生肉,肯定會很難消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陽氣會越來越少;平日里運動量少的人,陽氣也會不足;畏寒怕冷的人,身體內陽氣不足。
傷風感冒之后,食之無味,不想吃油膩之物,這就是我們的身體在提醒我們寒邪入侵體內,不能再食用陰性較重的食物了,以免陰邪內外夾擊。
此外,冬季時屬陰,陽氣藏在體內,比較旺盛,此時應多吃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平衡體內陰陽;夏季屬陽,人體陽氣浮于表面,體內陰氣旺盛,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
白天屬陽,因此飯要在白天吃;而夜間屬陰,因此夜間要睡覺,不能再吃什么“夜宵”了,因為這些東西不但不能為人體補充營養物質,會增加身體內各個臟器的負擔。
那么如何區分食物的陰性和陽性呢?
陰性食物能夠為人體補充水分和營養,使得能量向著人體的下部走去;而陽性食物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得能量走向人體上部。
舉個例子來說,讓人發胖的食物屬陰性,而能使人體“長力氣”的食物為陽性食物,可以平復人情緒的食物為陰性的,可以振奮精神的食物為陽性;具有降火功效的食物為陰性,具有祛寒的食物為陽性。
掌握好食物的陰陽性質,針對自身身體素質吃對了,才能越來越健康,反之,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