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肖洪玲 陳偶英主編
- 2364字
- 2023-08-24 15:09:58
第四節 兒科護理相關的倫理與法律
兒科護理人員對自己行動應承擔倫理責任和法律責任。目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化建設的不斷加強和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實施,以及各級衛生部門各項法規的不斷完善,兒科護理的相關倫理與法律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兒科護理工作人員應熟知兒科護理工作中的倫理和法律問題,將法律意識與倫理觀念始終貫穿于各項兒科護理活動中,自覺保障和維護兒童及自身的合法權益,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
一、兒科護理相關的倫理
兒科護理人員的倫理責任是在護理倫理學的基礎上由護理學會制訂、體現在護理人員行動準則或規范中。例如,1999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護理學大會上建議:護理人員尊重個人的生命、尊嚴和權利,改善生命質量;護理人員服務于所有人,不考慮種族、民族、信仰、膚色、年齡、性別、政治和社會地位的區別;護理人員的基本責任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護理人員提供健康服務給個人、家庭和社會,與醫學和社會團體的其他人協調她們的服務等。護理道德的五項基本原則也規定要遵照自主原則、有利原則、無害原則、公正原則和知情原則。護理倫理原則是護士倫理準則的理論支柱,起著導向和指南作用,為護士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倫理問題提供策略和方法,對護理行為和技術活動起規范指導作用。“尊重、有利、不傷害、公正”四大原則是醫學倫理的基本原則,也是護士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原則。
兒科護理工作的對象是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他們沒有獨立行為能力,完全依靠家長做出知情決定。因此,兒科護理人員常常要面臨與兒童護理有關的倫理問題。如對極低出生體重的新生兒是否應挽救其生命、臨終患兒是否有權利拒絕治療、如何保護患兒及家長的自主權等。對這些問題的抉擇,都要求兒科護理人員必須從倫理的角度為兒童考慮,當遇到倫理沖突時,應依據的首要原則是對兒童有益且無害原則。兒科護理人員應明確自己的責任首先是尊重并維護兒童的利益,其次是維護其家庭利益,如在護理工作中,尊重護理對象的文化習俗、個性特征及兒童家庭所持有的價值觀和精神信仰。只有理解并尊重每一位個體所具有的獨特性,才能提供符合需求的個性化護理。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公平公正”作為總體戰略的指導思想之一,要求盡快實現全民健康覆蓋,促進社會公平。兒科護理人員應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位患兒及其家庭,不受性別、年齡、膚色、身體狀況、經濟狀況或地位高低的影響。
兒科護理人員的倫理推理能力和倫理判斷以及對倫理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也決定著護理人員在面臨復雜道德問題時如何正確做出倫理決策。如在關懷照顧嚴重殘疾和長期接受人工喂養的患兒時護理人員經歷的倫理沖突,在監護病房放棄搶救的決定對護理干預的影響,此外,安樂死問題、棄嬰問題、器官移植問題等,都要求護理人員充分考慮倫理原則。
兒科護理是以兒童及其家庭為中心的身心整體護理,兒科護理人員不但要面對患兒及其家庭,還要面對社會上所有的健康兒童及其家庭,為他們提供健康教育、保健咨詢等多種形式的護理服務。因此,兒科護理工作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我國的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和二胎政策,使社會各方面對兒童護理工作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更高的要求,也使兒科護理工作有了更廣泛的內容。兒科護理人員不但要做好兒童護理工作,還要協調好與患兒、家長、醫生、醫院、學校、社區、婦幼管理部門、新聞媒體機構等多層次多渠道的關系,平等尊重,團結互助。作為衛生保健隊伍中的一員,護理人員應明確自己在協作性倫理決策中的作用,應能理解患兒和家長的價值觀念、想法、偏好,成為聯系患兒家庭和其他衛生保健人員之間的最佳橋梁,使兒科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二、兒科護理相關的法律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觀念和維權意識逐步增強。
隨著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健全,許多保護兒童和促進兒童健康的法律法規日趨完善。兒科護理人員要知曉患病兒童與成人患者一樣具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醫療權、疾病認知權、知情同意權和隱私保護權,患兒具有受法律保護的權益,兒科護理人員有義務維護患兒的合法權益。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與服務意識的增強不僅有助于提高工作質量,還能有效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
兒科護理人員要告知患兒與家庭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在各項護理操作中應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操作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兒的同意和合作,必要時讓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從法律的角度考慮,護理人員在執業中應正確執行醫囑,觀察患兒的身心狀態,認真執行交接班、翻身、擺藥等各項操作規程,對患兒進行科學的護理。遇緊急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并配合搶救,醫生不在場時,護理人員應當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進行施救。護理人員有承擔預防保健工作、宣傳防病治病知識、進行康復指導、開展健康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的義務。如果因工作的疏忽,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給患兒及家庭造成嚴重傷害,兒科護理人員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注重兒童隱私的保護。兒科護理人員在為大齡兒童導尿、灌腸或做乳房、會陰檢查時,要注意遮擋,保護其隱私。若得知患兒某些個人隱私,如遺傳性疾病或家庭背景,兒童或家長不愿公開,護理人員應遵守醫德,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切勿譏笑、蔑視患兒,更不得隨意討論患兒隱私,不得擅自公開患兒的健康狀況及相關文件。
兒科是臨床較為特殊的科室,其治療、護理的對象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成熟,由此導致的護理差錯事件、護理糾紛事件等發生率也遠高于其他科室。兒科護理人員要自覺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事故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熟知兒童應享有的權利,熟悉業務與法的關系,不斷學法、懂法、用法,自覺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克服隨意性,自覺履行護理人員的職責,高質量、高水平地服務于兒童,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和職業社會形象。